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不空

Portrait of Amoghavajra, 14 century, National Museum, Tokyo.jpg
出生
神龍元年705年
南天竺師子國
宗派
密宗
呼號
不空金剛
頭銜
不空三蔵
師承
善無畏、金剛智
徒弟與學生
惠果


備註
開元三大士、唐密




























不空(梵語:अमोघवज्र转写:Amoghavajra,705年-774年),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汉传密宗的祖师。




目录






  • 1 遇金刚智


  • 2 赴狮子国


  • 3 大唐传译


  • 4 翻译经典


    • 4.1 显教类


    • 4.2 密教类




  • 5 法嗣


  • 6 参见


  • 7 注释


  • 8 引用书籍


  • 9 外部連結





遇金刚智


不空是南天竺师子国人[1],自幼聪颖异常,十四岁时(718年,开元六年),在闍婆国[2]依止金刚智。720年(开元八年)左右,跟随金刚智来到洛阳。724年(开元十二年),刚满二十的不空,于广福寺依說一切有部律仪受具足戒。由于不空才华出众,通晓多种语言,金刚智译经时,常请不空作译语,协助翻译。学习声论,通常要12年时间,但不空六个月就完成;背诵文殊愿,一般人需半年,而不空仅用几天时间。不空渴望得到瑜伽五部三密法,但求了三年,金刚智都没有传,于是准备远赴天竺求法,金刚智观察梦兆后,知道不空是真法器,很快就将五部灌顶、护摩阿闍黎教法、大日经悉地仪轨、诸佛顶部诸多真言仪轨等,悉数教授无余。



赴狮子国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准许金刚智返回天竺,8月行至洛阳时金刚智圆寂。12月,不空率弟子含光、惠辩等三十七人从广州出发,过诃陵国[3],历经艰险,于次年到达狮子国,受到国王的隆重欢迎,国王甚至亲自为不空沐浴。而后不空拜见普贤阿闍黎,恭敬供养,求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普贤遂给不空及含光、惠辩授五部灌顶,此外还传授了其他一些密法。不空非常勤奋,「经余三岁,寝食无安」,将各种仪轨、造像、坛法,都学得很精通。通过到天竺各地游历,搜集了许多经论梵本。



大唐传译


746年(天宝五年),带着狮子国王的国书以及各种法宝[4],不空回到了大唐首都长安,奉敕暂住鸿胪寺。不久入宫为唐玄宗灌顶。后移居净影寺,进行翻译、传法等。因祈雨止风有神效,唐玄宗赠号"智藏"。


749年(天宝八年),唐玄宗允准他回国,但路途中不空染疾,止于韶州[5],唐玄宗敕令且住,不空在这里"卷不释手,扶疾翻译"。


753年(天宝十二年),因西平王哥舒翰奏请,不空赴长安居保寿寺,一个多月后前往武威城住开元寺,灌顶传法。


755年(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陷落,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肃宗在灵武登基。


757年(至德二年),唐肃宗还都,不空奏表祝贺。住錫大兴善寺。


758年(至德三年,即乾元元年),不空上表奏请搜求梵本,以备翻译,得到敕许[6]


765年(永泰元年),唐代宗授特进试鸿胪卿,号大广智三藏。


766年(永泰二年),不空奏请于五台山建金阁寺[7],代宗敕准。


774年(大历九年)六月十五日,不空圆寂,遗言「无殉利以辱身,勿为名而丧道」,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代宗哀悼,辍朝三日,并追赠司空,諡大辨正



翻译经典


不空自开元到大历,翻译经法,计一百二十余卷。



显教类



  1.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代宗作序)

  2. 大乘密严经

  3.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4.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5.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6. 大方广如来藏经

  7.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幹喻经

  8. 大乘缘生论



密教类



  1.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2.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

  3.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4. 金刚顶经大瑜伽祕密心地法门义诀

  5.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6.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7. 仁王般若念诵法

  8.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9.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与扬景风合译


  10.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千臂千鉢曼殊室利經)



法嗣



  • 含光

  • 惠銎

  • 崇福寺惠朗,承灌頂位


  • 金閣寺含光


  • 新羅惠超


  • 青龍寺惠果

  • 保壽寺元皎

  • 覺超



参见



  • 三藏法师

  • 善無畏

  • 金剛智

  • 一行

  • 惠果

  • 空海



注释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1. ^ 这是按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的记载;而按照不空三藏行状,不空生于北天竺。


  2. ^ 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3. ^ 今爪哇中部。


  4. ^ 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陀罗尼教金刚顶瑜伽经等八十部。大小乘经论二十部。计一千二百卷。"


  5. ^ 韶州即现在的韶关,这是根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的记载:"发自京都路次染疾,不能前进寄止韶州";而根据《不空三藏行状》:"八载恩旨。许归本国。垂驿骑之五疋。到南海郡。后敕令且住"。南海郡,就是现在的广州。


  6. ^ 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从长安慈恩寺、荐福寺,并洛阳圣善寺、长寿寺等,以及各州县的寺院,搜集大遍觉、义净、善无畏、流支、宝胜等三藏法师带回来的梵本,集中到兴善寺,这是唐代对梵文佛典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中,但后来在会昌灭法中被毁。


  7. ^ 见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该寺后成为重要密宗道场,毁于会昌灭法。




引用书籍





  •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教义卷/人物卷》,作者:业露华、董群,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7-5325-2865-0

  • 《宋高僧传》,作者:[宋]赞宁,1987年,中华书局,ISBN 7-101-00267-6




外部連結







  1. 赵迁,《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

  2. 赞宁,《宋高僧传·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

  3. 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15)中的不空传记

  4.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5. 郭元兴,《中国佛教人物不空》

  6. 陈星桥,《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之四——不空三藏》

  7. 张海瀛、史旺成,《五台山佛教漫谈》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