艾菲爾鐵塔





















































































埃菲尔铁塔

La Tour Eiffel

Tour Eiffel Wikimedia Commons.jpg
从战神广场方向拍摄的埃菲尔铁塔



记录高度

全球最高建筑 1889年-1930年[I]
概要
類型
观光塔
广播塔
地點
 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坐标
48°51′29″N 2°17′43″E / 48.858°N 2.2953°E / 48.858; 2.2953
起造日
1887年1月27日
竣工日
1889年3月31日
开放日
1889年5月15日
所有者
 法国巴黎市(100%)
高度
天線/尖頂
324.00米(1,063英尺)
屋顶
300.65米(986英尺)
顶楼
273.00米(896英尺)
技术细节
层数
3
电梯数
9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
居斯塔夫·埃菲尔
結構工程師
Maurice Koechlin
Émile NougGuier
主承包商
居斯塔夫·埃菲尔
参考

[1][2][3][4][5][6][7][8][9]



艾菲爾鐵塔在巴黎的位置

艾菲爾鐵塔

艾菲爾鐵塔




艾菲爾鐵塔





































border=none
巴黎,塞納河沿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Tour eiffel at sunrise from the trocadero.jpg
位於巴黎塞納河沿岸的艾菲爾鐵塔

正式名稱
英文名稱*
Banks of the Seine in Paris
法文名稱*
Rives de la Seine à Paris
基本資料
國家
 法国
註冊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產(i)(iv)
註冊歷史
註冊年份
1991
UNESCO的记录(英文)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註冊。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为准。

艾菲爾鐵塔(法语:La Tour Eiffel,也常稱為巴黎铁塔)是位于法國巴黎第七区、塞纳河畔戰神廣場的鐵製镂空塔英语Lattice tower,世界著名建筑,也是法国文化象征英语Cultural_icon之一[10],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正式地址为Rue Anatole-France 5号。


埃菲尔铁塔建成于1889年,初名为“三百米塔”,后得名自其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多人付費參觀的名勝古跡,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11],是法国参观人数第二多的文化景点。迄今为止,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三亿人。[12] 1991年,艾菲爾鐵塔連同巴黎塞納河沿岸整座被列入世界遺產。


埃菲尔铁塔以312米的高度,占据世界最高人造建筑的位置长达四十年。其位于279.11米处的观景平台是欧盟范围内公众能够抵达的最高的观景台,在全欧洲范围内仅次于莫斯科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铁塔的总高度曾通过安装天线而多次提高。这些天线曾被用于许多科学实验,现在主要用于发射广播电视信号。




目录






  • 1 基本信息


  • 2 歷史


  • 3 設計


    • 3.1 材料




  • 4 旅遊資訊


  • 5 圖片版權主張


  • 6 文化


    • 6.1 流行文化


    • 6.2 仿製品及設計概念在其他項目的的應用




  • 7 相關條目


  • 8 参考文献


  • 9 外部链接





基本信息


埃菲尔铁塔在1889年初建之时是当年巴黎世博会的一件展品,展览期间,铁塔受到了公众的广泛赞誉,此后逐渐以其超乎寻常的体量和易于辨别的外形,成为了巴黎的象征之一。



歷史


埃菲尔铁塔從1887年1月27日起建,分為三樓,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顆铆钉,模仿人體的骨頭而建,極為壯觀属于镂空结构铁塔,塔高為300公尺,總高320公尺。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典禮剪彩,铁塔的设计師艾菲爾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艾菲爾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该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纽约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现。


艾菲爾鐵塔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於塔的四个面上共刻有72个法国科学家、工程师与其他知名人士的名字,居斯塔夫·埃菲尔以此来铭记他们做出的贡献。[13]



設計



材料




從下方看的艾菲爾鐵塔


艾菲爾鐵塔的結構使用了7,300公噸的熟鐵,若包括非金屬的部份共計約10,000公噸。假設金屬的密度是每立方公尺7.8公噸,將結構用的鐵熔化後,舖在邊長125公尺的正方形中,鐵的厚度只有約6公分,可見使用材料的節省。因為鐵會热胀冷缩,使得艾菲爾鐵塔的形狀會略為變化,靠近太陽一側的鐵會因為受熱而膨胀,塔頂最多會往遠離太陽的方向移動18公分。



旅遊資訊


距離艾菲爾鐵塔最近的巴黎地鐵車站是Bir-Hakeim,最近的區域快鐵車站是阿爾瑪橋站法语Gare du Pont de l'Alma。艾菲爾鐵塔位在耶拿桥和布朗利河岸博物館的附近。


徒步登塔可以上第一层和第二层,費用為7欧元,坐缆车上第一层和第二层11欧元,最顶尖17.00欧元(價格至2016年8月18日)在此可以放眼巴黎全城。
但是由於觀光客眾多排隊時間長,需預留多一點時間;也曾有遊客批評相關的旅遊配套措施配不上享譽世界的知名度,譬如塔頂居然没提供任何望遠鏡服務。



圖片版權主張


艾菲爾鐵塔及其呈現方式已經進入了公共領域,不過在1990年6月時法國的法院裁定1989年為慶祝艾菲爾鐵塔一百週年的特殊燈光照明屬於「原創的視覺藝術創造」,受到版權的保護。法國的翻案法院在1992年3月維持此項裁定[14]艾菲爾鐵塔營運管理公司英语The Société d'exploitation de la tour Eiffel(SETE)現在認為艾菲爾鐵塔的所有照明都有版權[15]。而艾菲爾鐵塔照片是艾菲爾鐵塔的衍生作品,因此需經法國及一些其他國家允許,才能出版有當代艾菲爾鐵塔夜間照片的攝影集,否則是不合法的。


上述版權的主張一直有爭議。新艾菲尔铁塔开发公司(SNTE)的董事Stéphane Dieu在2005年1月表示「這只是一種管理此類影像應用在商業上的方式,因此影像就不會以我們不許可的方式使用。」不過這也可能用來禁止有艾菲爾鐵塔夜間照片的旅遊圖書出版[16],也阻礙了有關塔的影像在非營利性和半商業性的應用。公共空間全景照自由是指在拍攝公共空間的全景照時,若拍攝到有版權的藝術作品,不受衍生作品的版權限制,艾菲爾鐵塔的夜間照片是說明公共空間全景照和版權作品衝突的主要案例之一[17]


依照法國的學說和判例傳統,若一個有版權的作品只是偶爾地在圖片中出現,或者是主要呈現物體的一部份,是可以接受的[18]。依照法律中類似的微量允许英语de minimis原則,SETE不會對包括艾菲尔铁塔及其燈光的巴黎公共空間全景照片主張版權。



文化


埃菲尔铁塔作为法兰西文化里的标志性传世佳作之一,广泛见之于许多书籍、文艺、美术、装饰品等。



流行文化



  • 即时战略游戏《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中,苏联派遣特种部队将艾菲尔铁塔磁化成一个巨大的特斯拉线圈,消灭了在巴黎的所有盟军部队。

  • 2009年動作電影《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白幽靈(李炳憲飾演)持生物武器奈米蟲彈頭,朝艾菲爾鐵塔發射,最後公爵把奈米蟲關掉,但還是倒塌了。

  • 艾菲爾鐵塔出現於2014年育碧電子遊戲《刺客教條:大革命》之中,主角需爬至鐵塔頂部之時空裂縫出口逃生。

  • 在2015年電影《明日世界》中,艾菲爾鐵塔為從地球前往明日世界之傳送站。

  • 射击游戏《決勝時刻:現代戰爭3》中,艾菲尔铁塔在美军对入侵法国的俄军装甲部队的空袭中被击中,倒塌在塞纳河中。

  • 賽車遊戲《跑跑卡丁車》中的地圖之一,地圖的其中一部份賽道為艾菲爾鐵塔內部,玩家須通過多個U彎才能駛離鐵塔。

  • 2013年動畫《精靈寶可夢 XY》中的卡洛斯地區(法國)密阿雷市(巴黎)的密阿雷道館幻彩水晶塔

  • 2017年動畫電影《電影 KiraKira☆光之美少女 A La Mode 清脆出爐!回憶的法式千層酥!》,艾菲爾鐵塔在主角與大反派的戰鬥中倒塌,主角在戰鬥後將鐵塔扶正。



仿製品及設計概念在其他項目的的應用





美國內華達州巴黎酒店的仿製品



由於艾菲爾鐵塔的知名度,世界上已出現三十座類似艾菲爾鐵塔的建築,其中包括東京的東京鐵塔、柏林的柏林無線電塔等,其中最高的是在中國哈爾濱的龍塔,高336公尺。另外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及田納西州都有名為「巴黎」的地區,而兩地也都有名為艾菲爾鐵塔的縮小版鐵塔。最新的仿製艾菲爾鐵塔位於澳門的澳門巴黎人,以法國艾菲爾鐵塔的一半比例打造,成為澳門熱門的法式浪漫景點,樓高37層,設法式餐廳及7樓、37樓觀景台,能俯瞰澳門路氹金沙大道各大型酒店景色。



相關條目




  • 埃菲尔铁塔上所刻的72人列表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

  • 法国地理

  • 凯旋门

  • 東京鐵塔



参考文献





  1. ^ Identity card of the Eiffel Tower. Tour-eiffel.fr. 31 December 2009 [24 May 2010] (英语). 


  2. ^ The documents. Tour-eiffel.fr. [24 May 2010] (英语). 


  3. ^ The structure of the Eiffel Tower and its evolution. Tour-eiffel.fr. [24 May 2010] (英语). 


  4. ^ Chronology of the main construction periods. Tour-eiffel.fr. [24 May 2010] (英语). 


  5. ^ A few statistics. Tour-eiffel.fr. [24 May 2010] (英语). 


  6. ^ Dictionary of technical terms. Tour-eiffel.fr. [24 May 2010] (英语). 


  7. ^ (英文) 存档副本 (PDF). [2009-01-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2-02). 


  8. ^ The Tower operating company. Tour-eiffel.fr. [24 May 2010] (英语). 


  9. ^ The industrial maintenance of the Tower. Tour-eiffel.fr. [24 May 2010] (英语). 


  10. ^ The Eiffel Tower at a glance-Things to Remember. SETE (Official Tour Eiffel website). [1 January 2014]. 


  11. ^ The Eiffel Tower at a glance-Key Figures. SETE (Official Tour Eiffel website). [1 January 2014]. 


  12. ^ Article(编辑|讨论|历史|链接|监视|日志)


  13. ^ The 72 scientist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2-15.. Eiffel Tower official website. Accessed 2008-01-31.


  14. ^ Cass. 1re civ.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11-16., 3 March 1992, RIDA 1994 no. 159, p.113.


  15. ^ Image rights - the Eiffel Tower brand. SETE (official Tour Eiffel website. [3 January 2014]. 


  16. ^ Eiffel Tower: Repossessed. Blog.fastcompany.com. 2 February 2005 [24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12日). 


  17. ^ Bryce Clayton Newell. Freedom of Panorama A Comparative Look at International Restrictions on Public Photography. Creighton Law Review. 2011: p.412 [2014-01-25].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18. ^ E.g., "La représentation d'une œuvre située dans un lieu public n'est licite que lorsqu'elle est accessoire par rapport au sujet principal représenté ou traité"; Cass. 1re civ. 4 juillet 1995. Christophe Caron, Droit d'auteur et droits voisins, Litec, 2006, §365.




外部链接







  • 埃菲尔铁塔法文官网

  • 埃菲尔铁塔英文官网

  • 埃菲尔铁塔结构

  • 埃菲尔铁塔360°观赏









紀錄
前任:
華盛頓紀念碑

世界最高的塔
1889—1931
300.24m
繼任:
克萊斯勒大廈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