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







河套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是漢族傳統聚居地之一。




目录






  • 1 地理


  • 2 历史


  • 3 经济


  • 4 相關


  • 5 參見





地理


河南古称河套,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狀,故称“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後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历史


在新石器時代,河套地區的居民,主要属於仰韶文化部族[1]。至戰國時代,林胡居住在河套地區。


战国前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陰山山脈,设立了云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东部。後來匈奴乘秦趙兩國相爭時占領河套地區,秦朝统一六國後,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在前215年至前214年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三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匈奴乘秦亂又侵領河套。




銀川火車站以河套形象設計


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佔領「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禦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漢朝大量將漢人移民至此地,居民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此外,移居此地的匈奴人,成為半獨立屬國,附屬於漢朝,成為漢朝的傭兵。


东汉初,河套的漢人被内迁至常山关(河北倒马关)以东。汉光武帝在位时代,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遷往在河套。之后北方八郡与其居民因羌患两次内迁,河套逐渐被羌族与南匈奴占据。魏晋时拓跋氏在河套建代国。五胡乱华时代,河套地区是华北和塞外多个胡人民族政权争夺的重地,至439年,北魏统一華北。


北朝和隋唐时的很长时间内这里一度被重新农垦,比如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隋末时移民被内迁至宁州、庆(甘肃庆阳),突厥佔領河套,直到618年依附突厥的张长逊以武都、宕渠、五原等郡归附唐朝,才重新被中原王朝占领。唐朝统一战争后,梁师都政权被灭,陕西、宁夏的部分河套被唐并入。中唐晚唐时河套属丰、胜州境内的三受降城、天德军、振武军辖区。840年,回鹘亡国后先后要求割让其地,遭唐所拒。后梁末帝时天德节度使宋瑶、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先后被俘,古丰、胜州为辽国佔有。五代末党项崛起建立西夏,从北宋境内夺取了陕西、宁夏的部分河套,其后为西夏与金国分别佔有。


在元朝时,蒙古人開始移民河套。明代中葉,河套被韃靼、瓦剌和兀良哈等各族占領。清代将河套歸為为设官治理的内属蒙古。清朝末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开始迁到河套,經王同春的開發,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民國抗日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於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後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


俗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合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今天,河套地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


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相關


  • 河西走廊




參見





  1. ^ 内蒙古清水河庄窝坪遗址出土大量仰韶文化文物. News.sohu.com.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澳門輕軌系統

水泉澳邨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