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






Taiwan Philippines Locator.svg

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菲律賓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重疊。




目录






  • 1 地理


  • 2 民族


    • 2.1 華裔菲律賓人




  • 3 歷史


    • 3.1 明鄭統治時期


    • 3.2 日本統治時期


    • 3.3 中華民國統治時期




  • 4 參考資料


  • 5 參見





地理





巴士海峽地圖


臺灣與菲律賓巴丹群島之間隔著巴士海峽。巴士海峽以北銜接臺灣的蘭嶼及臺灣南端恆春半島,以南銜接雅米島及巴丹群島。臺灣的蘭嶼與菲律賓的巴丹島原住民,能夠靠著小舟往來。



民族




臺灣被視為廣泛分布的南島語族和南島語系的主要源頭之一。


根據民族學的研究,兩地的南島語族原住民有深厚的血緣關係。臺灣原住民的語言及傳統歌曲與菲國原住民亦有高度的相似性,雙方現已逐漸恢復連絡。


根據考古與語言學的理論,認為臺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南島語族的擴散是由臺灣經蘭嶼、巴丹島,到達菲律賓,再由東南亞島嶼遷往大洋洲。其中,達悟族(雅美族)人與巴丹島人在語言與文化上要較雅美族人與臺灣原住民相似,但在遺傳上,雅美族人卻與臺灣原住民相近。[1]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於19世紀考據,蘭嶼和巴丹兩邊居民的禮儀、穿著、藤帽、髮型等特徵,及主食、烹飪方法與民俗語彙,都極相似,研判屬同一族群。美國人類學者Dezso Benedek更從兩地墓葬都採「甕棺葬」,認為兩地應有共同起源,只因後來蘭嶼與巴丹被劃為兩個國家而被迫分隔。蘭嶼第一位博士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博士生董恩慈說16世紀以來,巴丹島歷經西班牙、美國、菲律賓等國治理,西化程度較高,蘭嶼則相對位處台灣外海邊陲,保留較多傳統文化。[2]



華裔菲律賓人



目前在菲律賓的華人共為100萬餘人,其中來自臺灣的有2萬餘人。大多集中在首都圈大馬尼拉都會區內。[3]



歷史




明鄭統治時期



1662年,鄭成功在佔領台灣建立東寧王朝後,於是年4月透過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羅向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殖民當局先前兩度屠殺华侨的罪行,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一方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裡应外合,但尚未出兵,得知兒子鄭經在廈門跟乳母陳氏通姦,鄭成功勃然大怒,命自己的堂兄鄭泰斬殺鄭經,鄭泰因不忍而抗命。盛怒之下,又患瘧疾,不久於1662年6月23日病逝。計畫無疾而終。


后来,其子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因為三藩之乱,郑经率軍西渡中國大陸,支援福建的耿精忠而未能實現。



日本統治時期




持刀的在菲臺灣兵



台灣日治時期,有被派往菲律賓的臺籍日本兵。1942年3月第一批稱為「高砂族挺身報國隊」的五百人赴菲律賓,因5月7日參戰成功擊退巴丹半島美軍聲名大噪,以後才改稱為「高砂義勇隊」。另有1943年10、11月,分批各500百人送往菲律賓呂宋島戰場,其中被取名為「薰空挺隊」者全軍覆沒,無人生還。[4]前總統李登輝胞兄李登欽也是在菲律賓戰死。[5]


日治時代,台菲之間有定期的體育交流,1929年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第一次「台比交驩水上競技大會」(「比」為菲律賓日文漢字寫法「比律賓」簡稱)在台北東門町游泳池展開,之後每隔一年舉行,至1941年共6次,第1、3、5次在台灣、第2、4、6次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



中華民國統治時期




參考資料





  1. ^ 雅美族啟示錄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1., 自由時報, 2011-2-28


  2. ^ 蘭嶼準博士 籲族人航向巴丹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6-15., 自由時報, 2008年1月13日


  3. ^ 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臺菲關係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4. ^ 近代歷史 最強悍的叢林戰士 台灣高砂軍, Taiwancon


  5. ^ 李參拜靖國神社「哥可享冥福了」,自由時報,2007-6-8




參見


  • 臺灣對外關係史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澳門輕軌系統

水泉澳邨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