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的一般结构


(漢語拼音:mí,英语:Ether)是具有醚官能团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醚官能团是由一个氧原子连接两个烷基或芳基所形成,醚的通式为:R–O–R。它还可看作是醇或酚羟基上的氢被烃基所取代的化合物。[1]


醚类中最典型的化合物属:乙醚,它常用于有机溶剂与医用麻醉剂。由于其在化学中的常用性(乙醚是最常用的醚类提取溶剂),我们还有时将乙醚直接简称为“醚”。醚类化合物的应用常见于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它们还可作为糖类和木质素的连接片段。




目录






  • 1 结构和化学键


  • 2 分类


  • 3 命名


  • 4 物理性质


  • 5 反应


    • 5.1 醚的裂解


    • 5.2 过氧化物


    • 5.3 作为路易斯碱


    • 5.4 α-卤代反应




  • 6 合成


    • 6.1 醇的脱水


    • 6.2 威廉姆逊醚合成


    • 6.3 Ullmann二芳醚合成


    • 6.4 醇对于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 6.5 制备环氧化合物




  • 7 重要的醚


  • 8 参考文献


  • 9 外部链接





结构和化学键


醚的结构通式为:R-O-R(R')、Ar-O-R或Ar-O-Ar(Ar')(R=烃基,Ar=芳烃基)。醚的键角约为110°,C-O键长为140pm,C-O键的旋转能垒的能量很小,而水、醇与醚分子中氧的键合能力也与此相似。根据价键理论,氧原子的杂化状态是sp3


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更强,因此与氧连接的α氢原子酸性强于碳连接的α氢原子,然而其酸性比不上羰基α氢原子。



分类


醚可以根据醚键是否成环分为:直链醚环醚两大类。
分子中含有多个乙烯氧基(-CH2CH2O- )结构单元的大环醚称为冠醚。冠醚是一种大环多醚,因分子形状类似王冠而得名。
在直链醚中,氧原子所连接的两个烃基相同则称为:单醚; 两个烃基不相同则称为:混醚;两个烃基中有一个或两个是芳基的称为:芳香醚



命名


醚的普通命名法是于烃基后加上“醚”字,习惯上对称醚的“二”字可省略。醚的两个不同基团排列顺序通常是:先小基团后大则为:苯基或芳烃基在前。英文命名则按字母顺序。冠醚的命名为 x-冠-y,x代表环总原子数,y代表环中氧原子数。



物理性质


醚分子不能互相形成氢键,因此它们具有和醇类相比较低的沸点。醚具有微弱的极性,这是由于醚官能团中碳氧碳的键角约110度,而碳氧之间的极性差异没有抵消(不同于二硫化碳之类的线型分子)。醚类极性不如醇、酯与酰胺类化合物,但是强于烯烃的极性。醚氧原子的孤电子对使它有可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环状醚类比如四氢呋喃和1,4-二噁烷能与水混溶,这是因为这类醚分子的氧原子比起烷基醚(链状醚)来说更暴露于分子之外,所以极性比起后者更大。




































































一些烷基醚的理化数据

结构
m.p. (°C)
b.p. (°C)
一升水当中的溶解度 H2O
偶极矩 (D)
甲醚 CH3-O-CH3
-138.5 -23.0 70 g 1,30
乙醚 CH3CH2-O-CH2CH3
-116.3 34.4 6.9 g 1.14
正丁醚 C8H18O −95 141 0.3
叔丁醚 C8H18O −61 107.2
甲基叔丁基醚 C5H12O −109 55.2 42
四氢呋喃 O(CH2)4
-108.4 66.0 互溶 1.74
二氧六环 O(C2H4)2O 11.8 101.3 互溶 0.45


反应



乙醚过氧化物多聚体的结构


醚类总体来说化学活性都较低,但强于烷烃(环氧化物、酮、缩醛参见各自条目)。


与醚相关的重要反应讲解如下:[2]



醚的裂解


虽然醚不能轻易的发生水解反应,但于酸性条件下(如:氢溴酸或氢碘酸),可断裂为醇。盐酸条件下,断裂醚的速度非常慢。
如:甲醚制备溴代甲烷:


ROCH3 + HBr → CH3Br + ROH

该类反应都是通过鎓中间体进行,如:
[RO(H)CH3]+Br-.


有些醚类能于三溴化硼条件中迅速分解,有时还可用更强的路易斯酸如:三氯化铝反应,制备溴代烷烃。[3] 这些都取决于取代基的不同,还有些醚类可在特定的试剂中发生裂解,如非常强的碱。



过氧化物


临近氧原子,含有CH基团的一级醚或二级醚易形成有机过氧化物,如:乙醚过氧化物。该反应需要氧气(或者空气)参与,且在光、金属和醛的催化下加速反应。得到的过氧化物在高温或高浓度下具爆炸性,因此操作二异丙基醚、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大多都不可蒸干,而厂商在分装醚类试剂也会放入一些稳定剂,防止大量产生过氧化物。



作为路易斯碱


醚类可作为路易斯碱及Bronsted碱。强酸与醚发生反应,可提供给醚氧原子一个质子,从而形成:“鎓离子”,如:乙醚可以与三氟化硼形成络合物(BF3.OEt2) 。醚还可与二价镁络合成格氏试剂。多聚醚都可与碱金属离子牢固的结合。



α-卤代反应


该反应类似于醚的α氢原子发生过氧化的反应,如:单质氯制备α-氯代醚的反应。



合成


醚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通过许多方法合成:



醇的脱水


醇可通过脱水反应制备醚:


2 R-OH → R-O-R +H2O(高温下)

该反应过程需要高温(通常在125°C)。该反应还需要酸的催化(通常为硫酸)。上述方法对于制备对称醚来说有效,但对于不对称醚却无能为力,如:乙醚易于通过此法制备,环醚也同样可用此方法制备(分子内脱水)。另外此方法还会引入一定的副产物,如分子内脱水产物:


R-CH2-CH2(OH) → R-CH=CH2 + H2O

另外此法只能合成一些简单的醚,对于复杂的分子醚类分子不太试用。对于复杂分子则需要更温和的条件来合成。



威廉姆逊醚合成


卤代烃和醇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R-ONa + R'-X → R-O-R' + NaX

该反应称作:威廉姆逊合成。该反应通过用强碱处理醇,形成醇盐,而后与带有合适离去基团的烃类分子反应。这里的离去基团包括:碘、溴等卤素,或磺酸酯。该方法对于芳香卤代烃一般不适用(如:溴苯,参见Ullmann缩合)。该方法还只局限于一级卤代烃才可得到较好的收率,对于二级卤代烃与三级卤代烃则由于太易生成E2消除产物而不适用。


在相似的反应中,烷基卤代烃还可与酚负离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R-X虽不能与醇反应,但酚却能够进行该反应(酚酸性远高于醇),它可通过一个强碱,如:氢化钠先形成酚负离子再进行反应。酚可取代卤代烃中的X离去基团,形成酚醚的结构,该过程为SN2机理。


C6H5OH + OH- → C6H5-O- + H2O

C6H5-O- + R-X → C6H5OR


Ullmann二芳醚合成


Ullmann二芳醚合成的反应很类似于威廉姆逊反应,不同之处在于底物是芳香卤代烃。该反应需要催化剂才能进行,如:铜。



醇对于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醇可与活化后的烯烃进行亲电加成:



R2C=CR2+ R-OH → R2CH-C(-O-R)-R2

该反应需要酸催化,三氟醋酸汞(Hg(OCOCF3)2)常可作为这种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生成具有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Markovnikov)立体化学的醚类。使用相似的反应条件,四氢吡喃醚(THP)可作为一种醇的保护基。



制备环氧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通常由烯烃氧化制备。在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是:环氧乙烷,它通过乙烯和氧气制备。其他的过氧化合物还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通过过氧酸和烯烃来制备,如: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

  • 通过卤代醇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来制备。



重要的醚

















































Chemical structure of ethylene oxide

环氧乙烷
最小的环状醚。

Chemical structure of dimethyl ether

甲醚
一种新型的可再生替代燃料,可以和十六烷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作为柴油内燃机的燃料。

Chemical structure of diethyl ether

乙醚
一种常用的低沸点溶剂 (沸点:34.6°C),早期用作麻醉剂。可以用作启动柴油发动机的燃料。

Chemical structure of Dimethoxyethane

二甲氧基乙烷(DME)
一种高沸点溶剂 (沸点为 85°C)。

Chemical structure of dioxane

二氧六环
一种高沸点的环状的醚 (沸点为101.1°C)。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F

四氢呋喃(THF)
一种环状醚类,是有机合成当中极性最大醚类溶剂之一。

Chemical structure of anisole

茴香醚(苯甲醚)
一种“芳香醚”,是大茴香种子精油的主要组分。

Chemical structure of 18-crown-6

冠醚
环状多聚醚用来做相转移催化剂。

Chemical structur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PEG)
一种线形的多聚醚,可以用作化妆品添加剂或者药物材料(其具有高水溶性,可以让一些非水溶性分子大大增加水溶性。


参考文献




  1. ^ (英文)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ethers".《化学术语总目录》在线版.



  2. ^ Wilhelm Heitmann, Günther Strehlke, Dieter Mayer "Ethers, Aliphatic"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iley-VCH, Weinheim, 2002. doi:10.1002/14356007.a10_023


  3. ^ J. F. W. McOmie and D. E. West (1973). "3,3'-Dihydroxylbiphenyl". Org. Synth.; Coll. Vol. 5: 412. 



外部链接




  • ILPI page about ethers.


  • An Account of the Extraordinary Medicinal Fluid, called Aether, by M. Turner, circa 1788, from Project Gutenberg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澳門輕軌系統

水泉澳邨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