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西班牙語) | |||||
---|---|---|---|---|---|
通稱:玻利維亞 | |||||
| |||||
国家格言:La Unión es la Fuerza!(西班牙語) 團結就是力量 | |||||
國歌:《Bolivianos, el hado propicio》 《玻利维亚人,有利命运》 | |||||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 |||||
面積
| |||||
首都 |
| ||||
中央政府 所在地 | 拉巴斯 | ||||
最大城市 | 圣克鲁斯 | ||||
最大湖泊 | 的的喀喀湖 | ||||
時區 | UTC-4 | ||||
人民生活 | |||||
人口 | 以下資訊是以2013年估計
| ||||
官方語言 | 西班牙語;克丘亞語、艾馬拉語、瓜拉尼語及其他30多種印第安原住民语言[2] | ||||
官方文字 | 以西班牙語、克丘亞語為主 | ||||
家用電源
| |||||
政治文化 | |||||
政治體制 | 總統制 | ||||
國家領袖
| |||||
經濟實力 | |||||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 |||||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 |||||
人類發展指數
| |||||
中央銀行 | 玻利維亞中央銀行 | ||||
貨幣單位 | 玻利維亞諾(BOB) | ||||
基尼系数 | 53[5] | ||||
其他資料 | |||||
立國歷史
| |||||
國家代碼 | BOL | ||||
國際域名縮寫 | BO | ||||
國際電話區號 | +591 |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西班牙語: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6],克丘亞語:Bulibya Wuliwiya,艾馬拉語:Wuliwya Suyu,瓜拉尼語:Tetã Volívia) 通稱玻利維亞,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米,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欧洲殖民之前,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地区屬於印加帝国—美洲前哥伦布时期轄境最大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地方称为「上秘鲁」(Upper Peru),由秘鲁总督区管理。在1809年宣布独立、经过16年的战争后,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国,國名源於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维亚一直困于独裁、政治不稳和经济不佳。
目录
1 歷史
1.1 早期
1.2 當代
2 地理
2.1 气候
3 行政区划
4 人口
4.1 分佈
4.2 民族
5 經濟
6 參考
7 參考文獻
8 外部連結
歷史
早期
玻利維亞於15世紀末為西班牙所征服,隸屬於西班牙拉普拉塔總督區。
19世紀間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時稱「上秘魯」的玻利維亞,為來自委內瑞拉加拉加斯的民族英雄---玻利瓦爾所解救而於1809年獨立,便以玻利瓦爾之名定國號為玻利維亞以資紀念。
1825年正式從西班牙獨立;此後即常與周邊國家發生戰爭,因而失去了近半的領土,包含:現今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和沿海地區、巴西南部和巴拉圭北部。特別是在1879年到1883年的硝石戰爭,玻利維亞喪失了唯一的濱海省份與重要港口安托法加斯塔,自此成為內陸國家。[7]
獨立後,玻國政府由來自歐洲的白人殖民者的後裔和梅斯蒂索人(印歐混血人種)組成,实行軍閥獨裁統治和寡头政治,並将人口佔多數的印第安原住民排除在外。通过法律取缔印第安公社,以夺取印第安原住民的土地所有权。1900年,玻利维亚人口有1600万,僅三至四万人享有选举权。
當代
1953年8月2日,埃斯登索罗颁布法律,废除「大庄园制」,实行土地改革。
1984年,玻利维亚结束军事独裁、实行民主选举的文人政府。
2003年,天然气管道风波(通过智利港口,向北美输气)引起全国抗议、全国总罢工,总统桑切斯與接任的代理总统梅萨先后被迫下台,逃亡海外。
2005年12月18日举行总统选举。艾馬拉族的印第安原住民、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莫拉莱斯以53.75%的选票赢得选举,并于2006年1月22日就职,成為該國首位美洲原住民總統,亦成為玻利維亞第一位左翼總統。开始了缓进的社群社会主义(即印第安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理念以构建玻利维亚。
2009年1月25日,玻利维亚历史上的第16部宪法,也是首部由全民公投的宪法,以61.8%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2009年3月26日,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将原国名“玻利维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Bolivia)改为“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l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並以64.2%支持率成功連任。
地理
玻利维亚东北部为平原;中部为安地斯山东坡山麓带;西部为安地斯山和玻利维亚高原,海拔约4000米,为一广大的山间荒漠高原。安地斯山西段南北纵列,多火山。最高峰伊宜馬尼峰,海拔6462米。
玻利維亞屬於地勢西高東低的國家。西部高地位於安地斯山脈,東部低地包含亞馬遜森林。最低處的地點位於奥鲁罗省。的的喀喀湖位於玻利維亞與秘魯的交界處。烏尤尼鹽沼位於西南部(波多西省)。
气候
領土大約三分之二位於熱帶和亞熱帶低緯度地區,[8]大部分地区气候干凉;年降水量从东北到西,由2000毫米递减至100毫米以下。
首都商業區
元帥劇院
貧民區
科維哈
司法廣場
科恰班巴
玻利維亞後現代主義藝術
行政区划
九个省及其首府:
丘基萨卡省,首府苏克雷
科恰班巴省,首府科恰班巴
贝尼省,首府特立尼达
拉巴斯省,首府拉巴斯
奥鲁罗省,首府奥鲁罗
潘多省,首府科维哈
波多西省,首府波多西
圣克鲁斯省,首府圣克鲁斯-德拉谢拉
塔里哈省,首府塔里哈
人口
分佈
從古至今,玻利維亞從西到東都有人居住,但是在總體地貌中,居住在高緯度和山谷裡的人還是少數,儘管低緯度地區土地比較肥沃適合生存,但是直到今日除了少數遠離發達文明中心的半遊牧民之外,人們在低緯度地區卻難以獲得所需,反之在靠海和秘魯中部的高原地區卻人口密集,因此儘管該處農產和生活條件有限,但卻擁有廣闊的適合放牧的地區,那裡蘊藏大量可以開採的礦物使高緯度地區成為人們定居的中心。[9]
民族
多民族国家,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总人口1012.5万。印第安原住民占60%,印歐混血人种(梅斯蒂索人)占26%,歐洲白种人和其他民族占14%。
有36个印第安原住民民族。其中最大的克丘亚族和艾马拉族,这两个民族占玻利维亚印第安原住民总人口的85%。
玻利維亞是一個世俗和政教分離的國家,而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宗教和精神信仰的自由,與他們的世界觀的一致性,國家獨立於宗教。”
據玻利維亞國家統計研究所進行的2001年人口普查,人口的78%信奉羅馬天主教,其次是19%新教和3%非宗教性。
宗教數據檔案協會(依靠世界基督教數據庫)記錄,2010年信奉基督教的92.5%,而本土宗教3.1%,巴哈伊2.2%,無宗教1.9%,其他0.1%以下。
大部分的土著人堅持本土宗教、與基督教不同的標記傳統信仰。地球母親的崇拜,或“地球母親”,以及崇拜科帕卡巴納聖母,Urkupiña和Socavón的處女處女,是值得注意的。也有一些喀喀湖附近的重要Aymaran社區擁有一支事業心強詹姆斯傳道者。在玻利維亞崇拜別的神祇包括Ekeko,豐富和繁榮的Aymaran神的,他一天慶祝每年1月24日,和TUPA,一瓜拉尼人的神。
經濟
玻利维亚因政府的高度腐败和殖民统治,目前是南美洲最贫穷、落后之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6.4%,极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5%。严重的两极化,全国90%的土地由少数白人或混血人种所持有。
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银、钨、锡、铅、锌、金、锂,因此被称为“坐在金椅子上要饭的乞丐”。除了著名的矿藏,还有为人所熟知的是在西班牙人入侵后灭亡的印加帝国的遗址,玻利维亚拥有在委内瑞拉之后的南美洲第二大天然气田。
工业以食品、纺织、皮革、酿酒、卷烟等加工业为主。具备一定有色金属冶炼能力,拥有号称世界第三大的平托(Vinto)冶炼厂;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制品、矿物、工业品和农业品。主要农牧产品为藜麦(quinoa)、玉米、小麦、薯类产品和大豆等。[10]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5年的95.25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72.17亿美元;同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10美元增加到1683美元。
參考
^ http://countrymeters.info/en/Bolivia/
^ Bolivian Constitu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3-03., Article 5-I: Son idiomas oficiales del Estado el castellano y todos los idiomas de las naciones y pueblos indígena originario campesinos, que son el aymara, araona, baure, bésiro, canichana, cavineño, cayubaba, chácobo, chimán, ese ejja, guaraní, guarasu’we, guarayu, itonama, leco, machajuyai-kallawaya, machineri, maropa, mojeño-trinitario, mojeño-ignaciano, moré, mosetén, movima, pacawara, puquina, quechua, sirionó, tacana, tapiete, toromona, uru-chipaya, weenhayek, yaminawa, yuki, yuracaré y zamuco.
^ 3.03.13.23.3 Boliv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10].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The World Factbook. CIA. [31 August 2011].
^ Decreto supremo Nº 0048 del 18 de marzo de 2009
^ How Bolivia Lost Its Hat (2012)
^ Herbert S. Klein. 玻利維亞史.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6年6月: 1. ISBN 978-7-5473-0814-1 (中文).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Herbert S. Klein. 玻利維亞史.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6年6月: 1–2. ISBN 978-7-5473-0814-1 (中文).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玻利维亚国家概况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南美歡迎您, Bienvenidos! / 南美任我闖,Vamos!(II)星島出版社(我們著)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玻利維亞(分類) |
维基新闻相关報導:
玻利維亞把外資氣田收歸國有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玻利維亞 |
- 《世界概况》上有关Bolivia的条目 (英文)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玻利維亞相关的内容 (英文)
維基媒體的玻利維亞地圖集 (英文)
|
|
坐标:17°48′S 63°10′W / 17.800°S 63.167°W / -17.800; -63.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