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戰場


































北非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地中海和中东戰場的一部分

Crusadertankandgermantank.jpg
1941年11月27日十字軍行動中有一輛英國十字軍坦克正在一輛燃燒中的德軍4號坦克旁邊駛過













日期 1940年6月10日-1943年5月16日
地点 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
结果
盟軍胜利,轴心軍撤退至意大利半岛
参战方

同盟国
 大英帝國
 英屬印度
 澳大利亚
南非联邦
 新西蘭
 美國
 自由法國
波兰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
希腊王国

轴心国
 意大利王国



  • Flag of Italy (1861-1946) crowned.svg義属利比亚

 納粹德國
維琪法國
指挥官和领导者

英国 哈羅德·亞歷山大
英国 克勞德·奧金萊克
美國 德懷特·艾森豪
英国 阿奇博爾德·韋維爾

義大利 佩特罗·巴多格里奥
納粹德國 漢斯-尤根·馮·阿尼姆Surrendered
義大利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義大利 烏戈·卡瓦萊羅
納粹德國 阿爾貝特·凱塞林
義大利 喬瓦尼·梅塞Surrendered
納粹德國 埃尔温·隆美尔
法国 弗朗索瓦·達爾朗
伤亡与损失

約238,558人伤亡[nb 1]

620,000人[1]-950,000人伤亡[4][nb 2]
8,000 架飞机被毁[4]
6,200门大炮、2,500辆坦克和70,000辆机动车被毁或被俘[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在北非发生了北非战役。它包括发生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沙漠(西部沙漠战役,也被叫做沙漠战争)以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火炬行动)和突尼斯(突尼西亞戰役)的战役。


战役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展开。同盟国的战力主要来自英联邦和来自德国控制下的欧洲的流亡分子。美国于1941年加入战争并于1942年5月11日在北非开始直接军事援助。


北非的战斗开始于1940年6月10日的意大利宣战。6月14日英国陆军第11轻骑兵团(由第1皇家坦克团协助)穿过边界进入利比亚并夺取了意大利的卡普措堡垒,随后意大利发动一波攻势进入了埃及并在1940年9月占领了西迪拜拉尼,随后在1940年12月英联邦展开了罗盘行动进行反击。在罗盘行动中,意大利第10军团被摧毁,为了防止轴心国全面失利,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国非洲军通过向日葵行动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意大利军队。


随后爆发了一系列为控制利比亚和埃及部分地区的拉锯战,至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达到顶点,当时由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联邦军队给予了轴心国军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并将他们赶回突尼斯。在随后的1942年盟军的火炬行动登陆西北非洲,爆发了与維琪法国军队的战斗(随后法军改变了立场),最终盟军将轴心国军队包围在突尼斯北部并迫使他们投降。


轴心国经过在东部战线对抗苏联,减轻了英国及后来的美国军队在北非的压力。英国通过对密码信息的破解进行情报收集被证明是盟军在北非成功的关键因素。




目录






  • 1 西部沙漠战役


  • 2 火炬行动


  • 3 突尼斯战役


  • 4 结果


  • 5 参见


  • 6 注释


    • 6.1 脚注


    • 6.2 引用




  • 7 参考书目


  • 8 外部链接





西部沙漠战役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王国站在纳粹德国一边向法国和英国宣战。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被命令承担防御行动,但尽可能的不进行挑衅。然而6月11日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随着6月25日法国战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大利第10军团。加上由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领导的英军装备不断损失,他命令停止袭击并在埃及边境派一小支军队进行防御


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命令第10军团于8月8日入侵埃及。两天后入侵没有开始,墨索里尼指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德国的海狮计划马上就要开始,后者于是开始攻击。9月8日受到运输缺乏、军官训练水平低和支援武器不足所带来的力量虚弱影响下的意大利军队被命令开始入侵埃及,这场战役计划是当有限的装甲军队在沙漠的侧翼行动时沿着海岸公路前进。相对于意军的进攻,韦维尔命令他的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大利军队,随后退往从迈尔萨-马特鲁,那里驻有英军地面主力部队。第7装甲师被安置在沙漠的侧面,使其可以突击意军侧翼。


至9月16日意大利军队前进至迈尔萨-马特鲁以西大约80英里(130公里)的Maktila,并因为供给问题停留于该地。尽管墨索里尼催促继续前进,魯道夫·格拉齊亞尼仍命令他的军队在西迪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加强已建好的前线营地;其他的军队也被安置在主力部队后方。针对分散的意大利营地,英国人计划了一个为期5天的有限攻势:罗盘行动,一个接一个的攻击这些防御营地。总共36,000人的英联邦军队于12月9日攻击了意大利军队10个强大的师的前方单位。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参加罗盘行动的军队追击退却的意军。一月设防城镇巴迪亚和托布鲁克被占领,逃跑的意大利军队在比达夫门被穿越了西部沙漠的第七装甲师截住。在比达夫门战役中,残余的意大利军队投降,在10个星期之内,盟军推进到了阿格海拉并摧毁了意大利第10军团,在战斗中俘获了130,000名俘虏。


意大利派出摩托化和装甲部队前往增援非洲来做出回应,从1941年2月一直持续到1941年5月初;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國非洲軍通过向日葵行动抵达的黎波里以增援他们的意大利盟友,被命令阻止盟军把意大利人赶出该地区的企图。推进中的盟军部队(现在被命名为第13军)采取了防御姿态,并在将来的几个月中得到增强,在把盟军大部分军队部署到希腊的同时,第7装甲师被部署在尼罗河三角洲。那里部署的大多是经验不足、正在整补和实力不足的军队。


尽管隆美尔仅仅被命令维持战线,但是1941年3月从阿格海拉发动的一次装甲侦察很快变成了一场全面攻势。3、4月间,盟军被迫后退并且指挥人员被俘。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退往港口要塞托布鲁克,其余的英联邦军队再向东撤退100英里(160公里)到达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在托布鲁克被德意军队主力包围的同时,一场小型战役继续向东推进。趁势攻占了卡普措堡垒和巴迪亚,然后进入埃及,在4月底占领了塞盧姆和战略上重要的哈法雅隘口。隆美尔防守这些阵地,增强战斗集群并命令其处于防御态势。


托布鲁克的守军尽管在陆地上被孤立,但继续从皇家海军得到增援和补给,并且隆美尔没能占领港口。这个疏忽意义重大;隆美尔在塞卢姆的前沿阵地位于通往的黎波里的漫长补给线的终点,并受到托布鲁克守军的威胁,且必须耗费于托布鲁克的大量投入阻止其增强在塞卢姆的军队,从而使进一步深入埃及变得不切实际。盟军通过对托布鲁克的占领从而重新掌握主动权。


双方都没有行动,然而这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盟军不久之后发起了一场名为简洁行动的小规模攻击,尝试攻击轴心国军队使其退过边境。随后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战斧行动,打算解除托布鲁克之围;这个行动也失败了。




1941年11月26日,英军的十字军坦克在西部沙漠开往前线


盟军于僵持期间重组。克劳德·奥金莱克继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之后成为中东司令部总司令,西部沙漠军队得到另一个军的增援组成了新的第8集团军,其当时由来自英军、澳军、英属印度军队、新西兰军队和南非军队的单位组成。以及来自自由法国由玛丽 - 皮埃尔柯尼希(Marie-Pierre Koenig)指挥的一个旅。新的兵团于1941年11月发动了一场新的攻势:十字军行动。至1942年1月联合行动取得了夺回近期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所有地区的成果。因此,战线(轴心国先前的)又一次的将位于阿格海拉。


在从的黎波里得到补给和增援以后,轴心国再次发动进攻,6月份在加查拉击败了盟国军队并攻占了托布鲁克。轴心国军队将第8集团军驱赶过埃及边境,7月在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他们的推进被阻止在距离亚历山大仅90英里(140公里)处。


克劳德·奥金莱克将军在加查拉失败之后亲自担任第8集团军指挥官,在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后被解职,由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替代。威廉·戈特中将最初被指定为第8集团军司令。他于途中被杀,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接替了指挥并取代他。最终蒙哥马利在沙漠战争的剩余时间都指挥第8集团军。


6月底轴心国军队在阿拉姆哈勒法发起了一轮新的攻势尝试侵入开罗,但是被击退。经过一系列的集结和训练之后,英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攻势,在1942年10月晚些时候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决定性的击败了德意军队。第8集团军向西追赶轴心国军队,于1943年1月中旬攻占了的黎波里。至2月第8集团军在靠近马雷斯防线处面对德意装甲军队并加入受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8集团军群,于突尼斯战役中结束了北非战事。



火炬行动




在一艘登陆艇甲板上的美军



火炬行动开始于1942年11月8日,于11月11日结束。在对德意军队展开钳形攻势的尝试中,盟军(美国和英联邦)设想在维希法国控制下的法属北非登陆只会遭到微弱的抵抗。然而,除了11月8日在阿尔及尔法国抵抗运动成功的发动了一场政变,在登陆之前逮捕了维希法国的指挥官并压制了第19军,维希法国军队在奥兰和摩洛哥对盟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因此,在阿尔及尔的登陆没有遭到实际抵抗,在第一天城市连同整个维希法国北非指挥部就被攻占。经过三天的谈判和威胁,马克·克拉克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迫使维希海军上将弗朗索瓦·达尔朗(和阿尔方斯·朱安将军)命令在奥兰和摩洛哥的维希法军在11月10日-11日停止军事抵抗,附带条件是达尔朗将成为一名自由法国机构的领导人。在火炬行动期间,美国、维希法国、和德国海军舰只爆发了卡萨布兰卡海战,美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盟军登陆促使轴心国占领了维希法国(安东行动)。此外,法国在土伦的舰队被意大利俘获,大部分舰只都被盟军凿沉,以防止它们被轴心国利用。在北非的维希军队加入了盟军(参加自由法国军队)



突尼斯战役



随着火炬行动的登陆(1942年11月上旬),德国和意大利开始加强在突尼斯的军队,以填补退出的维希军队留下的空缺。在这段虚弱的时期,盟军决定当他们和维希政权争斗之时快速前进进入突尼斯。因为维希军队不确定的情况和意图,很多盟军士兵被用于驻防任务。




德军第501重型坦克营的虎I式坦克在突尼斯


至十一月中旬,盟军已经能够进入突尼斯,但仅有一个师的兵力。至十二月上旬,东部任务部队,被再次指定为肯尼斯·安德森将军指挥的英国第一集团军,包括英军第78步兵师、第6装甲师、第一伞兵旅、第6突击大队以及美军第一装甲师的部分单位。但在此时,一个德国和五个意大利师被从欧洲船运到此,且盟军机场远离前线,给予了轴心国在战场上完全的空中优势。盟军向东前进至距突尼斯不到19英里(30公里)处被阻止并退却。


随后在冬季形成了僵局,在此期间双方继续加强他们的军队。至新年,英国第一集团军拥有一个英国军、一个美国军和一个法国军(另一个英国军司令部于四月份建立)。二月份的后半段,在突尼斯东部隆美尔和馮·阿尼姆取得一些成功,主要是面对没有经验的法国和美国军队,特别是在凱賽林隘口战役中面对由劳埃德·弗雷登道尔少将指挥的美国第二军。


至三月份初,沿着北非海岸向西前进的第八集团军到达了突尼斯边境。隆美尔和馮·阿尼姆发现他们自己处于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他们被在武器和数量上处于优势的对手从侧翼包围。三月下旬,第八集团军迂回至轴心国马雷斯防线,同时在四月中旬第一集团军在突尼斯中部发动了主要攻势以挤压轴心国军队,直至他们在非洲的抵抗崩溃。轴心国军队于1943年5月13日投降,战斗中超过275000被俘。尽管有很大比例的轴心国军队逃出了突尼斯,这些经验丰富军队的巨大损失大大的降低了轴心国势力的军事能力。这次在非洲的失败导致了意大利的非洲殖民地被占领。



结果


盟军在北非战役胜利之后,意大利战役开始。西西里入侵在两个月后展开。



参见



  • 北非戰場時間線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列表(英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线(1940)(英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线(1941)(英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线(1942)(英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线(1943)(英文)



注释



脚注





  1. ^ 美军在突尼斯战役中损失了18558人,同时英军在整个北非战役损失了220000人,没有法国和其他盟国的损失数据提供[1]。英国的官方战史和历史学家Rick Atkinson给出了一个美军损失较少的数据,他们提出总共损失18221人,其中2715人死亡、8978受伤、6528人失踪[2][3]


  2. ^ Feldgrau网认为12808名德军在战役期间被杀,更有90052人失踪,但没有提供受伤数据[5] 历史学家约翰·Keegan记载238000人被俘。[6] 一份1957年意大利的研究指出在战役期间22341名意大利被杀或列入失踪名单。[7]




引用





  1. ^ 1.01.1 Zabecki, North Africa


  2. ^ Playfair, p. 460


  3. ^ Atkinson, p. 536


  4. ^ 4.04.14.2 Barclay, Mediterranean Operations


  5. ^ Feldgrau website. Feldgrau Statistics and Numbers. 


  6. ^ Keegan 2001, p. 638


  7. ^ Roma:Instituto Centrale Statistica' Morti E Dispersi Per Cause Belliche Negli Anni 1940-45 Rome 1957




参考书目




  • Atkinson, Rick. An Army at Dawn: The War in North Africa, 1942-1943. Abacus. 2004 [2002]. ISBN 0-34911-636-9. 


  • Barclay, Brigadier C. N. Mediterranean Operations. GI - World War II Commemoration. [08/09/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1-21).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Keegan, John,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19-280666-6


  • Playfair, Major-General I.S.O.; and Molony, Brigadier C.J.C.; with Flynn R.N., Captain F.C. & Gleave, Group Captain T.P. Butler, J.R.M, 编. The Mediterranean and Middle East, Volume IV: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xis Forces in Africa.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nited Kingdom Military Series. Uckfield, UK: Naval & Military Press. 2004 [1st. pub. HMSO 1966]. ISBN 1-84574-068-8. 


  • Zabecki, David T. The War: North Africa (1940-1943). PBS. [08/09/2010].  请检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外部链接







  • BBC's flash video of the North African Campaign

  • Timeline of the North African Campaign

  • General sites on the North African Campaign

    • Spartacus Educational website: Desert War


    • John, Paul. World War II Study - Case Study North Africa. 1997. 


    • Zabecki, David T. Battlefield North Africa: Rommel's Rise And Fall. Military.com World War II. 2000. 



  • Canadian World War 2 Online Newspaper Archives - The North African Campaigns, 1940-1943


  • Redoubt Fortress Museum Home of General Hans-Jürgen von Arnim's Staff Car

  • Eastbourne Redoubt

  • The Royal Sussex Regimental Association [1]


  • AFRIKAKORPS.org/AANA Research Group[永久失效連結]

  • 沙漠战争(英文)

  • 北非战场(英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英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