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症。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休克不但在战场上十分常见,同时也是内外妇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


根据文献,休克的定义为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1]


人的血管容量为20升,这比人身上的5升血液要多得多。若30%以上的毛细血管同时开放,其效果无异于失血。当人体失血超过20%,即可出现休克。倘若失血超过50%,即2.5升,即可致死。因此对休克的治疗是需要争分夺秒的。




File:Shock video.webm播放媒体

视频字幕




目录






  • 1 对休克的研究史


  • 2 休克种类与原因


  • 3 徵候


  • 4 休克三期


    • 4.1 缺血缺氧期


    • 4.2 淤血缺氧期


    • 4.3 DIC期




  • 5 微血管收缩


  • 6 器官功能衰竭


    • 6.1 休克肺


    • 6.2 休克肾


    • 6.3 胰腺和心脏




  • 7 休克的防治


  • 8 参考文献





对休克的研究史


18世纪,Henri Francois Le Dran提出休克一词,并指这是机体创伤后的一种状态。


19世纪,Grile通过实验,提出“休克是由血管运动中枢麻痹所致。”


20世纪,系统的研究表明,休克乃循环功能急剧障碍所致。1960年代,Lillehei提出,休克的关键环节是微循环衰竭。


现在,通过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对休克的研究,人们更清楚了解到休克的机制和发生过程。



休克种类与原因




休克种类图示。 (左)正常血管, (中)血管扩张,分布性休克 , (右)低血容量休克,失血引起


休克可分为四种类型,但实际中经常遇到的是其混合形式。




  • 心因性休克-心脏已不再能提供足够的心输出量: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脏机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


  • 低血容量性休克-绝对低血容量

    • 体液流失:中暑,烧伤,腹泻和呕吐。

    • 出血:意外和受伤引起的出血性休克。




  • 血液分布失常性休克-相对低血容量,由血管痉挛引起


    • 败血症休克:血中毒


    • 过敏性休克:机体对药物,昆虫毒物(如蜂),食物,花粉,猫毛等物质作过激反应。

    • 神经源性休克:植物神经系统反应过激,如心理方面的影响,受伤和神经系统疾病或中毒。血管会扩张导致相对低血容量的发生。(见:血管迷走性晕厥)


    • 脊髓休克是神经源性休克的一种特殊形式,截瘫。




  • 血液阻塞性休克-循环系统障碍 (心脏,血管),由于内部阻塞或外部挤压造成:心包积液,肺栓塞,气胸,低血压,血栓症。
    • 中毒性休克:中毒,根据其毒素和病理特征回归到上面所述的休克种类中,大部分为心源性或分布失常性休克。




徵候


由于导致休克的原因不同,其徵候也有不同之处。以下的症状并不一定全部出现:



  • 冷汗

  • 惊惧状态

  • 苍白或发蓝的皮肤颜色 (发绀)

  • 血流再通时间变长 (按指甲,观察其复红时间)

  • 意识受阻直至昏迷

  • 冷漠,不安,骚动


  • 脉搏加快 (心搏过速),如成人超过100下每分钟。同时脉搏弱,难感知

  • 尿量减少 (少尿至尿潴留)


  • 据定义,成人休克时的平均血压 ((收缩压 + 舒张压x 2)/3) < 60 mmHg。[來源請求]



但休克时也可能出现高血压值,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血压的突然下降会导致血流灌注下降

有时,一个人的血压正常,但仍然可能出现(血液)循环性休克,因此血压并不总是合适的指标。[2]


作为诊断依据可以使用到休克指数值 (=脉搏/收缩压)。但现在几乎被放弃使用,因为很多因素会影响脉搏和血压。



0.5 = 正常

1 = 轻度休克, 失血20 - 30%

>1 = 休克

1.5 = 严重休克,失血30% -50%



休克三期


休克的过程可根据其微循环特征分为三期: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和DIC期。但有些休克并不一定都经历了这三期。



缺血缺氧期


即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指的是由于失血,失液,烧伤等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绝对不足引起的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机体实行“自我输血”和“自我输液”,保证回心血量。除心脑血管外,全身血管收缩。心脑供血并无明显障碍。



淤血缺氧期


休克病因未消。组织持续缺血缺氧,乳酸等扩血管物质增多,微血管和后微动脉痉挛减弱而出现淤血。血液滞留在腹腔器官中,心脑供血下降明显。此期又称休克期。



DIC期


又称微循环衰竭期或休克难治期。该期中微循环血管平滑肌麻痹扩张,血流停止。凝血系统被激活,广泛微血栓形成,继而引起多功能系统衰竭。微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无反应性。



微血管收缩


微血管的收缩是休克的重要环节,其在休克中有以下变化:



  •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血管运动加剧。

  • 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 少灌少流

  •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导致其出现的化学物质有:



  • 儿茶酚胺增多

  • 血管紧张素II增多


  • 血管加压素增多


  • 血栓素增多


  • 白三烯增多


  • 心肌抑制因子增多


  • 内皮素增多



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休克过程中,血流量的变化,身体器官因缺血缺氧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甚至衰竭。



休克肺


指严重休克患者晚期发生的呼吸衰竭。肺部出现肺出血,肺水肿,肺不张,微血栓形成,肺泡透明膜形成和飞虫量增加。



休克肾


指机体在持续致病因素作用下,交感-肾上腺系统持续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引起腹腔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胰腺和心脏


胰因在休克过程中严重缺血,导致外分泌腺细胞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心抑制因子。它具有抑制心肌收缩性,抑制单核吞噬细胞,收缩腹腔内脏小血管的作用,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休克的防治



  • 去除病因

  • 纠正酸中毒

  • 扩充血容量

  • 应用血管活性物质

  • 防治器官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





  1. ^ 吴伟康主编:《病理生理学》(2003年3月)第一版


  2. ^ Guyton, Arthur; Hall, John. Chapter 24: Circulatory Shock and Physiology of Its Treatment. (编) Gruliow, Rebecca.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1th.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Elsevier Inc. 2006: 278–288. ISBN 0-7216-0240-1.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