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

Multi tool use
山東巡撫,明清時代山東軍政官員。
目录
1 明朝
2 南明
3 清朝
4 參考文獻
明朝
明朝全稱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正統五年始設巡撫。正統十三年定遣都御史。嘉靖四十二年加督理營田。萬曆七年兼管河道。萬曆八年加提督軍務。[1]
南明
- 王燮
清朝
清朝全稱巡撫山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理營田。順治元年置,駐濟南。另有海防巡撫駐登州,九年省。康熙四十四年,管理山東河道。五十三年,兼臨清關務。乾隆八年,依山西、河南例,加提督銜。[2]道光十七年兼理山东盐政事务。
姓名 |
任命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方大猷 |
順治元年七月/八月(1644年) |
順治二年六月(1645年) |
|
丁文盛 |
順治二年六月(1645年) |
順治四年一月(1647年) |
|
張儒秀 |
順治四年二月(1647年) |
順治五年二月(1648年) |
|
呂逢春 |
順治五年二月(1648年) |
順治六年九月(1649年) |
|
夏玉 |
順治六年九月(1649年) |
順治十一年二月(1654年) |
|
耿焞 |
順治十一年二月(1654年) |
順治十五年十二月(1658年) |
|
許文秀 |
順治十六年二月(1659年) |
順治十八年十月(1661年) |
|
蔣國柱 |
順治十八年十月(1661年) |
康熙二年三月(1663年) |
|
周有德 |
康熙二年五月(1663年) |
康熙六年十二月(1667年) |
|
劉芳躅 |
康熙七年正月(1668年) |
康熙九年四月(1670年) |
|
袁懋功 |
康熙九年四月(1670) |
康熙十年七月(1671年) |
|
張鳳儀 |
康熙十年七月(1671年) |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1673年) |
|
趙祥星 |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1673年) |
康熙十八年八月(1679年) |
|
施維翰 |
康熙十八年八月(1679年) |
康熙廿一年十一月(1683年) |
|
李天浴 |
康熙廿一年十二月(1683年) |
康熙廿二年正月(1683年) |
|
徐旭齡 |
康熙廿二年正月(1683年) |
康熙廿三年九月(1684年) |
|
張鵬 |
康熙廿三年九月(1684年) |
康熙廿五年十月(1686年) |
|
郎永清 |
康熙廿五年十一月(1686年) |
康熙廿六年二月(1687年) |
|
錢珏 |
康熙廿六年二月(1687年) |
康熙廿八年十月(1689年) |
|
佛倫 |
康熙廿八年十月(1689年) |
康熙卅一年十月(1692年) |
|
桑額 |
康熙卅一年十月(1692年) |
康熙卅四年八月(1695年) |
|
楊廷耀 |
康熙卅四年八月(1695年) |
康熙卅五年八月(1696年) |
|
李煒 |
康熙卅五年八月(1696年) |
康熙卅七年二月(1698年) |
|
李鈵 |
康熙卅七年二月(1698年) |
康熙卅七年三月(1698年) |
|
王國昌 |
康熙卅七年三月(1698年) |
康熙四十三年正月(1704年) |
|
趙世顯 |
康熙四十三年正月(1704年) |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1708年) |
|
蔣陳錫 |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1708年) |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1716年) |
|
李樹德 |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1716年) |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1722年) |
|
謝賜履 |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1722年)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1722年) |
|
黃炳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1722年) |
雍正二年閏四月(1724年) |
|
陳世倌 |
雍正二年閏四月(1724年) |
雍正四年九月(1726年) |
|
塞楞額 |
雍正四年九月(1726年) |
雍正六年六月(1728年) |
|
岳濬 |
雍正六年六月(1728年) |
乾隆元年十月(1736年) |
|
法敏 |
乾隆元年十月(1736年) |
乾隆四年六月(1739年) |
|
碩色 |
乾隆四年六月(1739年) |
乾隆五年七月(1740年) |
|
朱定元 |
乾隆五年七月(1740年) |
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 |
|
晏斯盛 |
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 |
乾隆八年三月(1743年) |
|
喀爾吉善 |
乾隆八年三月(1743年) |
乾隆十一年九月(1746年) |
|
塞楞額 |
乾隆十一年九月(1746年) |
乾隆十一年九月(1746年) |
|
阿里袞 |
乾隆十一年九月(1746年) |
乾隆十三年閏七月(1748年) |
|
準泰[3] |
乾隆十三年閏七月(1748年) |
乾隆十六年八月(1751年) |
兆惠暫署 |
鄂容安 |
乾隆十六年八月(1751年) |
乾隆十七年十月(1752年) |
|
楊應琚 |
乾隆十七年十月(1752年) |
乾隆十九年四月(1754年) |
|
郭一裕 |
乾隆十九年四月(1754年) |
乾隆二十年六月(1755年) |
白鍾山署 |
鄂樂舜 |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1755年) |
乾隆廿一年二月(1756年) |
|
愛必達 |
乾隆廿一年二月(1756年) |
乾隆廿一年十月(1755年) |
|
鶴年 |
乾隆廿一年十月(1755年) |
乾隆廿二年七月(1756年) |
|
蔣洲 |
乾隆廿二年七月(1756年) |
乾隆廿二年十月(1756年) |
鶴年兼辦、阿爾泰署 |
阿爾泰 |
乾隆廿二年十二月(1756年) |
乾隆廿八年六月(1763年) |
|
崔應階 |
乾隆廿八年六月(1763年) |
乾隆卅二年七月(1767年) |
|
李清時 |
乾隆卅二年七月(1767年) |
乾隆卅三年正月(1768年) |
|
彰寶 |
乾隆卅三年正月(1768年) |
乾隆卅三年二月(1768年) |
|
富尼漢 |
乾隆卅三年二月(1768年) |
乾隆卅三年十二月(1768年) |
|
富明安 |
乾隆卅三年十二月(1768年) |
乾隆卅六年三月(1771年) |
|
周元理 |
乾隆卅六年三月(1771年) |
乾隆卅六年十月(1771年) |
|
徐績 |
乾隆卅六年十月(1771年) |
乾隆卅九年十月(1774年) |
|
楊景素 |
乾隆卅九年十月(1774年) |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1777年) |
|
郝碩 |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1777年) |
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1777年) |
|
國泰 |
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1777年) |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1782年) |
諾穆親暫署 |
明興 |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1782年) |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1787年) |
|
長麟 |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1787年) |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1790年) |
胡季堂護 |
惠齡 |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1790年) |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1792年) |
江蘭護 |
吉慶 |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1792年) |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1794年) |
|
惠齡 |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1794年) |
乾隆五十八年九月(1794年) |
|
福寧 |
乾隆五十八年九月(1794年) |
乾隆五十九年八月(1795年) |
|
穆和蘭 |
乾隆五十九年八月(1795年) |
乾隆五十九年八月(1795年) |
|
畢沅 |
乾隆五十九年八月(1795年) |
乾隆六十年正月(1795年) |
|
玉德 |
乾隆六十年正月(1795年) |
嘉慶元年六月(1796年) |
|
伊江阿 |
嘉慶元年六月(1796年) |
嘉慶四年正月(1799年) |
宜興暫署 |
陳大文 |
嘉慶四年正月(1799年) |
嘉慶五年正月(1800年) |
|
蔣兆奎 |
嘉慶五年正月(1800年) |
嘉慶五年閏四月(1800年) |
|
惠齡 |
嘉慶五年閏四月(1800年) |
嘉慶六年十一月(1801年) |
|
和寧 |
嘉慶六年十一月(1801年) |
嘉慶七年七月(1802年) |
|
祖之望 |
嘉慶七年七月(1802年) |
嘉慶七年十一月(1802年) |
|
倭什布 |
嘉慶七年十一月(1802年) |
嘉慶八年正月(1803年) |
|
鐵保 |
嘉慶八年正月(1803年) |
嘉慶十年正月(1805年) |
|
全保 |
嘉慶十年正月(1805年) |
嘉慶十年十一月(1805年) |
署 |
長齡 |
嘉慶十年十一月(1805年) |
嘉慶十二年五月(1807年) |
|
吉綸 |
嘉慶十二年五月(1807年) |
嘉慶十三年十二月(1808年) |
|
百齡 |
嘉慶十三年十二月(1808年) |
嘉慶十四年正月(1809年) |
|
吉綸 |
嘉慶十四年正月(1809年) |
嘉慶十六年閏三月(1811年) |
|
同興 |
嘉慶十六年閏三月(1811年) |
嘉慶十九年七月(1814年) |
章煦署 |
陳預 |
嘉慶十九年七月(1814年) |
嘉慶廿三年四月(1818年) |
|
和舜武 |
嘉慶廿三年四月(1818年) |
嘉慶廿四年三月(1819年) |
|
程國仁 |
嘉慶廿四年三月(1819年) |
嘉慶廿五年三月(1820年) |
|
錢臻 |
嘉慶廿五年三月(1820年) |
道光元年六月(1821年) |
|
琦善 |
道光元年六月(1821年) |
道光二年十二月(1822年) |
楊健護 |
程含章 |
道光二年十二月(1822年) |
道光三年三月(1823年) |
|
琦善 |
道光三年三月(1823年) |
道光四年十二月(1824年) |
|
訥爾經額 |
道光四年十二月(1824年) |
護 |
|
琦善 |
道光五年三月(1825年) |
道光五年五月(1825年) |
|
伊里布 |
道光五年五月(1825年) |
道光五年六月(1825年) |
|
訥爾經額 |
護 |
||
武隆阿 |
道光五年九月(1825年) |
道光六年七月(1826年) |
|
陳中孚 |
道光六年七月(1826年) |
道光六年十一月(1826年) |
署 |
程含章 |
道光六年十一月(1826年) |
道光七年閏五月(1827年) |
|
賀長齡 |
道光七年閏五月(1827年) |
護 |
|
盧坤 |
道光七年七月(1827年) |
道光七年八月(1827年) |
|
琦善 |
道光七年八月(1827年) |
道光九年三月(1829年) |
|
訥爾經額 |
道光九年三月(1829年) |
道光十二年八月(1832年) |
|
鍾祥 |
道光十二年八月(1832年) |
道光十六年七月(1836年) |
|
經額布 |
道光十六年七月(1836年) |
道光十九年八月(1839年) |
|
托渾布 |
道光十九年八月(1839年) |
道光廿二年五月(1842年) |
|
程矞采 |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1842年) |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1842年) |
未任 |
梁寶常 |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1842年) |
道光廿三年十二月(1843年) |
麟魁、王篤署 |
崇恩 |
道光廿三年六月(1843年) |
道光廿七年十一月(1847年) |
|
張澧中 |
道光廿七年十一月(1847年) |
道光廿八年六月(1848年) |
|
徐澤醇 |
道光廿八年六月(1848年) |
道光廿九年九月(1849年) |
|
陳慶偕 |
道光廿九年九月(1849年) |
咸豐二年二月(1852年) |
劉源灝、陳慶偕署 |
李僡 |
咸豐二年二月(1852年) |
咸豐三年八月(1853年) |
|
張亮基 |
咸豐三年八月(1853年) |
咸豐四年三月(1854年) |
|
崇恩 |
咸豐四年三月(1854年) |
咸豐九年八月(1859年) |
|
文煜 |
咸豐九年八月(1859年) |
咸豐十一年正月(1861年) |
|
譚廷襄 |
咸豐十一年正月(1861年) |
同治元年七月(1862年) |
閻敬銘署 |
閻敬銘 |
同治二年十一月(1863年) |
同治六年二月(1867年) |
|
丁寶楨 |
同治六年二月(1867年) |
光緒二年九月(1876年) |
文彬署 |
文格 |
光緒二年九月(1876年) |
光緒五年閏三月(1879年) |
|
周恒祺 |
光緒五年閏三月(1879年) |
光緒七年五月(1881年) |
|
任道鎔 |
光緒七年五月(1881年) |
光緒八年十二月(1883年) |
|
陳士杰 |
光緒八年十二月(1883年) |
光緒十二年五月(1886年) |
|
張曜 |
光緒十二年五月(1886年) |
光緒十七年七月(1891年) |
|
福潤 |
光緒十七年七月(1891年) |
光緒二十年七月(1894年) |
|
李秉衡 |
光緒二十年七月(1894年) |
光緒廿三年九月(1897年) |
|
張汝梅 |
光緒廿三年九月(1897年) |
光緒廿五年二月(1899年) |
|
毓賢 |
光緒廿五年二月(1899年) |
光緒廿六年二月(1900年) |
袁世凱署 |
袁世凱 |
光緒廿六年二月(1900年) |
光緒廿七年九月(1901年) |
廿七年丁母憂服闕改署 |
張人駿 |
光緒廿七年九月(1901年) |
光緒廿八年四月(1902年) |
|
周馥 |
光緒廿八年四月(1902年) |
光緒三十年九月(1904年) |
胡廷幹 |
楊士驤 |
光緒三十年十二月(1904年) |
光緒卅三年七月(1907年) |
|
吳廷斌 |
光緒卅三年七月(1907年) |
光緒卅四年二月(1908年) |
袁大化署 |
袁樹勛 |
光緒卅四年六月(1908年) |
宣統元年五月(1909年) |
|
孫寶琦 |
宣統元年十月(1909年) |
宣統三年十月(1911年) |
|
胡建樞 |
宣統三年十月(1911年) |
宣統三年十二月(1912年) |
署 |
張廣建 |
宣統三年十二月(1912年) |
兼署 |
附:康熙初年山东总督
赵国祚(1661年)
祖泽溥(1661年—1665年)
參考文獻
^ 《明史》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 《清史稿》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職官三 外官 總督巡撫
^ 袁枚《山東巡撫白公墓誌銘》公姓白,名準泰,宇健齋,號雪村,正黃旗人。賜姓他喇氏。先世為高麗人。
|
ejhHS2jcPcWcRePmVQUACV9 q5Ya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