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真菌病

Pulmonary aspergillosis.jpg

顯微照相下的一種真菌病(麴菌病)。中間為被白血球及壞死細胞環繞的義大利麵條狀的麴菌(Aspergillus),照片經HE染色。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
感染科

ICD-10

B35 -B49

ICD-9-CM

110-118.99
DiseasesDB
28821
MeSH
D009181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真菌病英语:Mycosis,複數型為英语:Mycoses)泛指真菌對動物(通常為人類)造成的感染[1]。真菌病很常見,許多環境或生理條件為真菌感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真菌通常透過吸入性或在皮膚上著生的方式感染,因此真菌病通常始於皮膚或肺部[2]。在約十萬種已知真菌中,造成人體疾病的只占極少數,約不到200種[3]




目录






  • 1 原因


  • 2 分類


    • 2.1 表淺性感染


    • 2.2 皮膚感染


    • 2.3 皮下感染


    • 2.4 系統性感染


      • 2.4.1 病原性真菌


      • 2.4.2 伺機感染性真菌






  • 3 治療


  • 4 預防


  • 5 參看


  • 6 參考資料





原因


長期服用抗生素的人們是感染真菌病的高危險群,因為抗生素不僅殺死致病的菌種,也殺死正常存在人體的細菌,改變了口腔、腸道及陰道內的微生物平衡,並造成真菌的過度生長。


愛滋病患者、接受甾體治療者及接受化療者等免疫系統較弱的個體感染真菌病的風險也較高,另外糖尿病患者、年長者及嬰兒也是高風險群[4]



分類


真菌病可依照感染層級分成下列幾種。



表淺性感染


表淺性感染(superficial mycoses)的真菌病只侷限在皮膚表層或毛髮的毛幹,通常不是嚴重的疾病,但常造成美容問題。常見的例子包括花斑癬(俗稱汗斑),為糠疹馬拉色氏黴菌英语Malassezia furfur造成,在皮脂腺中生長,發生於胸部、手臂、背部等,造成表皮較淺或紅棕色的色斑。造成這種真菌過度活躍的原因包括潮濕的天氣與免疫系統較弱時,但此病不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用藥擦拭患部或天氣冷時就會自動痊癒[3]



皮膚感染


皮膚感染(cutaneous mycoses)的真菌病感染部位包括皮膚真皮、指甲及毛髮基部,雖不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威脅,但通常為慢性,不易治療,且不同於表淺性感染,皮膚感染常會啟動宿主的免疫系統。造成皮膚感染的真菌稱為皮膚真菌英语Dermatophyte,相關疾病則常被稱為癬。皮膚感染通常由毛癬菌(Trichophyton)、小孢癬菌(Microsporum)及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三個屬造成,共約包含41種真菌。毛癬菌可感染皮膚、毛髮及指甲,小孢癬菌只感染皮膚與毛髮,表皮癬菌則只感染皮膚及指甲[3]。香港腳即是皮膚感染的一個著名例子[5]



皮下感染


皮下感染(Subcutaneous mycoses)的真菌病可感染皮下組織英语subcutaneous tissue及肌肉等,造成潰傷或腫塊,在這類感染中,真菌通常是透過皮膚上的傷口進入皮下組織,常為慢性感染且不易治療,有時甚至得動用如清創術英语debridement的手術治療。皮下感染型真菌包括許多屬,所引發的疾病大致可分著色芽生菌症英语chromoblastomycosis真菌足菌腫英语Eumycetoma褐色絲菌症英语phaeohyphomycosis及孢子絲菌症(sporotrichosis)四種,其中前三種都只發生在熱帶地區[3]


皮下感染的一個例子是玫瑰園丁症,是申克氏孢子絲菌從手部傷口進入造成的感染,因為患者多為農夫或園丁而得名[3]



系統性感染


系統性或深部感染(systemic or deep mycoses)遍及血液、肺、腦脊髓液、耳、眼、尿道等,甚至為全身性感染,有可能致命。系統性感染可分病原性(pathogenic)及伺機感染性(oppurtunistic)兩種[3]



病原性真菌


造成病原性感染的真菌本身就是致命的,其感染通常從肺部開始,並擴散至全身,且此類真菌常為溫感兩型性,意及在不同溫度下型態有所差異,在一定溫度之下為菌絲型,在其上則為酵母菌(單細胞)型。常見了兩個例子為皮炎芽生菌英语Blastomycosis dermatitidis莢膜胞漿菌英语Histoplasma capsulatum,兩者均為北美洲常見菌種[3]



伺機感染性真菌


伺機感染性真菌為人體之正常菌種,或環境中普遍存在的菌種,並於人體免疫系統缺失時造成感染,如愛滋病患者、過度服用抗生素者、接受免疫抑制療法(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者與遠端轉移癌症患者。最普遍的伺機感染性真菌為白色念珠菌及新型隱球菌,另外常見的真菌如麴菌、根黴菌也屬此型,會對肺部造成伺機感染[3]



治療



真菌病可用抗真菌劑治療,依照感染程度使用局部或全身治療。因為真菌細胞與人類同為真核,故對真菌有毒之物質通常也對人類有害,抗真菌劑通常藉真菌細胞膜上的脂質(麥角固醇,有別於動物之膽固醇)產生作用。如多烯烃類英语polyene及唑類化合物,前者與麥角固醇作用,改變其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透性而造成細胞質滲漏,後者則抑制麥角固醇的合成[6],又可依其構造細分成咪唑型與三唑型[3]


其他抗真菌劑還有5-氟尿嘧啶(抑制DNA與RNA合成)、灰黃黴素(阻止微管形成)及碘化鉀(用於孢子絲菌症的治療)等[3]



預防


保持皮膚乾燥及良好的衛生即可避免感染許多局部性的真菌病,且由於真菌感染是接觸傳染性的,在接觸人或動物後洗手可避免感染。此外運動衣物應在使用後馬上清洗,在公共空間穿拖鞋也能避免局部感染。



參看




  • 致病真菌

  • 皮膚病列表



參考資料





  1. ^ Dorlands Medical Dictionary:mycosis. 


  2. ^ What Is a Fungal Infection?. [May 26,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9). 


  3. ^ 3.03.13.23.33.43.53.63.73.83.9 嚴啓泰、蘇慶華、商惠芳、楊定一. 16章 醫用真菌學. 實用微生物學. 偉華書局有限公司. ISBN 957-640-849-0 (中文(台灣)‎). 


  4. ^ Fungal infections: Introduction. [May 26, 2010]. 


  5. ^ Athlete's Foot. [May 26, 2010]. 


  6. ^ What is a mycosis? causes, symptoms and treatments. [May 26,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26日).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