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













































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廟景

北港朝天宮廟景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經緯度

23°34′04″N 120°18′17″E / 23.567717°N 120.304627°E / 23.567717; 120.304627坐标:23°34′04″N 120°18′17″E / 23.567717°N 120.304627°E / 23.567717; 120.304627

創建年份
清康熙卅三年(1694年)

廟格
國定古蹟

本殿構造
五進九殿

保護狀況
良好

主神
天上聖母

例祭
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北港朝天宮[1]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
登錄等級
國定古蹟
登錄類別
寺廟
登錄公告日期
中華民國74年(1985年)11月27日
位置
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建成年代
 大清康熙卅九年(1700年)
舉辦時間
04:00-24:00
材質
三川殿、龍虎門、拜殿、觀音殿、三官殿、文昌殿、聖父母殿:木造,正殿,鐘鼓樓:鋼筋水泥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2]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名稱
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
登錄等級
重要民俗
登錄類別
信仰及相關文物
登錄公告日期
中華民國99年(2010年)6月18日
位置
雲林縣北港鎮
建成年代
 大清時期
舉辦時間
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

北港朝天宮(臺羅:Pak-káng-tiâu-thian-kiong),俗稱北港媽祖廟[3],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是一座主要奉祀天上聖母的廟宇,1694年(清康熙33年),由樹璧和尚(臨濟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天后宮(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於北港建廟收徒傳法。朝天宮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自樹壁傳下17代禪宗法脈結束後,管理委員制取代原本僧侶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佛教僧侶任住持及駐廟法師。


目前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會的董事長為蔡咏鍀先生。




目录






  • 1 歷史


  • 2 其他事件


  • 3 奉祀神祇


  • 4 文化資產


  • 5 軼事


    • 5.1 井上媽


    • 5.2 總督匾


    • 5.3 孝子釘




  • 6 北港迎媽祖


  • 7 歷代住持


  • 8 董監事會歷任董事長


  • 9 分靈廟宇


  • 10 白沙屯媽祖進香


  • 11 照片集


  • 12 附近景觀


  • 13 交通


  • 14 相關條目


  • 15 參考來源


  • 16 外部連結





歷史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主祀媽祖(又稱天后、天后聖母、天上聖母)。關於北港朝天宮之創建,口傳、志書與碑記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依訪調所得,記錄於《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書中所載創建年代為最早,相傳1694年(康熙33年)有佛教臨濟宗禪師樹璧,奉福建湄洲朝天閣媽祖聖像從笨港登陸,被眾人留駐,立祠恭奉,為朝天宮創建之始。


1717年(康熙56年)《諸羅縣志》以笨港天后宮創建於1700年(康熙39年),此記載其後傳抄於1744年(乾隆9年)《重修臺灣府志》等文獻中。但現存於朝天宮內之1775年(乾隆40年)〈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則以1730年(雍正8年)為朝天宮創建之年,時間比前者約晚30年。


依同碑記記載,1751年(乾隆16年)朝天宮曾經過整修。到了1775年(乾隆40年),諸羅縣笨港縣丞薛肇熿見廟貌窄小,樑桷損毀,於是捐俸倡議重修,並由陳瑞玉、王希明、蔡大成等董事集貲,鳩工改建。由1894年(光緒20年)《雲林採訪冊》及《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文獻指出,1775年整修共完成三川殿、拜亭、聖母殿、觀音殿、東側室仔六間。今日觀音殿前的蟠龍石柱便是當時修建所完成之作品。


1775年(乾隆40年)之後,至1851年(咸豐元年)期間,北港朝天宮可能也曾經過整修。根據嘉慶年間住持浣衷和尚蓮座顯示,其曾重興朝天宮兩次,但相關興修內容缺乏具體文獻記載。1851年(咸豐元年)至1861年(咸豐11年)左右朝天宮再經歷一次盛大規模之整修,據1894年(光緒20年)《雲林採訪冊》及《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文獻記載,該次整修增建供奉媽祖父母及兄姊之聖父母殿,並增建東側室仔一間、西側室仔七間,使朝天宮成為四進縱深,並有左右兩側護龍之廟宇。


1894年(光緒20年)北港街大火,朝天宮前殿及一間室仔略受波及,加上1904年(明治37年)、1906年(明治39)年地震影響,於1907年(明治40年)由北港支廳長安武昌夫首倡重修,以當時北港區長蔡然標為首組織募款委員會,募款委員奔走全臺各地募款,同時聘請大木匠師陳應彬主持修建工程,至1912年(明治45年)完成三川殿、龍虎兩門、三官大帝殿及凌虛閣、五文昌殿及聚奎閣等殿宇。當時新建殿宇華麗之盛,由《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甚至將之比擬為在臺灣之日光東照宮(今世界文化遺產)。再經過1918年(大正7年)市區改正拓寬朝天宮周邊道路,並擴張朝天宮發展腹地,於新擴張的廟地中擴建聖父母殿,並新建聖父母殿兩側洋樓,奠定今日所見朝天宮大致格局。


戰後1963年(民國52年)至1972年(民國61年)間,陸續進行金爐、鐘鼓樓新建工程,且將原本約6公尺高之正殿抬升至15公尺,主要欲提升媽祖廟氣勢,並解決大量香煙擁擠於媽祖殿中之通風問題,但保留神龕部位部分木構造,並將拆除木構造較精彩的部分予以收藏保存,至此完成今日所見北港朝天宮主要樣貌。



















































































































年代 興修摘要 參考史料
1694年(康熙33年) 樹璧和尚奉媽祖像於笨港登陸,受當地居民請託慰留,並由居民協力建廟。 1910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 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二卷上》
1700年(康熙39年) 居民合建笨港天妃廟。 1717年《諸羅縣志》
1730年(雍正8年) 笨港天后宮建於雍正庚戌歲。 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
1751年(乾隆16年) 整修。 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
1773年至1775年(乾隆38年至乾隆40年) 新建三川殿、拜亭、正殿、觀音殿及東側室仔(護龍)六棟,建築物座落於高的台基上。 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1894年《雲林採訪冊》,1910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 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二卷上》,1918年《台法月報》〈朝天宮媽祖雜感〉
1861年(咸豐11年)或1851年至1859年(咸豐元年至咸豐9年) 重修三川殿、拜亭、正殿、觀音殿及東側室仔(護龍)六棟,新建聖父母殿,東側室仔(護龍)一棟,西側室仔(護龍)七棟。 1894年《雲林採訪冊》,1910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 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二卷上》
1894年(光緒20年) 宮前街屋火災,三川殿前的朴(覆)軀亭及一間室仔遭到火損。 1895年《KÀU-H E-PÒ(教會報)》〈Pak-Káng hóe-sio(北港火燒)〉
1904年(明治37年) 1904年嘉義地震造成朝天宮磚牆粉刷層剝落,後側壁體倒塌。 1905年《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五十一號
1907年至1912年(明治40年至明治45年) 整修正殿、觀音殿、聖父母殿,新建三川殿、拜殿、龍虎兩門、凌虛閣、三官殿、聚奎閣、五文昌殿。 1907年至1912年《台灣日日新報》相關報導
1918年至1922年(大正7年至大正11年) 周邊道路進行市區改正拓寬,伴隨市區改正興建環繞廟宇周圍的橢圓型圍牆,推測今日聖父母殿格局及聖父母殿左右兩棟洋樓乃於此時期完成。 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1918年至1922年《台灣日日新報》相關報導,建築實體
1928年至1929年(昭和3年至昭和4年) 擴建龍虎兩門,整修屋頂剪黏、廟內油漆,並更換石柱。今日聖父母殿步口石柱為此時期所設置。 1928年至1929年《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建築實體
1937年至1940年(昭和12年至昭和15年) 禁止燒金紙,金爐遭到拆除。經歷寺廟整理運動,部分神像遭到燒毀,或由廟方私下收藏保管,祀神一度僅剩下媽祖及五文昌 1988年《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1994年《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
1954年至1959年(民國43年至民國48年) 重修彩繪、屋頂,並於廟左前方市場處興建表演舞台宗聖台 1972年《聖女春秋月刊》報導,建築實體
1963年至1964年(民國52年至民國53年) 新建鋼筋混凝土造金亭(金爐) 1972年《聖女春秋月刊》報導
1968年至1972年(民國57年至民國61年) 新建鐘鼓樓及兩護室(雙公殿及註生娘娘殿),改建正殿,興建龍虎門兩側七門,拆除三川殿與拜殿間一對八卦門 1972年《聖女春秋月刊》報導
1974年至1975年(民國63年至民國64年) 三川殿、正殿屋頂及剪黏整修 1974年至1975年《聖女春秋月刊》相關報導
1980年至1985年(民國69年至民國74年) 雙公殿、註生娘娘殿、三川殿、龍、虎兩門,以及觀音殿、三官大帝殿、五文昌殿三殿走廊改舖唐山石。觀音殿、凌虛閣、三官大帝殿、聚奎閣、五文昌殿、聖父母殿、南華閣等殿宇屋頂進行整修。聖父母殿及南華閣進行彩繪整修。 1980年至1985年《聖女春秋月刊》相關報導
1994年(民國83年) 聖父母殿火災,聖父母殿及南華閣屋身燒失。兩塊日本總督贈匾在此次火災中燒失。
1998年(民國87年) 朝天宮左前方的中央市場改建工程動工,基礎施工不慎造成朝天宮等周邊鄰房受損
1999年(民國88年) 聖父母殿重建落成,聖父母殿後的倉庫改建為光明殿。
2004年至2009年(民國93年至98年) 進行指定古蹟後之第一次大規模修繕工程。


其他事件


2010年3月31日,朝天宮董事長曾蔡美佐在媽祖神像前下跪哽稱,不滿董監事派系對壘,造成廟務無法推動,要求提前解散董監事會,請內政部接管。曾蔡美佐表示朝天宮有300多年歷史,信徒多,每年香油錢上億元,但朝天宮19位董事當中大致分為3派,也就是董事長曾蔡美佐、副董蕭慧敏,以及曾蔡美佐的弟弟蔡永常之3方派系角力。3年前發生過蕭敏惠告上廟裡的會計。而4年前,為了爭董事長職位,曾蔡美佐和弟弟蔡永常,互不相讓,也被外界形容是姐弟鬩牆,最後曾蔡美佐奪下董事長一職。[4]



奉祀神祇




樹壁和尚畫像(北港朝天宮開山廳)



  • 正殿(又稱聖母殿)奉祀媽祖,殿前陪祀中壇元帥和虎爺,左右為千里眼與順風耳二將軍。

  • 中殿中室(又稱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從祀十八羅漢(右側為降龍尊者、百納尊者、進香尊者、彌勒尊者、志公尊者、開心尊者、達摩祖師、飛鈸尊者、目蓮尊者。左側為伏虎尊者、優婆尊者、進花尊者、進燈尊者、梁武帝、長眉尊者、進果尊者、戲獅尊者、洗耳尊者。)

  • 左室為凌虛殿(三官殿)奉祀有三官大帝,從祀月老星君。

  • 右室為聚奎閣(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大魁夫子、朱衣星君、文衡聖帝、孚佑帝君。

  • 後殿中堂是聖父母殿,奉祀媽祖的林氏父母雙親和其兄姊妹。其父積慶衍澤公、母積慶夫人、兄靈應仙官、姐慈惠夫人。

  • 後堂為光明殿,奉祀三寶佛:釋迦如來、彌陀如來、藥師如來。三佛像前並奉觀音菩薩及天上聖母金身。

  • 左廂有(註生娘娘殿)奉祀:註生娘娘,配祀:婆姐。

  • 右廂是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

  • 後殿左室為開山堂,奉祀朝天宮歷代住持與自開山樹璧和尚法脈傳下眾比丘僧侶之蓮座祿位。

  • 後殿右室為神房,存放鑾駕儀仗。



文化資產













名稱 公告日期與文號 類別
北港朝天宮 中華民國74年11月27日 原台閩地區二級古蹟 國定古蹟 國定古蹟

















名稱 公告日期與文號 類別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中華民國97年7月11日 府文資字第0972400906號 中華民國99年6月18日會授資籌三字第09920061931號 公告指定為重要民俗及有關文物 重要民俗
北港進香 中華民國106年8月28日 發文字號:府文資二字第1063808810A號 民俗





































名稱 公告日期與文號 類別
北港朝天宮祖媽轎 中華民國106年9月27日 府文資二字第1063809836B號 一般古物
北港朝天宮「慈雲灑潤」匾 中華民國106年9月27日 府文資二字第1063809836C號 一般古物
北港朝天宮萬年香火爐 中華民國107年2月2日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0872B號 一般古物
北港朝天宮進香旗(道光貳拾陸年款) 中華民國107年2月2日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0872E號 一般古物
北港朝天宮進香旗(光緒拾陸年款) 中華民國107年2月2日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0872C號 一般古物
北港朝天宮進香旗(光緒拾玖年款) 中華民國107年2月2日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0872D號 一般古物



其他附屬文化資產:









































































































保存單位 名稱 公告日期與文號 類別
北港金聲順 北港金聲順開路鼓 中華民國106年8月18日 府文資二字第1063808307A號 傳統表演藝術
北港金聲順 北港金聲順鼓亭 中華民國103年2月5日 府文資字第1037400920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金聲順 北港金聲順鑼槓 中華民國103年2月5日 府文資字第1037400920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金聲順 北港金聲順錫爐 中華民國103年2月5日 府文資字第1037400920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金聲順 北港金聲順樂器(大鑼、中鑼、小鑼及鈸) 中華民國104年3月10日 府文資二字第1047401913B號 一般古物
北港集雅軒 北港集雅軒繡製綵旗 中華民國103年2月5日 府文資字第1037400922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集雅軒 北港集雅軒督隊旗 中華民國103年2月5日 府文資字第1037400922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集雅軒 北港集雅軒西秦王爺泥塑神像 中華民國104年9月15日 府文資二字第1047408516B號 一般古物
北港集雅軒 北港集雅軒蔡裕斛寄贈彩旗 中華民國107年1月30日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0870B 一般古物
北港集雅軒 北港集雅軒弔喪旗 中華民國107年1月30日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0870C 一般古物
北港飛龍團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 中華民國102年4月1日 府文資字第1027402765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飛龍團 北港飛龍團九龍錫爐 中華民國103年2月5日 府文資字第1037400921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飛龍團 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 中華民國103年2月5日 府文資字第1037400921A號 一般古物
北港飛龍團 北港飛龍團錫爐 中華民國104年9月15日 府文資二字第1047408518B號 一般古物
北港震威團 北港震威團飛虎旗 中華民國106年9月26日 府文資二字第1063809808B號 一般古物
北港金福順荖葉檳榔鋪 北港金福順荖葉檳榔鋪朝天宮天上聖母大旗 中華民國107年1月30日 府文資二字第1073800865B號 一般古物


軼事



井上媽


據說樹壁和尚將中國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後,曾在一處古井下休息,就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不過後來當樹壁和尚要動身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後來經過擲筊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傳說今朝天宮鎮殿媽祖正下方,即為當年古井所在。



總督匾


本廟享有全臺之盛名,信徒無數,故地方士紳、大老或主政者到此參拜,是一種贏得民心的方式,故本廟有許多政要,甚至總督所獻之匾額。日治時代,第一位到北港朝天宮參拜的臺灣總督是佐久間左馬太(1914年,大正三年),獻匾「享于克誠」;另一位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獻匾「神恩浩蕩」。石塚在位時正在建築基隆港、高雄港及東線鐵路,施工上遇到許多困難,因此到媽祖廟祈求,工程果然順利完成,因此他又到北港朝天宮答謝天恩。



孝子釘


在清朝道光年間,泉州府南安縣的蕭姓人士,被後人稱作「蕭孝子」,跟他的母親一起從唐山來臺灣找尋父親,在渡海的過程中,母親卻被大浪沖走,到了臺灣時,他同時得尋找父親與母親。這時他到了笨港的媽祖廟,向廟裡的媽祖祈求能早日找到他的父母親,他看到地上有一根粗的鐵釘,於是他便向媽祖請求如果能找到他的父母,就讓這根鐵釘能釘入花崗岩之中,他徒手將鐵釘往地上釘去,鐵釘應聲釘入堅硬的花崗石中。這個消息傳遍了笨港,許多人紛紛幫他打聽他的父母的下落。終於在麥寮找到了他的母親,隨後在鹿港找到了父親。目前孝子釘就在北港朝天宮觀音殿前面的石階中央



北港迎媽祖


「北港迎媽祖」即北港媽祖繞境活動,一年中共進行兩次,一次於農曆正月15日進行,另一次則為農曆3月19日、20日的繞境活動,以後者規模較為盛大,每年農曆3月19、20這兩天,北港家家戶戶都會辦桌請遠方來的親友共同享用美食;在廟口的繞境隊伍出發後,北港街頭鞭炮聲四起,信徒即知道媽祖遶境的祭禮行列出巡了,沿路每戶都會準備香案,水果和金爐恭迎聖駕,這在別處是很少見的。除此之外,尚有五光十色的藝閣遊行,活動持續至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日當天。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信仰禮俗中,首先在2008年7月11日被雲林縣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2011年4月21日受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同年北港媽祖繞境舉辦授證儀式,並由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代表保存團體受證。


為何北港目前以農曆3月19、20這兩天的迎媽祖最為盛大,其實過去曾以元宵節較盛大,乃經過日本時代的變革,才逐漸變成今日面貌。


在日治初期遶境規模較小的農曆3月19日活動應承襲自清代北港媽祖至臺南大天后宮作客,回鑾後繞境祈安植福。在1915年北港朝天宮與臺南大天后宮出現磨擦之後,導致兩廟交流中斷,仍維持農曆3月19日規模較小的繞境活動。


而日治之前,推測北港朝天宮原有農曆正月15日祭典。順應這樣的傳統,1912年廟宇重修落成後舉行建醮大祭,地方官員與仕紳體驗到媽祖祭典對地方經濟帶來的效果,於1915年、1916年左右定下正月15日至17日舉行三天繞境活動之慣例。這個活動隨著地方經濟的活絡而逐年擴大,為今日留下當年製作的神轎、鼓亭、大旗等文化資產。


1930年代在移風易俗的大環境氣氛下,正月15日三天的繞境活動先於1933年被縮短為兩天。至1935年,決定將正月15日的活動變更到農曆3月19日、20日兩天,原正月15日則舉行為期一天之小規模繞境,乃與今日北港朝天宮舉行的繞境時間相同。至1938年,因戰爭爆發,再度縮小農曆3月19日繞境活動僅留存一天。在戰爭結束前,應曾有一時停止媽祖繞境活動,直到戰後才再逐漸恢復昔日媽祖繞境盛況。


關於1935年決定變更繞境時間的理由,報載說明乃基於元宵時天氣仍然寒冷,各團體準備不及所致。若對照日人作息時序發現,變更到農曆3月的理由或許與日本以陽曆4月為年度起始的作息時間有密切關係。在臺灣社會不斷日本化的過程中,落在陽曆4月中至5月初的農曆3月19日因而取代落在2月中至3月初的上元慶典,成為北港朝天宮一年當中最主要的繞境慶典活動。



歷代住持


北港朝天宮與許多臺灣早期媽祖廟一樣由佛教臨濟宗僧侶建立,清朝時期禪宗僧侶不拘於佛寺常在一般民間信仰寺廟擔任住持,甚至傳法傳徒。北港朝天宮的臨濟宗僧侶系統自開山住持樹壁和尚開始共傳17代,為臺灣早期臨濟宗的重要傳法地點,第九代住持頓超和尚(朝天宮地16代僧侶)逝世後,第17代僧侶松茂和尚早逝;松林和尚太年幼而請家人帶回,自此朝天宮之臨濟宗法脈中止。但寺廟仍先後聘請同屬臨濟宗法脈之臺南竹溪寺及高雄元亨寺法師擔任住持,而朝天宮之刈火、開光、三元法會、焰口施食亦由上述兩佛寺派佛教法師主持至今。



  • 第1代 樹壁和尚,開山住持,任期,康熙39年(1700)到康熙49年(1710)。臨濟宗第34代傳人,北港朝天宮第1代僧侶。生卒年不詳。

  • 第2代 能澤和尚:任期,康熙49年(1710)到乾隆53年(1788)。臨濟宗第35代傳人,北港朝天宮第2代僧侶。兼任彰化縣總持司。生年不詳,乾隆53年圓寂。

  • 第3代 志心和尚:任期,乾隆53年(1788)到乾隆60年 嘉慶9年(1804)間。臨濟宗第37代傳人,北港朝天宮第4代僧侶。生卒年不詳。

  • 第4代 浣衷和尚:任期,乾隆60年(1795) 嘉慶9年(1804)間至道光4年(1824)。乾隆30年(1765)出生,道光4年圓寂。臨濟宗第39代傳人,北港朝天宮第6代僧侶。

  • 第5代 瑞合和尚:任期,道光4年(1824)至咸豐7年(1857)。嘉慶8年(1803)出生,咸豐7年(1857)圓寂。臨濟宗第43代傳人,北港朝天宮第10代僧侶。

  • 第6代 振明和尚:任期,咸豐7年(1857)至光緒3年(1877)。嘉慶13年(1808)出生,光緒3年(1877)圓寂。臨濟宗44代傳人,朝天宮第11代僧侶。

  • 第7代 達聰和尚:任期,光緒3年(1877)至光緒10年(1884)。道光29年(1849)出生,光緒10年圓寂。臨濟宗46代傳人,朝天宮第13代僧侶。

  • 第8代 添澤和尚:任期,光緒10年(1884)至明治43年(光緒26年;1900)。咸豐4年(1854)出生,光緒26年圓寂。臨濟宗47代傳人,朝天宮第14代僧侶。

  • 第9代 頓超和尚:任期,明治43年(1900)至大正12年(民國12年;1923)。光緒16年(1890)出生,民國12年圓寂。臨濟宗49代傳人,朝天宮第16代僧侶。北港朝天宮僧侶系統之末代住持。


頓超圓寂後,朝天宮自樹壁和尚延續自頓超和尚的一脈系統中斷,後入臺南竹溪寺僧侶時代。



  • 第10位 眼淨和尚:任期,大正13年(民國13年;1924)至民國60年(1971)。光緒24年(1898)出生,俗名林看,民國60年圓寂。臺南縣下營鄉出身。法脈臨濟宗,師承竹溪寺捷圓禪師,曾於日本京都臨濟學院及中國閩南佛學院學習。兼任臺南竹溪寺、臺南開元寺住持。

  • 第11位 然妙和尚,任期,民國60年(1971)至民國76年(1987)。民國11年(1922)出生,俗名郭錦南,民國76年圓寂。高雄縣梓官鄉出身。法脈臨濟宗,師承朝天宮住持眼淨禪師,於竹溪寺出家。兼任臺南竹溪寺、臺南正覺寺住持。

  • 第12位 鴻妙和尚,任期,民國76年(1987)至民國82年(1993)。民國22年(1946)出生,俗名姜尊仁,民國82年圓寂。南縣下營鄉出身。法脈臨濟宗,師承朝天宮住持眼淨禪師,於竹溪寺出家。兼任東山龍山寺住持。

  • 第13位 常定和尚,任期,民國82年(1993)至民國83年(1994)。俗名,出生年不詳,民國92年(2003)圓寂。法脈臨濟宗,,師承朝天宮住持然妙禪師。兼任臺南竹溪寺住持。臺南竹溪寺僧侶系統結束,進入高雄元亨寺僧侶時代。



  • 第14位 菩妙和尚,任期,民國85年(1996)至民國93年(2004)。俗名劉雄,法名「悟全」,號「菩妙」。民國10年(1921)出生,民國98年圓寂。法脈臨濟宗,師承竹溪寺一淨禪師(1909 1973;與眼淨禪師為同一師門)。兼任高雄元亨寺、楠梓慈雲寺、臺南圓通寺住持。

  • 第15位 淨明和尚,當今北朝天宮住持,民國93年(2004)升座。民國32年(1943)出生,俗名劉英治,為前代住持菩妙和尚姪子。師承臨濟正宗之演培禪師(太虛禪師法脈),兼任高雄元亨寺住持(第27代)。淨明法師目前自元亨寺派釋實定法師與釋會茂法師,常駐北港朝天宮,主持刈火與開光等宗教儀式。而朝天宮上元、中元、下元三節法會則由元亨寺之釋賢定等法師主持經懺與焰口施食等佛教法會科儀。



董監事會歷任董事長



  • 第1~2任:王吟貴。任期民國62年至71年。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系畢業,任雲林縣議會議長及議員。其父王雙為北港富商(布商),王雙為北港朝天宮第七代住持達聰禪師之姪子。雲林縣佛教會理事。

  • 第3任:郭慶文。任期民國71年至76年。佛教專修道場畢業。中國佛教會理事、臺灣省分會常務理事、雲林縣佛教會理事長。佛法師承竹溪寺一淨禪師,與朝天宮住持菩妙上人同一師門。

  • 第4任:王吟貴。任期民國77年至80年。同上。

  • 第5~6任:曾蔡美佐。任期民國86年至91年。曾任立法委員、省議員、雲林縣議員。雲林縣佛教會理事。

  • 第7任:蔡永常。曾任國大代表、雲林縣議員。

  • 第8任:曾蔡美佐。任期民國95年至99年。

  • 第9~10任:蔡咏鍀。任期民國99年至今。曾任北港鎮民代表會主席、雲林縣體育會棒球委員會主任委員。佛光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總會長。世界柯蔡宗親會常務理事。



分靈廟宇




  • 台中清水四塊厝朝天宮(為北港朝天宮全台首次分靈)

  • 崙背奉天宮

  • 廣西桂林榕津天后宮

  • 高雄彌陀海尾朝天宮

  • 高雄市朝后宮

  • 臺北朝天宮

  • 雲林西螺新天宮

  • 雲林水林鄉土厝通天宮

  • 雲林北港後溝里聖平宮

  • 上海昆山朝天宮

  • 廈門閩南古鎮朝天宮

  • 浙江蒼南縣靈溪媽祖廟

  • 廣東汕尾鳳山天后宮

  • 惠州巽寮天后宮

  • 桃園八德霄裡玉元宮

  • 臺南七股三股龍德宮

  • 陸豐福山天后宮

  • 花蓮慈天宮

  • 美國舊金山朝聖宮

  • 南非開普敦朝天宮

  • 辛巴威哈拉雷朝天宮

  • 臺東鹿野東天天后宮

  • 屏東小琉球朝天宮

  • 宜蘭羅東天后殿

  • 中壢仁海宮

  • 馬來西亞吉打慈后媽祖閣

  • 其他的包括南非、中國大陸各地、臺灣各地、日本、美國、澳洲等20餘個國家都有北港媽分靈,也是全臺分靈最多的媽祖廟之一。


[5]



白沙屯媽祖進香



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每年的進香,是以徒步的方式,行腳至雲林縣北港朝天宮進香,來回約四百公里,至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只有啟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是事先知道,每年不一定有幾天,其路線全由媽祖指示鑾轎前進,是全臺最特殊的進香隊伍。



照片集






附近景觀


北港義民廟、北港自來水廠、北港觀光大橋、北港中山老街。



交通



  • 嘉義客運北港站

    • 於嘉義車站轉乘7201往北港

    • 於高鐵嘉義站轉乘7235往北港




相關條目



  • 台灣媽祖信仰

  • 台灣民間信仰

  • 湄洲媽祖祖廟

  • 台灣佛教

  • 中國民間信仰



參考來源










文獻

  • 黃丁盛. 《台灣節慶百戰指南:100個熱鬧滾滾的節慶盛會X500幅精采震撼的節慶之美》. 台灣: 遠足文化. 2013-06-27 [2013]. ISBN 978-986-596-793-2 (中文). (繁体中文)

引用



  1.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北港朝天宮. [2017-04-10] (中文(台灣)‎). 


  2.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北港朝天宮. [2017-04-10] (中文(台灣)‎). 


  3. ^ 范純武. 臺灣歷史辭典-北港朝天宮.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2). 


  4. ^ 朝天宮派系鬥爭 曾蔡美佐哭跪媽祖. TVBS新聞. [201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5. ^ 備註:分靈廟宇都需要有分靈神尊、新聞資料、分靈的歷史及相關分靈照片,如官方粉絲專頁提供分靈謁祖進香照片、還有新聞媒體報導的分靈廟宇是否真的是此廟,還要上網搜尋查證,才可以打上去。



外部連結



  • 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全球資訊網

  • 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Facebook粉絲團

  • 湊陣拜媽祖‧北港朝天宮

  • 北港朝天宮虎爺會facebook粉絲團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