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王小波
出生
(1952-05-13)1952年5月13日
北京市
逝世
1997年4月11日(1997-04-11)(44歲)
北京市
職業
作家
國籍
 中国
體裁
小说、杂文、剧本、文学评论
代表作
《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黑铁时代》
獎項
《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
《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配偶
李银河

王小波 (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北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作家。年轻时在云南农场作过知青,插过队,做过工人、老师。1978年至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84年前往美国留学。1988年获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后开始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目录






  • 1 生平


  • 2 作品风格


  • 3 王小波现象


  • 4 主要作品列表


    • 4.1 小说集


    • 4.2 杂文集


    • 4.3 书信集


    • 4.4 电影文学剧本


    • 4.5 未知分类




  • 5 评价


  • 6 家庭


  • 7 参考文献


  • 8 外部链接


  • 9 参见





生平



  •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这段经历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黄金时代》的背景。

  •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后作民办教师。

  • 1972~1973年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 1974~1978年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工人生活是他《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 1977年与当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相恋,后结合。

  •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就读于贸易经济商品学专业。

  •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开始写作《黄金时代》。

  •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小说,其间得到许倬云先生的指点。

  •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 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 1997年4月11日逝世于北京(遗体解剖后证实死因是心脏病突发)。其后,他的作品盛行于世,他的文体成为无数青年仿效的目标,而他的思维方式亦影响了不少人。



作品风格


王小波在白话文叙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写作小说的同时他也创作过一些杂文与随笔文章。并且很多人都是由于精彩而睿智的杂文作品接触和认识到王小波。王小波的东西方生活与求学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富有自由人文精神和独立知识分子品格的写作者。


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其特有的黑色幽默,这些也表明了王小波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王小波的一系列小说都以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作为蓝本,如下放到云南的知识青年,在某个医院或高等专科学校从事技术工种的工程师等等,作品的年代背景也与王小波的生活与成长时期相重叠,在这些作品中,他刻画了这样一种现实:“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从杂文作品中看,哲学家伯特蘭·羅素对他思想影响很深,他推崇和提倡科学与理性,并且认为人的生活应该追求未知,他反对进行思想禁锢,主张人们思维应该保持多样化,使生活变得有意思有趣,去热爱智慧。 他的作品在他身后盛行于世,影响了众多青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至今还会常常引用王小波作品中的文字,来表明自己的激昂和犀利。其曾编写过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并由此获得了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



王小波现象


王小波生前两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在海外华人文学界获得普遍称誉。但当其期望进入内地文坛体制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难。王小波在其小说集《黄金时代》的后记中坦承:“本书得以面世,多亏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说明,这些优秀的品质并非作者所有。鉴于出版这本书比写这本书困难得多,所以假如本书有些可取之处,当归于所有帮助出版它的朋友们。”


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为了王小波现象的开端。其作品被空前的传播和接受,在民间与知识界都引起巨大反响,作品的发行量至21世纪仍为90年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各种形式的王小波纪念会,作品研讨会层出不穷,一时间王小波现象席卷文坛、文艺界与文学批评界。


王小波现象的爆破点在于其杂文,值得一提的是,其杂文在身前就曾经受到关注。评论界有把王小波热比作陈寅恪热之后,自由主义浪潮在中国的第二次博兴。


关于王小波小说价值的技术性讨论,主流批评界保持了异常的缄默。关于王小波小说价值的讨论,在主流文学批评界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可以说,王小波现象的主要焦点在于其杂文以及其所宣扬的自由主义思潮。而其小说在文坛的地位与技术性讨论,仍处于悬而不决的地位。



主要作品列表



小说集



  • 《唐人秘传故事》1990年8月 山东文艺出版社

  • 《王二风流史》1992年3月 香港繁荣出版社

  • 《黄金时代》1992年8月 台湾联经出版社 / 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 《白银时代》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 《青铜时代》 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 《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 1998年2月 时代文艺出版社

  • 英译本《王二的爱欲枷锁》("Wang in Love and Bondage") 2007年3月 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



杂文集



  • 《思维的乐趣》1996年11月

  • 《我的精神家园》1997年5月

  • 《沉默的大多数》1997年10月

  • 《理想国与哲人王》



书信集


  • 《爱你就像爱生命》(与李银河合著)2004年5月


电影文学剧本


  • 《东宫西宫》


未知分类



  • 小说或小说集

    • 《未来世界》1995年7月

    • 《地久天长》1998年2月



  •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 1992年1月



评价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评点王小波说:“王小波是个很有思想的人,我对他充满哲理的散文、论文都很有兴趣。但是对于他的小说,说老实话,我没有读完,因为他的风格不大对我的胃口。”[1]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青年评论家黄平:“(王小波)戏谑美学,一代绝唱”[2]



家庭



  • 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母亲:宋华(原籍山东省牟平县,国家教育部干部)

  • 大姐:王小芹

  • 二姐:王征

  • 兄:王小平

  • 弟:王晨光

  • 妻子:李银河



参考文献





  1. ^ 《王蒙点评当今诸作家》. 常江. 文摘报. [2011年10月20日] (中文(简体)‎). 


  2. ^ 作家王小波去世15周年:戏谑美学 一代绝唱. 中华网. [201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5日)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 王小波网

  • 小波珍贵影像百度网盘下载:《8周年纪念片》、《人物》



参见



  • 遗孀:李银河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