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亞農條約

Multi tool use
巴黎和会 |
国际联盟
- 国际联盟宪章
- 会员国
- 组织结构
少数族群条约
- 托管地
|
凡尔赛条约
- 战争罪责
战后赔偿
- 魏玛共和国恶性通货膨胀
- 道威斯计划
- 杨格计划
- 洛桑会议
- 罗加诺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因
- 国际鸦片公约
|
|
|
|
色佛尔条约
奥斯曼帝国的分裂
- 土耳其国民运动
- 土耳其独立战争
- 洛桑条约
|
|
二战导火索 |
1919年-1929年
凡尔赛条约 1919年6月 聖日耳曼條約 1919年9月 特里亞農條約 1920年6月 第一次拉巴洛條約 1920年11月 進軍羅馬 1922年10月 比法佔領魯爾 1923年1月-1925年8月 科孚事件 1923年8月-9月 平定利比亚 1923年-1932年 道威斯計劃 1924年 罗加诺公约 1925年12月 国共内战 1927年-1937年 杨格计划 1929年 經濟大蕭條 1929年-1941年
|
1930年-1939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 纳粹党掌权 1933年 苏法互助条约 1935年3月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进军莱茵兰 1936年3月 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1939年4月 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11月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 德奧合併 1938年3月 慕尼黑協定 1938年9月 蘇台德區問題 1939年3月 德国对立陶宛的最后通牒 1939年3月 英波軍事同盟 1939年3月 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 1939年4月 諾門罕戰役 1939年5月-8月 鋼鐵條約 1939年5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 波蘭戰役 1939年9月 假戰 1939年9月-1940年5月
|
1940年-1941年
法國戰役 1940年5月-6月 巴巴羅薩行動 1941年6月-12月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
|
|
《特里亚农条约》是1920年一项制定匈牙利边界的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奥匈帝国灭亡,奥地利帝国的伙伴匈牙利王国宣布独立。由于奥匈帝国包含数个不同种族,故此需要重新划定匈牙利、奥地利及其他刚刚独立之新国家的边界。条约在6月4日于法国凡尔赛的大特里亚农宫由数个国家签署,分别是战胜国美国、英国、法国与意大利,以及刚独立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战败国就是代表奥匈帝国的匈牙利。
匈牙利之边界

于1678年建成的凡尔赛宫内的大特里亚农宫:条约签署之地

匈牙利王国 (粉红色) 与独立后的匈牙利边界之比较。
1918年11月16日,匈牙利宣布脱离奥匈帝国独立,与奥地利分离。10月31日时,巴纳特共和国在蒂米什瓦拉(今罗马尼亚西部城市)成立。匈牙利政府确认它的独立。匈牙利的边界在11月至12月初步确立。与匈牙利王国比较,新匈牙利的领土不包括:
- 部分特兰西瓦尼亚—成为罗马尼亚领土;
斯洛伐克—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
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伏伊伏丁那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正式独立,与匈牙利城市佩奇、莫哈奇、包姚与锡盖特堡组成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根据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失去以下的领土:
特兰西瓦尼亚其余部分,作为罗马尼亚的西北部;
喀尔巴阡山脉罗塞尼亚作为捷克斯洛伐克东部,与1919年的圣日耳曼条约之条款配合。
布尔根兰的大部分归于奥地利,也与圣日耳曼条约配合;当中的肖普朗区域则根据1921年12月公投结果归于匈牙利;这也是唯一一次有关匈牙利领土问题的公投。
條約把原本归于南斯拉夫的匈牙利城市佩奇、莫哈奇、包姚及锡盖特堡重新撥归匈牙利。
匈牙利总共失去72%的领土,人口由二千零八十万大幅减少,也丧失统治了八百年的唯一海港里耶卡(今克罗地亚海港)。
在纳粹德国与意大利的帮助下,匈牙利因慕尼黑协定(1938年)及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而夺得邻国的领土,包括喀尔巴阡山脉罗塞尼亚北部、斯洛伐克东部及特兰西瓦尼亚北部。然而,随着德国的崩溃,匈牙利后来被苏联军队占领。根据巴黎和平条约,匈牙利的边界与1920年的相若,一直至今。
参看
- 凡尔赛条约
- 匈牙利历史
- 罗马尼亚历史
- 斯洛伐克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條約
|
|
大戰期間 |
- 倫敦
- 大馬士革
- 賽克斯-皮科
- 布加勒斯特 (1916年)
- 法國-亞美尼亞
- 聖-讓-德-莫里耶訥
- 貝爾福
- 烏克蘭
-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 布加勒斯特 (1918年)
- 波季
- 巴統
- 柏林
- 康邊
|
|
巴黎和會 |
- 凡爾賽
- 波蘭
- 國際聯盟
- 聖日耳曼
- 納伊
- 特里亞農
- 布爾諾
- 色佛爾
- 比薩拉比亞
- 東西里西亞
- 洛桑
|
|
大戰後 |
- 前奧匈帝國領土
- 意大利戰爭賠款
- 塔爾圖 (1920年2月)
- 華沙
- 莫斯科 (1920年7月)
- 里加 (1920年)
- 蘇瓦烏基
- 塔爾圖 (1920年10月)
- 拉巴洛 (1920年)
- 亞歷山德羅波爾
- 奇里乞亞
- 莫斯科 (1921年)
- 里加 (1921年)
- 中國-德國
- 美國-奧地利
- 美國-德國
- 美國-匈牙利
- 卡爾斯
- 安卡拉
- 拉巴洛 (1922年)
|
|
|
|
规范控制 |
- GND: 4263203-1
- NDL: 00573487
|
|
f,7P7RUDlt2ofP,MoR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letter of the alphabet. For other uses, see Y (disambiguation). See also: Wye (disambiguation) Y Y y (See below) Usage Writing system Latin script Type Alphabetic and Logographic Language of origin Latin language Phonetic usage [ y ] [ ɨ ] [ j ] [ iː ] [ ɪ ] [ ɘ ] [ ə ] [ ɯ ] [ ɛː ] [ j ] [ ɥ ] [ ɣ̟ ] / w aɪ / / aɪ / Unicode value U+0059, U+0079 Alphabetical position 25 History Development Υ υ 𐌖 Y y Time period 54 to present Descendants • U • V • W • Ỿ • ¥ • Ꮙ • Ꮍ • Ꭹ Sisters F Ѵ У Ў Ұ Ү ו و ܘ וּ וֹ ࠅ 𐎆 𐡅 ወ વ ૂ ુ उ Variations (See below) Other Other letters commonly used with y(x), ly, ny This article contains IPA phonetic symbols. Without proper rendering support, you may see question marks, boxes, or other symbols instead of Unicode characters. For an introductory guide on IPA symbols, see Help:IPA. ISO basic Latin alphabet Aa Bb Cc D...
Mount Tamalpais Mount Tamalpais, viewed from the south Highest point Elevation 2,571 ft (784 m) NAVD 88 [1] Prominence 2,456 ft (749 m) [1] Listing California county high points 55th Coordinates 37°55′45″N 122°34′40″W / 37.929088°N 122.577829°W / 37.929088; -122.577829 Coordinates: 37°55′45″N 122°34′40″W / 37.929088°N 122.577829°W / 37.929088; -122.577829 [1] Geography Mount Tamalpais Marin County, California, U.S. Show map of California Mount Tamalpais Mount Tamalpais (the US) Show map of the US Parent range California Coast Ranges Topo map USGS San Rafael Geology Mountain type Sedimentary Climbing First ascent 1830s by Jacob P. Leese (first recorded ascent) [2] Easiest route Railroad Grade fire trail Mount Tamalpais ( / t æ m əl ˈ p aɪ . ɪ s / ; TAM -əl- PY -iss ; Coast Miwok: /t̪ɑmɑlˈpɑis̺/ , known locally as Mount Tam ) is a peak in Marin County, California, United State...
FMW Women's Championship Details Promotion Frontier Martial-Arts Wrestling [1] Date established November 5, 1990 [1] Date retired September 28, 1997 Other name(s) WWA World Women's Championship FMW Independent Women's Championship Statistics First champion(s) Combat Toyoda [1] Most reigns Megumi Kudo (6 reigns) [1] Longest reign Megumi Kudo (426 days) [1] Shortest reign Shark Tsuchiya (<1 day) [1] The FMW Women's Championship (or the FMW Independent Women's & WWA Women's Championship ) was two Japanese women's professional wrestling championships (WWA World Women's Championship and FMW Independent World Women's Championship) contested in the promotion Frontier Martial-Arts Wrestling (FMW). During the heyday of FMW, the female wrestlers wrestled in the same types of bloody death matches as the FMW men, and were feared by other Japanese female wrestlers for their toughness and inten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