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







茶道


日本茶道(日语:茶道さどう、ちゃどう)是日本傳統藝道,是將生活消閑活動提昇至精神意識層次,成為一種獨特傳統禮儀,是宣揚文化之媒介[1]。日本茶道是為客人奉茶之事,源自中国。是一種茶敍的儀式,日本人稱之為「茶湯」(茶湯茶の湯),而喫茶的敍會則稱為「茶會」(CHAKAI)[1]。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往中國留學的僧侶,於唐朝把佛教和茶帶回東瀛[1]。日本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和菓子)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目前一般的茶會較重視領略其精神,所以現代之茶會或作茶道示範時,大多只進行洞茶之部分,但各項禮儀和步驟仍是非常嚴謹[1]。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佈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目录






  • 1 歷史


  • 2 基本


  • 3 宗派


  • 4 茶會


  • 5 茶道具


    • 5.1 煮水


    • 5.2 茶罐


    • 5.3 飲茶


    • 5.4 裝飾




  • 6 茶庭


  • 7 茶室


  • 8 茶道藝術


  • 9 日本茶道的流派


  • 10 日本茶道的美術館


  • 11 參見


  • 12 注釋





歷史


日本鎌倉時代的臨濟宗留學僧南浦紹明在宋朝時來到中國,將徑山茶宴帶回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起源。其後,喫茶之風俗不僅普及於僧侶群中,更在公侯武士上流社會中流行[1]。18世紀江戶時代中期國學大師山岡俊明編纂的《類聚名物考》第4卷中記載:「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筑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



基本


  • 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乃茶道之基本精神:「和」是指人與大自然之調和;「敬」是指由主客之間互相尊敬開始,以至對任何事物都抱有謙敬之心;「清」是指心無雜念,令心意純樸清靜,達致「禪」的意境;「寂」更是與大自然融合為一,無始無終之寧靜感覺[1]


  • 利休七則

利休七則為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弟子依據其平日教導,所記錄下的七條規則:


「茶要泡的合宜入口,炭要好讓水滾沸,花的裝飾要如在野外般自然,準備好冬暖夏涼的茶室,在預定的時間要提早準備,非下雨天仍要備好雨具,體貼同行客人的心意。」



宗派


中國徑山茶宴進入日本之後,日本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日本茶道可分為四大宗派,「裹千家」是其中最大流派,除子孫相傳,每代還外傳二十五個弟子,並於國外設立許多支部,通過茶道進行國際文化交流[1]。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孫)之子所創設的三個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審庵、裏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稱三千家。



茶會


舉行一次茶會,往往要花一整天時間,再加上前禮後禮,茶室內掛軸、插花、選擇懷石料理及茶具等都要配合季節和茶會目的[1]



茶道具



煮水




  • 爐:位於地板裡的火爐,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用於十一月至四月(茶道稱之『火』的季節)。


  • 風爐: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爐,功能與爐相同;用於五月至十月之間氣溫較高的季節(茶道稱之『風』的季節)。


  • 柄杓:竹製的水杓,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柄杓/切口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 蓋置:用來放置釜蓋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屬、陶瓷、竹等各種材質;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蓋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 水罐:備用水的儲水器皿,有蓋。


  • 水盂日语建水:廢水的儲水器皿,與水罐相似但無蓋。



茶罐



  • 棗:薄茶用的茶罐,上寬下窄形似「棗」。

  • 茶入:濃茶用的茶罐。


  • 仕覆:用來包覆茶入的布袋。


  • 茶杓:從茶罐(棗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飲茶




  • 茶碗:飲茶所用的器皿。
    • 樂茶碗:以樂燒(手捏成型低溫燒製)製成的茶碗。



  • 茶筅:圓筒竹刷,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製成。


  • 茶壺:煎茶道所用的泡茶器具。



裝飾



  • 掛物

  • 花入



茶庭


茶庭又稱為露地,為客人進入茶室之前所必須經過的空間。


據《南方錄》記述,露地一詞源自於佛經,說修行的菩薩通過了三界的昧火才來到了露地,因此露地並非娛樂觀賞的場所,而是作為修行的場域,露地作為世俗世界與心靈綠洲的過度帶,來到這須將世俗的一切放下,具有洗滌心靈之用。



  • 寄付待合:客人換裝或休息的房間。

  • 掛腰待合:客人換裝或休息完畢後,等待茶室主人出來帶路的地方。

  • 蹲踞:客人洗手與漱口的地方。



茶室





兼六園中的茶室


茶室是為了茶道所建的建築。大小以四疊(塌塌米)半為標準,大於四疊半稱做「廣間」,小於四疊半者稱作「小間」。



  • 水屋:位於茶室旁的空間,用來準備及清洗茶道具。

  • 躙口:茶室特有的小型出入口,進出需跪著膝行 (標準规格是寬一尺九吋五分 高兩尺兩寸五分)。


在千利休以前,茶室的入口為日式的拉門,躙口的靈感來自於漁船上的門。某日,利休乘船出門,看到人們出入船門均需彎著腰,覺得非常有趣,便將小入口的概念應用在茶室中。


躙口的改革,使得任何身分地位的人要進入茶室,都必須低首屈膝,武士的長刀因尺寸的關係,配戴著就進不了茶室,因此也都必須將配刀卸下放在外面的刀掛處。這代表著茶室內的所有人皆是平等的,也象徵著茶室內的和平、將世俗紛擾隔絕在外。


  • 床之間:又稱凹間、壁龕。為整間茶室的重點之一。在這裡會懸掛與當日茶會主題相關的掛物、花入、茶花和香合,若是茶室主人有想要特別介紹的茶道具,也會擺放在床之間,供客人欣賞,客人一進入茶室後,便要到床之間前行禮。


茶道藝術



  • 破墨山水圖

  • 一重切竹花入 (銘·園城寺)

  • 黑樂茶碗 (銘·尼寺)

  • 一重口水罐 (銘·柴庵)



日本茶道的流派









一休



  • 安樂庵流

  • 怡溪派

  • 上田宗箇流

  • 有樂流

  • 裏千家流

  • 江戸千家流

  • 遠州流

  • 大口派

  • 表千家流

  • 織部流

  • 萱野流

  • 古石州流

  • 小堀流

  • 堺流

  • 三齋流

  • 清水派

  • 新石州流

  • 石州流

  • 宗旦流

  • 宗徧流

  • 宗和流

  • 鎮信流

  • 奈良流

  • 南坊流

  • 野村派

  • 速水流

  • 普齋流

  • 久田流

  • 藤林流

  • 不白流

  • 不昧流

  • 古市流

  • 細川三齋流

  • 堀内流

  • 松尾流

  • 三谷流

  • 武者小路千家流

  • 利休流

  • 藪内流

  • 小笠原家茶道古流

  • 瑞穂流

  • 雲傳心道流

  • 壺月遠州流

  • 覺花一心流

  • 宗旦古流



日本茶道的美術館



  • 津輕茶道美術館(青森縣黑石市)

  • 木村茶道美術館(新潟縣柏崎市)

  • 福井市愛宕坂茶道美術館(福井縣福井市)

  • 宇野茶道美術館(福井縣越前市)

  • 北山會館(京都市北區) - 表千家

  • 茶道資料館(京都市上京區) - 裏千家

  • 茶湯美術館(京都市上京區)

  • 湯木美術館(大阪府大阪市)

  • 赤穗市立田淵記念館(兵庫縣赤穗市)

  • 田部美術館(島根縣松江市)



參見



  • 中國茶藝

  • 朝鮮茶禮

  • 台灣茶藝

  • 越南茶藝

  • 琉球茶道



注釋





  1. ^ 1.01.11.21.31.41.51.61.7 〈茶道講求和敬清寂〉. 《香港日本文化協會卅周年特刊》. 香港日本文化協會. 1992: 57.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澳門輕軌系統

水泉澳邨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