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蒂纳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普里斯提納 | ||
---|---|---|
行政區和直辖市 | ||
Pristina Prishtina / Prishtinë Приштина / Priština | ||
![]() Views from Pristina Pristina skyline, Government building, National Museum, City park, National Library, New Born, Palace of Youth and Ipko stores. | ||
| ||
![]() ![]() 普里斯提納 普里什蒂納於科索沃位置圖 | ||
坐标:42°40′N 21°10′E / 42.67°N 21.17°E / 42.67; 21.17 | ||
國家 | 存在爭議: ![]() ![]() |
|
州 | 普里什蒂納州 |
|
面积 | ||
• 行政區和直辖市 |
854 平方公里(330 平方英里) |
|
海拔 |
652 米(2,139 英尺) |
|
人口(2011年) | ||
• 行政區和直辖市 |
198,214 |
|
• 密度 |
230/平方公里(600/平方英里) |
|
• 都會區 |
465,186 (2,011年人口普查) |
|
时区 | CET (UTC+1) |
|
• 夏时制 |
CEST(UTC+2) |
|
邮政编码 | 10000 |
|
電話區號 | +381 38 |
|
網站 | Municipality of Pristina (阿爾巴尼亞文) |
普里什蒂纳(普利斯提納,阿尔巴尼亚语:Prishtina/Prishtinë,塞爾維亞語:Приштина/Priština)是科索沃共和國的首都,位於該國東北部。科索沃獨立前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為科索沃自治省的省政府所在地。普里什蒂納距離南方的馬其頓共和國首都斯科普耶約80公里、離東北方的塞爾維亞第三大城市尼什約95公里。普里什蒂納在1996年至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曾經遭到以塞爾維亞人為首的南斯拉夫軍隊的重大破壞。隨著戰後停火以來政府對普里什蒂納的重建作業完成,現在普里什蒂納已經完全復甦,旅遊業、商業得到蓬勃發展,而交通配套和社區設施漸趨完善。
目录
1 人口
2 歷史
2.1 從中世到近代
2.2 近代到現代
2.3 邁向獨立
3 图片
4 地理
4.1 气候
4.2 全景
5 文化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連結
人口
當地居民以阿爾巴尼亞人為主。但是在科索沃戰爭的時候,許多的阿爾巴尼亞人遭到殺害。此外還包括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克人、羅姆族等。戰後塞爾維亞人為了害怕受到報復不少人遷出此處。在市中心有中古時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像。在2000年作的統計,普里斯提納約有55-60萬人。
歷史
從中世到近代
中古世紀普里斯提納就是塞爾維亞王國的首都,是巴爾幹半島的重要交易據點。在1389年的科索沃之戰中奧斯曼土耳其擊敗了塞爾維亞王國,於是普里斯提納進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統治範圍。雖然塞爾維亞被擊敗了,但是卻讓奧斯曼帝國的穆拉德一世陣亡,於是這場戰爭在近代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被神化。結果在近代的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高揚的時候,包含普里斯提納和科索沃,變成了塞爾維亞民族歷史的象徵地區。
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的巴爾幹半島保有對於基督教的一定尊重。但是在17-18世紀之間,因為宗教的理由塞爾維亞人移居到奧地利去居住,所以此地區變得人口稀少,因此穆斯林的阿爾巴尼亞人開始移居至此。於是形成了今日居住的人是阿爾巴尼亞人,但是歷史上卻和塞爾維亞有鏈結的構造。19世紀末,包含普里斯提納等數個地區,阿爾巴尼亞民族運動勃興,普里斯提納這個地區也成為了該民族的象徵之一,因此埋下了科索沃紛爭的種子。
近代到現代
1912年,阿尔巴尼亚族叛军将普里什蒂纳从奥斯曼帝国解放。10月,塞尔维亚军队占领普里什蒂纳。普里斯提納在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保加利亚军队佔領。一戰後復歸塞爾維亞的統治之下。塞爾維亞本身成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的一部份。1929年,国名改稱為南斯拉夫王國,普里什蒂纳划归瓦尔达尔省管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普里斯提納先后被義大利軍和德軍佔領。
战后領導南斯拉夫的強人狄托在1980年去世,塞爾維亞境內民族主義高揚。順應這股風潮,科索沃自治及和阿爾巴尼亞合併的呼聲也響起,因此塞爾維亞政府使用武力鎮壓的強硬對策反擊。這種壓抑阿爾巴尼亞語等手段以達到壓制民族的行為,在舊南斯拉夫解體之後更嚴重,最後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塞爾維亞以軍事行動介入,殺害了大量的阿爾巴尼亞人,政府機構也受到莫大的損傷。因此北約決定以軍事的方式制裁,攻擊普里什蒂纳等地的塞爾維亞軍事設施。戰後,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UNMIK)亦設置在普里斯提納。
邁向獨立
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佈獨立。普里斯提納已成為獨立後的科索沃共和國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没有承认科索沃独立。
图片
普里什蒂纳位置圖
2005年的普里什蒂纳
柯林頓大道北端
普里什蒂纳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達德尼亞(Dardania)
國家圖書館
地理
气候
普里什蒂纳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15.8 (60.4) |
20.2 (68.4) |
26.0 (78.8) |
29.0 (84.2) |
32.3 (90.1) |
36.3 (97.3) |
39.2 (102.6) |
36.8 (98.2) |
34.4 (93.9) |
29.3 (84.7) |
22.0 (71.6) |
15.6 (60.1) |
39.2 (102.6) |
平均高温℃(℉) |
2.4 (36.3) |
5.5 (41.9) |
10.5 (50.9) |
15.7 (60.3) |
20.7 (69.3) |
23.9 (75) |
26.4 (79.5) |
26.7 (80.1) |
23.1 (73.6) |
17.1 (62.8) |
10.1 (50.2) |
4.1 (39.4) |
15.5 (59.9) |
每日平均气温℃(℉) |
−1.3 (29.7) |
1.1 (34) |
5.0 (41) |
9.9 (49.8) |
14.7 (58.5) |
17.8 (64) |
19.7 (67.5) |
19.5 (67.1) |
15.9 (60.6) |
10.6 (51.1) |
5.1 (41.2) |
0.4 (32.7) |
9.8 (49.6) |
平均低温℃(℉) |
−4.9 (23.2) |
−2.8 (27) |
0.2 (32.4) |
4.2 (39.6) |
8.5 (47.3) |
11.4 (52.5) |
12.5 (54.5) |
12.3 (54.1) |
9.4 (48.9) |
5.0 (41) |
0.9 (33.6) |
−3.1 (26.4) |
4.4 (39.9) |
历史最低温℃(℉) |
−27.2 (−17) |
−24.5 (−12.1) |
−14.2 (6.4) |
−5.3 (22.5) |
−1.8 (28.8) |
0.5 (32.9) |
3.9 (39) |
4.4 (39.9) |
−4.0 (24.8) |
−8.0 (17.6) |
−17.6 (0.3) |
−20.6 (−5.1) |
−27.2 (−17)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38.9 (1.531) |
36.1 (1.421) |
38.8 (1.528) |
48.8 (1.921) |
68.2 (2.685) |
60.3 (2.374) |
51.6 (2.031) |
44.0 (1.732) |
42.1 (1.657) |
45.4 (1.787) |
68.2 (2.685) |
55.5 (2.185) |
597.9 (23.539) |
平均降水日数(≥ 0.1 mm) |
13.6 |
12.3 |
11.4 |
12.1 |
12.8 |
11.9 |
8.3 |
7.9 |
7.5 |
8.6 |
12.3 |
14.5 |
133.2 |
平均相对湿度(%) |
83 |
77 |
70 |
65 |
67 |
67 |
63 |
62 |
68 |
74 |
80 |
83 |
71 |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
70.8 |
96.0 |
143.0 |
184.0 |
227.9 |
246.3 |
299.3 |
289.6 |
225.8 |
173.5 |
96.9 |
70.2 |
2,123.3 |
来源:Republic Hyd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Serbia[1] |
全景
文化
科索沃博物館坐落於奧匈風格大樓內,前身為鄂圖曼帝國科索沃省的地方行政大樓。1945年至1975年,成為前南斯拉夫陸軍總部。1963年,才改變用途成了科索沃博物館。1999年至2002年,歐洲重建局在這裡設立辦公室。科索沃博物館藏有大量考古及民族文物包括了於1960年在普里什蒂纳出土的赤陶雕像「王座上的女神」(Goddess on the Throne)。[2]這個女神成了這個城市的徽章。
参考文献
^ Monthly and annual means,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or the period 1961-1990. Republic Hyd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Serbia. [2012-09-08] (塞尔维亚语).
^ Kosovo contest for state symbols, by Nick Thorpe, BBC, Priština, 4 June 2007. Retrieved on 21 February 2008.
外部連結
- 消失的歷史:科索沃的「民族清洗」
- 普里斯提納官方網站
- 普里斯提納大學
- 普里斯提納機場
Gn,r,tXROsv6ipO8WWQIso5S2EiBDfKK oOKitgVigHGT BXG xPrmr7Wm teXTq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