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與文化组织 | |
簡稱 | ONUÉSC (法文) UNESCO (英文) |
---|---|
成立時間 | 1945年11月16日 |
類型 | 联合国专门机构 |
法律地位 | 活跃 |
總部 | 法国巴黎 |
總幹事 | 奥德蕾·阿祖莱 |
網站 | www.unesco.org |
联合国教育、科学與文化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éducation, la science et la culture,缩写作 ONUÉSC ; 英语: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作 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1],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之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2]。联合国教育、科学與文化组织接續國際聯盟的国际智力合作委员会。
截至2011年4月 (2011-04)[updat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195个会员国及8個準會員[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利用教育、科學、文化、溝通及信息,為建立和平、消除貧窮、可持續性發展及跨文化對話而努力。”[4]。因此主要通过這五个领域组织活动。例如贊助文學、技術及教師培育、國際科學計劃、獨立媒體及新聞自由的提升、區域性及文化歷史計劃、促進文化多樣性、世界文學的翻譯、保護文化遗产及自然遺產(世界遺產)及保護人權、彌平全球數位落差的國際合作協議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聯合國發展集團的成員之一[5][6]。
目录
1 组织的活动
2 组成和运作
2.1 歷任总干事
3 教科文組織的獎勵制度
3.1 亞太區
4 研究所及中心
5 成員國
5.1 正式成员国
5.2 准会员
5.3 观察员
5.4 变动
6 按英文字母排序的列表
6.1 A
6.2 B
6.3 C
6.4 D
6.5 E
6.6 F
6.7 G
6.8 H
6.9 I
6.10 J
6.11 K
6.12 L
6.13 M
6.14 N
6.15 O
6.16 P
6.17 Q
6.18 R
6.19 S
6.20 T
6.21 U
6.22 V
6.23 Y
6.24 Z
6.25 附属会员及准会员、观察员及观察员实体
7 注释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组织的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以下五个领域组织活动:教育、自然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
- 教科文组织支持比較教育學的研究,并提供专业知识和促进伙伴关系,以加强国家教育领导力和各国提供全民高质量教育的能力。这包括 :
- 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s),644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网络,涉及超过126个国家的770院校。
- 环境保护组织
- 通过于1960年的《反教育歧视公约》
- 每隔12年举办的成人教育国际会议(CONFINTEA)
- 出版《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UNESCO ASPNet),连系着170个国家的8000所学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沒有授權高等学府的成立.[7]
- 教科文组织还公开发出“声明”,以教育公众:
- 塞维利亚声明(Seville Statement on Violence):1989年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声明,反驳人类具有暴力生物倾向。
- 特定具有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项目和地方,如
- 世界地质公园
- 始于1971年的人與生物圈計劃 (MAB)
文学之城:2007年,英格兰第一个流动图书馆的城市爱丁堡,第一次获此殊荣。[8] 2008年,爱荷华州的爱荷华市成为了城市文学。- 濒危语言和语言多样性项目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始于1997年的世界记忆计划
- 始于1965年的国际水文计划(IHP)
- 世界遗产
- 鼓励“思想通过图像和文字的自由流动”:
- 促进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立法,通过对通信的发展及传播和信息计划的国际计划
- 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全面普及,通过全民信息计划
- 促进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媒体
- 促进事件,例如:
- 由联合国在1998年宣布的,2001年至2010年之间向世界儿童推广和平文化的与非暴力的“国际十年”。
世界新闻自由日,每年的5月3日,促进表达和新闻自由的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它是任何健康的民主和自由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巴西环球电视网合作的巴西Criança Esperança项目, 以筹集资金为促进社会融合和预防暴力的社区项目。
- 国际扫盲日
- 和平文化国际年“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Culture of Peace”
- 成立和资助的项目,如:
- 移民博物馆倡议:推动建立与流动人口的文化对话博物馆[9]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UNESCO-CEPES),1972年成立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作为一个非集中式办公,促进欧洲、美国、加拿大及以色列的国际间高等教育合作。《高等教育在欧洲》是它的官方刊物。
自由软件目录:自1998年教科文组织和自由软件基金会共同资助的这个项目编目的免费软件。- “FRESH” 确保师生健康新鲜聚焦资源。[10]
- 亚通组织(OANA),联合国亚太通讯社
- 國際科學理事會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 “ASOMPS”在亚洲召开的一系列药用植物和香料学术会议。
- “植物学2000”:计划支持分类学,药用和观赏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及其保护
- 1948年至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的代表作品,对世界文学著作进行多国语言翻译。
- 移民博物馆倡议:推动建立与流动人口的文化对话博物馆[9]
组成和运作
教科文组织由三个部分组成:
大会,由全体会员国代表组成,是教科文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负责制定教科文组织的计划与预算,按一国一票的原则由大会投票通过。
执行局,由58个会员国的代表组成,一般每年开会两次,是一个行政机构,为大会的召开作准备,并负责监督大会决议的实施。
秘书处,是教科文组织的执行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在的总干事的领导下实施会员国大会通过的计划。
- 秘书处由1514名国际公务员、专业人员和一般事务人员组成,其中近645人在位于世界各地的73个办事处任职。
- 除南苏丹以外的194个会员国已建立全国委员会,由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各界代表组成。
- 与588个非政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保持正式关系,与约1,200个非政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有不定期合作。
- 5700所联系学校帮助青少年树立宽容和加强国际了解的思想。
- 6670个教科文组织俱乐部、协会和中心宣传教科文组织的理想和行动。
- 173个会员国在巴黎设有常驻代表团。
歷任总干事
届 | 总干事 | 出身国 | 任职时间 | |
---|---|---|---|---|
1 | 朱利安·赫胥黎 | 英國 | 1946年12月 - 1948年12月 | |
2 | 海梅·托雷斯·博德 | 墨西哥 | 1948年12月 - 1952年12月 | |
代 理 | 约翰·W.泰勒 | 美國 | 1952年12月 - 1953年7月 | |
3 | 卢瑟·埃文斯 | 美國 | 1953年7月 - 1958年12月 | |
4 | 维托里诺·韦罗内塞 | 義大利 | 1958年12月 - 1961年11月 | |
代 理 | 勒内·马厄 | 法国 | 1961年11月 - 1962年11月 | |
5 | 勒内·马厄 | 法国 | 1962年11月 - 1974年11月 | |
6 | 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 | 塞内加尔 | 1974年11月 - 1987年11月 | |
7 | 费德里科·马约尔 | 西班牙 | 1987年11月 - 1999年11月 | |
8 | 松浦晃一郎 | 日本 | 1999年11月 - 2009年11月 | |
9 | 伊琳娜·博科娃 | 保加利亚 | 2009年11月 - 2017年11月 | |
10 | 奧德蕾·阿祖萊 | 法国 | 2017年11月 (現任) |
教科文組織的獎勵制度
亞太區
- 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研究所及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學院及中心是為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計劃而設的支援組織,包括:
- 位於法國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總部,分部位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塞內加爾的達卡[11]。
- 位於瑞士日内瓦的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12]。
- 位於德国汉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13]。
- 位於俄罗斯莫斯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14]。
- 位於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15]。
- 位於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拉美及加勒比地区高等级教育国际研究所[16]。
- 位於德国波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及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17]。
- 位於荷兰代尔夫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18]。
- 位於意大利第里雅斯特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19]。
- 位於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20]。
- 位於中国上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21]。
- 位於印度新德里的聖雄甘地和平與永續發展教育研究所[22]。
成員國
直至201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196個正式成員國和8個非正式会员國。[23]
正式成员国
直至2013年11月,教科文组织有195个成员国。下表是成为会员的日期:[24][25]
阿富汗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安道尔
安哥拉
安地卡及巴布達
阿根廷
亞美尼亞
澳大利亚
奥地利
阿塞拜疆
巴哈马
巴林
孟加拉国
巴巴多斯
白俄羅斯
比利時
伯利兹
贝宁
不丹
玻利维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博茨瓦纳
巴西
文莱
保加利亚
布吉納法索
布隆迪
柬埔寨
喀麦隆
加拿大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智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note 1]- 附属会员: 香港
- 附属会员: 香港
哥伦比亚
科摩罗
刚果(布)
庫克群島
哥斯达黎加
科特迪瓦
克罗地亚
古巴
賽普勒斯
捷克
刚果(金)
丹麥[note 1]
吉布提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厄瓜多尔
埃及
薩爾瓦多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爱沙尼亚
衣索比亞
斐济
芬兰
法国
加彭
冈比亚
格鲁吉亚
德國
加纳
希臘
格瑞那達
危地马拉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圭亚那
海地
洪都拉斯
匈牙利
冰島
印度
印尼
伊朗
伊拉克
愛爾蘭
以色列
義大利
牙买加
日本
约旦
哈萨克斯坦
肯尼亚
基里巴斯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大韓民國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老挝
拉脫維亞
黎巴嫩
賴索托
利比里亚
利比亞
立陶宛
卢森堡
馬其頓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来西亚
馬爾地夫
马里
馬爾他
马绍尔群岛
毛里塔尼亚
模里西斯
墨西哥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摩尔多瓦
摩納哥
蒙古
蒙特內哥羅[note 2]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緬甸
纳米比亚
瑙鲁
尼泊尔
荷蘭[note 1]
新西蘭[note 1]
尼加拉瓜
尼日尔
奈及利亞
纽埃 [note 3]
挪威
阿曼
巴基斯坦
帛琉
巴勒斯坦 [note 4]
巴拿马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拉圭
秘魯
菲律賓
波蘭
葡萄牙 [note 5]
卡塔尔
羅馬尼亞
俄羅斯聯邦
卢旺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萨摩亚
圣马力诺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沙烏地阿拉伯
塞内加尔
塞爾維亞 [note 2]
塞舌尔
塞拉利昂
新加坡[note 6]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所罗门群岛
索馬利亞
南非 [note 7]
南蘇丹 [27]
西班牙
斯里蘭卡
苏丹
苏里南
斯威士兰
瑞典
瑞士
叙利亚
塔吉克斯坦
坦桑尼亚
泰國
东帝汶
多哥
汤加
千里達及托巴哥
突尼西亞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图瓦卢
乌干达
烏克蘭
阿联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note 1][note 8]- 附属会员: 百慕大
- 附属会员: 百慕大
美利堅合眾國 [note 9]- 附属会员: 關島, 美属萨摩亚, 波多黎各 and 美屬維爾京群島
- 附属会员: 關島, 美属萨摩亚, 波多黎各 and 美屬維爾京群島
乌拉圭
乌兹别克斯坦
瓦努阿圖
委內瑞拉
越南
葉門
尚比亞
辛巴威
目前列支敦士登不是教科文组织的成员,而是非正式的參與國。[25]
准会员
这是教科文组织9名准成员的名单及其成为准成员的日期:[24]
安圭拉
阿鲁巴
英屬維爾京群島
开曼群岛
库拉索 [註 1]
法罗群岛
中國澳門 [註 2]
聖馬丁 [註 1]
托克勞
观察员
有两个常驻观察员和10个政府间组织,与教科文组织常驻观察员代表团。[28]
- 聯合國非会员国[29]
梵蒂冈
- 聯合國觀察員实体[29]
馬爾他騎士團
变动
2017年10月12日,美國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組織(转寻求以永久观察员国身份参与),此决定按相关条款将于翌年12月31日生效。同日,以色列也宣布将退出该组织。美以两国的退出主要源于该组织于2011年通过关于巴勒斯坦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的提案(此后两国停缴会费),以及认为该组织需根本性改革、存在“针对以色列的持续偏见”、对该组织债务问题的关注[30][31][32]。
按英文字母排序的列表
目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阿富汗 |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 Afghanistan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 Albania |
阿尔及利亚 |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 Algeria |
安道尔 | 安道尔公国 | Andorra |
安哥拉 | 安哥拉共和国 | Angola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Antigua and Barbuda |
阿根廷 | 阿根廷共和国 | Argentina |
亞美尼亞 | 亚美尼亚共和国 | Armenia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亞联邦 | Australia |
奥地利 | 奥地利共和国 | Austria |
阿塞拜疆 | 阿塞拜疆共和国 | Azerbaijan |
B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巴哈马 | 巴哈马国 | Bahamas, The |
巴林 | 巴林王国 | Bahrain |
孟加拉国 |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 Bangladesh |
巴巴多斯 | 巴巴多斯 | Barbados |
白俄羅斯 | 白俄罗斯共和国 | Belarus |
比利時 | 比利时王国 | Belgium |
伯利兹 | 伯利兹 | Belize |
贝宁 | 贝宁共和国 | Benin |
不丹 | 不丹王国 | Bhutan |
玻利维亚 |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 | Bolivia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Bosnia and Herzegovina |
博茨瓦纳 | 博茨瓦纳共和国 | Botswana |
巴西 | 巴西联邦共和国 | Brazil |
文莱 | 文莱达鲁萨兰国 | Brunei |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共和国 | Bulgaria |
布吉納法索 | 布基纳法索 | Burkina Faso |
布隆迪 | 布隆迪共和国 | Burundi |
C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柬埔寨 | 柬埔寨王国 | Cambodia |
喀麦隆 | 喀麦隆共和国 | Cameroon |
加拿大 | 加拿大 | Canada |
佛得角 | 佛得角共和国 | Cape Verde |
中非 | 中非共和国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乍得 | 乍得共和国 | Chad |
智利 | 智利共和国 | Chile |
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China |
哥伦比亚 | 哥伦比亚共和国 | Colombia |
科摩罗 | 科摩罗联盟 | Comoros |
刚果(布) | 刚果共和国 | Congo (Brazzaville) |
刚果(金)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Congo (Kinshasa) |
庫克群島 | 库克群岛 | Cook Islands |
哥斯达黎加 |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 Costa Rica |
科特迪瓦 | 科特迪瓦共和国 | Côte d'Ivoire |
克罗地亚 | 克罗地亚共和国 | Croatia |
古巴 | 古巴共和国 | Cuba |
賽普勒斯 | 塞浦路斯共和国 | Cyprus |
捷克 | 捷克共和国 | Czech Republic |
D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丹麥 | 丹麦王国 | Denmark |
吉布提 | 吉布提共和国 | Djibouti |
多米尼克 | 多米尼克国 | Dominica |
多米尼加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Dominican Republic |
E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厄瓜多尔 | 厄瓜多尔共和国 | Ecuador |
埃及 |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Egypt |
薩爾瓦多 | 萨尔瓦多共和国 | El Salvador |
赤道几内亚 |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 Equatorial Guinea |
厄立特里亚 | 厄立特里亚国 | Eritrea |
爱沙尼亚 | 爱沙尼亚共和国 | Estonia |
衣索比亞 |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 Ethiopia |
F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斐济 | 斐济共和国 | Fiji |
芬兰 | 芬兰共和国 | Finland |
法国 | 法兰西共和国 | France |
G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加彭 | 加蓬共和国 | Gabon |
冈比亚 | 冈比亚共和国 | Gambia |
格鲁吉亚 | 格鲁吉亚 | Georgia |
德國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Germany |
加纳 | 加纳共和国 | Ghana |
希臘 | 希腊共和国 | Greece |
格瑞那達 | 格林纳达 | Grenada |
危地马拉 | 危地马拉共和国 | Guatemala |
几内亚 | 几内亚共和国 | Guinea |
几内亚比绍 |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 | Guinea-Bissau |
圭亚那 |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 Guyana |
H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海地 | 海地共和国 | Haiti |
洪都拉斯 | 洪都拉斯共和国 | Honduras |
匈牙利 | 匈牙利 | Hungary |
I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冰島 | 冰岛共和国 | Iceland |
印度 | 印度共和国 | India |
印尼 |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 Indonesia |
伊朗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Iran |
伊拉克 | 伊拉克共和国 | Iraq |
爱尔兰 | 爱尔兰 | Ireland |
以色列 | 以色列国 | Israel |
義大利 | 意大利共和国 | Italy |
J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牙买加 | 牙买加 | Jamaica |
日本 | 日本国 | Japan |
约旦 | 约旦哈希姆王国 | Jordan |
K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哈萨克斯坦 |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 Kazakhstan |
肯尼亚 | 肯尼亚共和国 | Kenya |
基里巴斯 | 基里巴斯共和国 | Kiribati |
科索沃 | 科索沃共和国 | Kosovo |
科威特 | 科威特国 | Kuwait |
吉尔吉斯斯坦 | 吉尔吉斯共和国 | Kyrgyzstan |
L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老挝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 Laos |
拉脫維亞 | 拉脱维亚共和国 | Latvia |
黎巴嫩 | 黎巴嫩共和国 | Lebanon |
賴索托 | 莱索托王国 | Lesotho |
利比里亚 | 利比里亚共和国 | Liberia |
利比亞 | 利比亚国 | Libya |
列支敦斯登 | 列支敦士登公国[註 3] | Liechtenstein |
立陶宛 | 立陶宛共和国 | Lithuania |
卢森堡 | 卢森堡大公国 | Luxembourg |
M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馬其頓 | 马其顿共和国[註 4] | Macedonia |
马达加斯加 |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 Madagascar |
马拉维 | 马拉维共和国 | Malawi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联邦 | Malaysia |
馬爾地夫 | 马尔代夫共和国 | Maldives |
马里 | 马里共和国 | Mali |
馬爾他 | 马耳他共和国 | Malta |
马绍尔群岛 |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 | Marshall Islands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 Mauritania |
模里西斯 | 毛里求斯共和国 | Mauritius |
墨西哥 | 墨西哥合众国 | Mexico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Micronesia |
摩爾多瓦 | 摩尔多瓦共和国 | Moldova |
摩納哥 | 摩纳哥公国 | Monaco |
蒙古國 | 蒙古国 | Mongolia |
蒙特內哥羅 | 黑山 | Montenegro |
摩洛哥 | 摩洛哥王国 | Morocco |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共和国 | Mozambique |
緬甸 | 缅甸联邦共和国 | Myanmar |
N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纳米比亚 | 纳米比亚共和国 | Namibia |
瑙鲁 | 瑙鲁共和国 | Nauru |
尼泊尔 |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 Nepal |
荷蘭 | 荷兰王国 | Netherlands |
新西蘭 | 新西兰 | New Zealand |
尼加拉瓜 | 尼加拉瓜共和国 | Nicaragua |
尼日尔 | 尼日尔共和国 | Niger |
奈及利亞 |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 Nigeria |
纽埃 | 纽埃 | Niue |
朝鲜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North Korea |
挪威 | 挪威王国 | Norway |
O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阿曼 | 阿曼苏丹国 | Oman |
P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 Pakistan |
帛琉 | 帕劳共和国 | Palau |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Palestine |
巴拿马 | 巴拿马共和国 | Panama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 Papua New Guinea |
巴拉圭 | 巴拉圭共和国 | Paraguay |
秘魯 | 秘鲁共和国 | Peru |
菲律賓 | 菲律宾共和国 | Philippines |
波蘭 | 波兰共和国 | Poland |
葡萄牙 | 葡萄牙共和国 | Portugal |
Q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卡塔尔 | 卡塔尔国 | Qatar |
R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羅馬尼亞 | 罗马尼亚 | Romania |
俄羅斯 | 俄罗斯联邦 | Russia |
卢旺达 | 卢旺达共和国 | Rwanda |
S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圣基茨和尼维斯 | 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 |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 |
圣卢西亚 | 圣卢西亚 | Saint Lucia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
萨摩亚 | 萨摩亚独立国 | Samoa |
圣马力诺 | 圣马力诺共和国 | San Marino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 | São Tomé and Príncipe |
沙烏地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王国 | Saudi Arabia |
塞内加尔 | 塞内加尔共和国 | Senegal |
塞爾維亞 | 塞尔维亚共和国 | Serbia |
塞舌尔 | 塞舌尔共和国 | Seychelles |
塞拉利昂 | 塞拉利昂共和国 | Sierra Leone |
新加坡 | 新加坡共和国 | Singapore |
斯洛伐克 | 斯洛伐克共和国 | Slovakia |
斯洛維尼亞 |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 Slovenia |
所罗门群岛 | 所罗门群岛 | Solomon Islands |
索馬利亞 |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 Somalia |
南非 | 南非共和国 | South Africa |
韩国 | 大韩民国 | South Korea |
南蘇丹 | 南苏丹共和国 | South Sudan |
西班牙 | 西班牙王国 | Spain |
斯里蘭卡 |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 Sri Lanka |
苏丹 | 苏丹共和国 | Sudan |
苏里南 | 苏里南共和国 | Suriname |
斯威士兰 | 斯威士兰王国 | Swaziland |
瑞典 | 瑞典王国 | Sweden |
瑞士 | 瑞士联邦 | Switzerland |
叙利亚 |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 Syria |
T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塔吉克斯坦 |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 Tajikistan |
坦桑尼亚 |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Tanzania |
泰國 | 泰王国 | Thailand |
东帝汶 |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 Timor-Leste |
多哥 | 多哥共和国 | Togo |
汤加 | 汤加王国 | Tonga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 | Trinidad and Tobago |
突尼西亞 | 突尼斯共和国 | Tunisia |
土耳其 | 土耳其共和国 | Turkey |
土库曼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Turkmenistan |
图瓦卢 | 图瓦卢 | Tuvalu |
U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乌干达 | 乌干达共和国 | Uganda |
烏克蘭 | 乌克兰 | Ukraine |
阿联酋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United Arab Emirates |
英國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United Kingdom |
美國 | 美利坚合众国 | United States |
乌拉圭 |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 Uruguay |
乌兹别克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 Uzbekistan |
V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瓦努阿圖 | 瓦努阿图共和国 | Vanuatu |
委內瑞拉 |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 Venezuela |
越南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 Vietnam |
Y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葉門 | 也门共和国 | Yemen |
Z
国家或地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尚比亞 | 赞比亚共和国 | Zambia |
辛巴威 | 津巴布韦共和国 | Zimbabwe |
附属会员及准会员、观察员及观察员实体
海外属地与其他特殊政区 | 中文全称 | 英文简称 |
---|---|---|
美属萨摩亚(美国) | 美属萨摩亚 | American Samoa |
安圭拉 (英國) | 安圭拉 | Anguilla |
阿鲁巴(荷兰) | 阿鲁巴 | Aruba |
百慕大(英国) | 百慕大 | Bermuda |
开曼群岛(英国) | 开曼群岛 | Cayman Islands |
库拉索(荷蘭) | 庫拉索 | Curaçao |
法罗群岛(丹麦) | 法罗群岛 | Faroe Islands |
關島(美国) | 关岛 | Guam |
香港(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Hong Kong |
澳門(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 Macau |
波多黎各(美国) | 波多黎各 | Puerto Rico |
聖馬丁(荷蘭) | 圣馬丁 | Sint Maarten |
馬爾他騎士團 | 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 | 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 |
托克勞(新西兰) | 托克劳 | Tokelau |
梵蒂冈 | 梵蒂冈城国 | The Holy See(Vatican City) |
英屬維爾京群島(英国) | 英属维尔京群岛 | Virgin Islands, British |
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国) | 美属维尔京群岛 | Virgin Islands, United States |
注释
^ 1.01.1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became associate member of UNESCO on 26 October 1983. On Sunday 10 October 2010, a new status of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came into effect within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by which the country-status land of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ceased to exist. Under the new status, Curacao and Sint Maarten become countries (enjoying internal self-government within the Kingdom), joining Aruba, which gained similar status in 1986. Bonaire, Sint Eustatius and Saba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country "the Netherlands". The Netherlands retains responsibility for e.g. defence and foreign policy.
^ 1999年前以「澳門」的名義參加。
^ 目前,列支敦士登不是教科文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但非正式地參加本组织。
^ 正式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 因马其顿名称争议,参与联合国及附属组织的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参加。
参考文献
^ 联合国的组织与结构
^ UNESCO history. UNESCO. [23 April 2010].
^ 我们是谁,教科文组织简介
^ Introducing UNESCO. UNESCO. [8 August 2011].
^ UNDG Members.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Group. [8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1日).
^ UNESCO • General Conference; 34th; Medium-term Strategy, 2008–2013; 2007 (PDF). [8 August 2011].
^ Because diploma mills have claimed false UNESCO accreditation, UNESCO itself has published warnings against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that claim UNESCO recognition or affiliation. See Luca Lantero, Degree Mills: non-accredited and irregul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5-13., Information Centre on Academic Mobility and Equivalence (CIMEA), Italy. and UNESCO "Alert: Misuse of UNESCO Name by Bogus Institutions"[永久失效連結]
^ Varga, Susan. Edinburgh Old Town (Images of Scotland). The History Press Ltd. 2006. ISBN 0-7524-4083-7.
^ Migration Institutions – Home. Migrationmuseums.org.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3月5日).
^ Education | EDUCATION –. UNESCO. [2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0月6日).
^ IIEP official site
^ IBE official site
^ UIL official site
^ IITE official site
^ IICBA official site
^ IESALC official site
^ UNEVOC official site
^ CEPES official sit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9-29.
^ ICTp official site
^ UIS official site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会“无辩论”通过在上海设立教师教育中心. 澎湃新闻. 2017-11-04.
^ MGIEP Official Site. [201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3).
^ List of UNESCO members and associates. UNESCO. [3 November 2011].
^ 24.024.1 UNESCO official site: List of the 195 Member States (and the 9 Associate Members) of UNESCO and the date on which they became members (or Associat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as of 5 November 2013
^ 25.025.125.2 WADA. Summary update on Government progress to become a State Party to the UNESC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gainst Doping in Sport (PDF): 2. [28 July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月16日).
^ UNESCO. UNESCO - Singapore - official relations. [2011-11-01]. [永久失效連結]
^ UNESCO. South Sudan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3-08-19].
^ UNESCO. UNESCO Permanent delegations. [2011-11-01].
^ 29.029.1 UNESCO. Directory of Permanenent Delegations and Permanent Observer Missions to UNESCO. [2011-11-01].
^ 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新华社. 2017-10-13 [2017-10-13].
^ 侠客岛. 侠客岛: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不只不想交钱这么简单. 凤凰网资讯.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 美国宣布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以色列随即撤出. 美国之音. 2017-10-13 [2017-10-13].
外部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简体中文)(西班牙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Facebook專頁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Instagram帳戶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Twitter帳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Youtube官方頻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Google+帳戶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新浪微博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VKontakte專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LinkedIn專頁
联合国教育、科学與文化组织成員國列表 (英文)
|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note">
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note"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