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誕生







































































一個國家的誕生

Birth-of-a-nation-poster-color.jpg
戲院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
D·W·格里菲思
监制
D·W·格里菲思
编剧
小T·F·狄克森
法蘭克·伍茲
D·W·格里菲斯
主演
莉蓮·吉許
亨利·沃爾索
梅·馬素
配乐
約瑟夫·卡爾·布列爾
摄影
G·W·比澤
剪辑
D·W·格里菲思
約瑟夫·赫納貝瑞
詹姆士·史密斯
蘿絲·史密斯
拉烏爾·沃爾什
片长
190分鐘
(幀率每秒16)
产地
美國
语言
默片
英語標題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1915年2月8日
(洛杉磯)
发行商
紀元電影公司
预算
$110,000
估計值。



File:Birth of a Nation (1915).webm播放媒体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英语:The Birth of a Nation),又名《同族人》(The Clansman)《重見光明》(1923年上海放映時譯名),是美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也最具爭議性的電影之一,也因為電影播放時間長達三小時,成為有史以來,世上首部具有巨大社會影響的電影作品。


此片由戴维·沃克·格里菲思執導,情節設定在南北戰爭期間及戰後,於1915年2月8日首映。由於拍攝手法的創新,以及因為對白人優越主義的提倡和對三K黨的美化所引起的爭議性,使得此片在電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劇本是改編自湯瑪士·狄克森將三K黨描寫成英雄的小說和舞台劇《同族人》。




目录






  • 1 劇情概要


  • 2 對原著的改編


  • 3 製片過程


  • 4 種族主義


    • 4.1 政治意識形態


    • 4.2 回應




  • 5 對電影史的重要性


  • 6 演員陣容


  • 7 續集


  • 8 脚注


  • 9 参考文献


  • 10 外部連結





劇情概要


此片最初是以一個中場休息分為前後兩部份的。故事的前半段描述內戰前的美國,從兩個家族的並排對照切入:



  • 北方的史東曼家族(Stonemans):包括主張廢奴的眾議員奧斯汀·史東曼,原型是重建時期眾議員泰迪爾斯·史蒂文斯(Thaddeus Stevens)、他的兩個兒子以及女兒愛茜(Elsie),

  • 南方的卡梅隆家族(Camerons):有兩個女兒,瑪格麗特(Margaret)和芙蘿拉(Flora)、三個兒子,最有名的是班(Ben)。


史東曼家的男孩們到南卡羅萊納的卡梅隆莊園去拜訪卡梅隆一家,那兒是老南方(Old South)的頂點,也是老南方所代表的一切最繁華的時代。史東曼的大兒子和瑪格麗特·卡梅隆墜入情網,班·卡梅隆也望着愛茜·史東曼的畫像如癡如醉。南北戰爭爆發時,這兩家的每一個男孩各自加入了己方的軍隊。一支由白人軍官帶領的黑人民兵洗劫了卡梅隆莊園,並且企圖強暴卡梅隆家的每一個女眷,但邦聯軍隊擊潰這些民兵,拯救了她們。同時,史東曼最小的兒子和卡梅隆家的兩個男孩都戰死沙場;班·卡梅隆也在一場英勇的戰鬥中負傷,這一戰使他贏得了「小上校」(the Little Colonel)的綽號,這也成为了在之后的情节中影片對他的稱呼。小上校被送進一所北軍的醫院,在那兒和擔任護士的愛茜重逢。戰爭結束,亞伯拉罕·林肯在福特戲院(Ford's Theater)遭到暗殺,則使奧斯汀·史東曼及其他激進派眾議員得以透過重建「懲罰」南方的脫離聯邦。




芙蘿拉試圖逃離格斯的追逐。


後半段則開始敘述重建時期。史東曼和他的黑白混血門徒塞拉斯·林奇(Silas Lynch)來到南卡羅萊納,親自實行他們透過選舉作票(election fraud)加強南方黑人力量的計畫。同時,班受到白人小孩裝鬼嚇跑黑人小孩的啟發,想出了一個試圖扭轉南方白人明顯失勢狀態的計畫,那就是組織三K黨,儘管他成為三K黨一員的事實激怒了愛茜。


隨後,一個性格兇殘,圖謀佔有白種女人的前奴隸格斯(Gus)粗野地向芙蘿拉求婚。她逃進森林,格斯緊追不捨;最後,在斷崖邊上無路可逃的芙蘿拉跳崖自盡,以免自己遭到強暴。三K黨的反應則是追捕格斯,將他私刑處死,並把他的屍體放在副州長塞拉斯·林奇的門前。林奇隨即展開報復,下令取締三K黨,卡梅隆一家逃過黑人民兵的追捕,躲進兩名前聯邦士兵所住的一間小屋;根據字幕,兩人同意幫助他們過去的南方敵人捍衛他們的「雅利安人的天賦權利」(Aryan birthright)。


這時,在奧斯汀·史東曼離開之後,林奇試圖逼迫愛茜嫁給他。喬裝打扮的三K黨人發現了她的處境,趕緊到別處求救兵。此時勢力達到極盛的三K黨騎着馬回來解救她,並且把握機會將所有黑人逐出他們的住所。而在此同時,林奇的民兵開始圍攻卡梅隆一家藏身的小屋,但三K黨人又一次及時拯救他們。大獲全勝的三K黨人上街遊行慶祝,鏡頭隨即跳到下一次大選,三K黨成功地將所有黑人剝奪公民權。電影的結局是雙重大團圓,菲爾·史東曼和瑪格麗特·卡梅隆,以及班·卡梅隆和愛茜·史東曼兩對佳偶終成眷屬。最後一幕顯示,遭受神話般的戰神壓迫的大眾,突然發現自己在耶穌基督的聖像下重獲平靜;最後一行字幕更是極盡華麗地呼籲:「我們難道不敢夢想一個不再由殘忍戰神統治的黃金時代,取而代之的是和平之城(City of Peace)裡安坐於友愛殿堂(Hall of Brotherly Love)的仁慈君王。」



對原著的改編


全片是以湯瑪士·狄克森的兩部小說《同族人》和《美洲豹的斑點》(The Leopard's Spots)為藍本。二月在洛杉磯克魯恩會堂(Clune's Auditorium)首映的片名仍是《同族人》,但由於作者湯瑪士·狄克森的建議,三週後(3月3日)在紐約時代廣場的自由劇院(Liberty Theater)正式舉行東岸首映時,片名也隨之更改。[來源請求]


片名自「同族人」改為「一個國家的誕生」,反映了格里菲斯的信念:在南北戰爭前,美國只是一個由彼此敵對的各州所組成的鬆散聯合體,北方戰勝了南方分離的各州,則最終將聯邦各州結合於同一個國家權威之下。[1]然而,三K黨即使到了今日也以保衛「白人女性」的「隱形帝國」和「隱形國家」自命,因此也有些人將片名解釋為「一個隱形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the Invisible Nation)。



製片過程




戴着頭罩的三K黨人抓住了格斯。電影製片者將這名黑人形容為「一個叛徒,提包客所傳播的邪惡教條之產物。」


格里菲斯同意付給狄克森一萬美元,以購買其劇本《同族人》的版權,但金錢卻不敷使用,只能支付最初選擇權的2,500美元。為了抵償欠款,他同意給予狄克森電影紅利的百分之二十五。狄克森勉強接受,但電影史無前例的成功卻讓他一夜致富:狄克森的收益在當時創下了原作者自電影獲得的最高總額,多達數百萬美元。


格里菲斯的預算從四萬美元開始,但這部電影最終花了他十一萬美元[來源請求](相當於2007年的220萬美元)[2]。結果,格里菲斯不得不一再為電影尋找新的資金來源。該片二美元的票價(相當於2007年的40美元)[2]創史上新高,但它一直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電影,直到《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1937年取而代之。


西點軍校的工兵為南北戰爭戰鬥場景提供技術指導,同時為格里菲斯帶來片中使用的大量火砲。[3]


此片於1915年2月8日在洛杉磯市中心的克魯恩會堂首映。



種族主義



政治意識形態





伍德羅·威爾遜的《美國人民史》(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被引述於「國家的誕生」之中。


此片由於對歷史的詮釋角度而倍受爭議。休士頓大學電影史學者史蒂芬·敏茲(Steven Mintz)將此片傳達的訊息概述如下:重建是一場大災難,黑人永遠不可能平等整合於白人社會之中,三K黨的暴力行為則被合理化為重建正直政府的行動。[4]此片將內戰後的南方描繪成因為南方的敵人(廢奴主義者、黑白混血兒、和來自北方的提包共和黨政客)操縱黑人對抗南方白人而岌岌可危,並暗示三K黨是重建秩序的一方。這也是當時美國白人歷史學者幾乎一面倒的看法,其中以唐寧學派最具代表性,但它也受到W·E·B·杜波依斯及同時其他黑人歷史學者的強烈批判,而唐寧學派對這些人完全不予理會。某些學者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還堅持這個觀點,例如E·梅頓·寇特(E. Merton Coulter)的《重建下的南方》(The South Under Reconstruction,1947年);直到1950和60年代的民權運動,才能讓新一代史家(如艾瑞克·方納(Eric Foner))重新思考重建時期,對那個時代產生不同的看法。[來源請求]


此片的許多內容在今天的觀眾看來,似乎都是駭人聽聞的種族主義:片中的黑人色瞇瞇地尾隨着白種女人,黑人議員則在議事進行中大啖雞肉,還把鞋子脫掉。儘管此片用了幾位黑人演員飾演次要角色,但絕大多數的黑人或混血兒角色,都是由黑臉扮裝(blackface)的白人演員飾演。這是好萊塢當時的流行風尚,因為任何一個和白人女演員近距離接觸的角色,都必須要由白人男性飾演[來源請求] (例如卡梅隆家的女僕不僅是白人,而且明顯是男性)。


其中一段插卡字幕(intertitle)宣稱,接下來的場景來自於一幀州議會的真實照片;但這段字幕事實上被安插在一個空無一人的法庭場景,而後隨場景淡出,開始上演黑人的譁眾取寵鬧劇。這被認為是格里菲斯的掩飾手法;他實際上是以空無一人的法院照片作為場景來源,但卻以字幕的說法誤導觀眾。



回應


儘管此片獲利豐厚,也獲得一些白人影評及廣大白人影迷的喜愛,卻也從上映開始就遭受黑人的強烈抗議。電影在各地的首映廣受新近成立的全國有色人種促進協會抗議。[1]格里菲斯說,嚴厲的批判令他感到意外。[來源請求]


《一個國家的誕生》所表述的政見,使它一上映就引發對立。波士頓、費城及其他大城市都發生暴動,而芝加哥、俄亥俄州、丹佛、匹茲堡、聖路易、堪薩斯城和明尼阿波利斯則禁止此片上映。據傳,這部電影創造了一個鼓勵白人幫派攻擊黑人的氛圍。在印地安納州的拉法葉,一名白人在看完此片之後殺害了一個黑人青少年。[5]


原著劇本《同族人》的作者湯瑪士·狄克森曾是威爾遜總統的同班同學。狄克森在白宮為總統、部會首長和他們的家人安排了一次放映。據報導,威爾遜對電影的評語是「宛如以閃電刻劃歷史。我唯一的遺憾是,這一切竟是如此真實。」亞瑟·林克(Arthur Link)在《威爾遜:新自由》(Wilson: The New Freedom)一書中則引用威爾遜機要秘書約瑟夫·塔默提(Joseph Tumulty)的證言,否認威爾遜說過這些話,並宣稱「總統在放映之前對這部劇本的性質一無所知,並且從未對它表示讚許」。[6]這個在報章雜誌上一再重複出現的錯誤引述,顯然出自狄克森本人,他為了宣傳這部電影幾乎不擇手段,甚至以「聯邦政府認可」的名目進行推銷。然而,在此片引發的爭議擴大之後,威爾遜卻在私人通信中表示不贊成這一「不幸的產品」。[7]


幾位獨立的黑人製作者則發表了埃米特·史考特(Emmett J. Scott)導演的《一個種族的誕生》(The Birth of a Race,1919年),以回應《一個國家的誕生》。這部描繪黑人正面形象的影片慘遭白人影評痛批,但黑人影評,以及前往種族隔離戲院觀賞的影迷們卻讚不絕口。[來源請求]身兼導演、製片人和作家三者的奧斯卡·米修(Oscar Michaeux)也以《在我們的家門裡》(Within Our Gates,1919年)回應《一個國家的誕生》,並以一個好色的白人侵犯黑人女性的情節,逆轉了格里菲斯片中的一個關鍵場景。


《一個國家的誕生》也和三K黨的復活密不可分,它在長期銷聲匿跡之後,於此片上映的同一年重振旗鼓;它還影響北方對於南方輿論的轉變。[來源請求] 即使已經過了半世紀,親邦聯的理想主義仍在南方流傳,並對國家意識形態的統一造成阻礙。[來源請求] 直到1970年代,三K黨仍將此片用作招募新兵的工具。


即使在上映將近一世紀之後,此片仍然充滿爭議性。2000年2月22日,《洛杉磯時報》編輯克勞蒂亞·考克爾(Claudia Kolker)在一篇名為《歷史學家正視國家血腥過往時的痛苦呈現》(A Painful Present as Historians Confront a Nation's Bloody Past)的報導中寫道:



一戰結束既帶來了經濟危機,也引發了一場影響遍及少數族群和工會團體的恐共熱潮。就在三年之前,死去多時的三K黨則在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幫助下借屍還魂。[8]




對電影史的重要性


此片於1915年問世,由於確立了劇情長片(feature-length film,長度超過60分鐘的電影皆屬之)的未來發展,同時落實了電影語言的運用而為人稱道。


它是當時收益最高的電影,據現有的謝巴德版(Shepard version)DVD封面所述,此片的門票收入超過一千萬美元(相當於2007年的兩億美元)[2]


199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認為此片具有「文化上的重要性」(culturally significant),並選入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美國電影學會曾分別在1998年、2007年評選百年百大電影、百年百大電影(10週年版)(AFI's 100 Years... 100 Movies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此片曾列在1998年的百年百大電影名單第44名,但是在新版退出前一百名之外。


儘管劇情充滿爭議,此片還是受到許多影評人的讚許。羅傑·艾伯特即表示:「《一個國家的誕生》並不因為主張邪惡而成為爛片。如同莱尼·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勝利》,它是一部為邪惡申辯的偉大電影。瞭解它如何為邪惡辯護,不僅是學到更多對電影的知識,更能使我們對邪惡多了解一些。」[9]


電影史學者喬納森·萊柏(Jonathan Lapper)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主張此片不應該再被視為經典名作。他在《一個國家的迷思》(The Myth of a Nation)這篇文章中寫道:「大多數影評人(業已)對這部電影形成了一種延續至今的反應模式:讚美該片的技巧、譴責該片的內容、讓技術這張王牌壓倒內容,最後宣布它是傑作。」但他認為,將電影的內容和技術二分是偽善的作法。


肯塔基州奧爾德姆郡的官方網站,將出身該郡的D·W·格里菲斯列為知名人物,並以此片作為他最偉大的成就。[10]



演員陣容




  • 瑪麗·奧爾登(Mary Alden)


  • 艾爾瑪·克里夫頓(Elmer Clifton)


  • 羅伯·齊克(Robert Cheek)


  • 米麗亞姆·庫柏(Miriam Cooper)


  • 約瑟芬·克羅韋爾(Josephine Crowell)


  • 凱文·弗拉文(Kevin Flavin)


  • 華特·朗(Walter Long)


  • 山姆·德·格萊西(Sam de Grasse)


  • 桃樂絲·吉許(Dorothy Gish)

  • 莉蓮·吉許


  • 羅伯·哈倫(Robert Harron)


  • 梅·馬素(Mae Marsh)


  • 華萊士·瑞德(Wallace Reid)


  • 斯波蒂斯伍德·艾特肯(Spottiswoode Aitken)


  • 阿爾瑪·魯本斯(Alma Rubens)


  • 蘇泰文女士(Madame Sul-Te-Wan)


  • 亨利·沃爾索(Henry B. Walthall)


  • 約瑟夫·赫納貝瑞(Joseph Henabery)


  • 蒙蒂·布魯(Monte Blue)


  • 拉烏爾·沃爾什(Raoul Walsh)


  • 唐納·克里斯普(Donald Crisp)


  • 吉布森·高蘭德(Gibson Gowland)


  • 尤金·佩里特(Eugene Pallette)


  • 艾爾摩·林肯(Elmo Lincoln)

  • 約翰·福特


  • 維奧萊特·威爾基(Violet Wilkey)[11]



續集


此片的續集於一年後(1916年)上映,名為《一个国家的衰亡》。該片由湯瑪士·狄克森執導,片名取自他的同名小說。電影分為三幕,還有一段開場白。[2]這部續集咸認已亡佚。



脚注





  1. ^ Russell Merritt, "Dixon, Griffith, and the Southern Legend." Cinema Journal, Vol. 12, No. 1. (Autumn, 1972).


  2. ^ 2.02.12.2 消費者物價指數計算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5-09.取自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網站。


  3. ^ Seelye, Katharine Q. "When Hollywood's Big Guns Come Right From the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10 June 2002.


  4. ^ 存档副本. [200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2). 


  5. ^ http://www.pbs.org/wnet/jimcrow/stories_events_birth.html


  6. ^ Letter from J. M. Tumulty, secretary to President Wilson, to the Boston branch of the NAACP, quoted in Link, Wilson.


  7. ^ Woodrow Wilson to Joseph P. Tumulty, April 28, 1915 in Wilson, Papers, 33:86.


  8. ^ A Painful Present as Historians Confront a Nation's Bloody Past


  9. ^ The Birth of a Nation :: rogerebert.com :: Great Movies


  10. ^ Cinema Styles: Director's Commentary: Myth of a N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2-28.


  11. ^ Filmography at The New York Times Movies




参考文献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Addams, Jane, in Crisis: A Record of Darker Races, X (May 1915), 19, 41, and (June 1915), 88.

  • Brodie, Fawn M. Thaddeus Stevens, Scourge of the South (New York, 1959) p. 86-93. 糾正狄克森在此片中對於史蒂文斯種族觀點,以及他和女管家之間關係的錯誤表述。

  • Chalmers, David M. Hooded Americanism: The History of the Ku Klux Klan (New York: 1965) p. 30

  • Cook, Raymond Allen. Fire from the Flint: The Amazing Careers of Thomas Dixon (Winston-Salem, N.C., 1968).

  • Franklin, John Hope, "Propaganda as History" pp. 10-23 in Race and History: Selected Essays 1938-1988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9); first published in 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1979. 敘述小說《同族人》與此片的發展史。

  • Franklin, John Hope,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Civil War, (Chicago, 1961) p. 5-7

  • Korngold, Ralph, Thaddeus Stevens. A Being Darkly Wise and Rudely Great (New York: 1955) pp. 72-76. 糾正狄克森對於史蒂文斯種族觀點,以及他和女管家之間關係的錯誤描繪。

  • Leab, Daniel J., From Sambo to Superspade, (Boston, 1975) p. 23-39


  • New York Times, roundup of reviews of this film, March 7, 1915.


  • The New Republica, II (March 20, 1915), 185

  • Simkins, Francis B., "New Viewpoints of Southern Reconstruction," Journal of Southern History, V (February, 1939), pp. 49-61.

  • Williamson, Joel, After Slavery: The Negro in South Carolina During Reconstruction (Chapel Hill, 1965)。该書糾正狄克森在其小說、劇本及電影中對於重建時期的不實報導。




外部連結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一個國家的誕生 》的资料(英文)


  • TCM电影资料库上《一个国家的诞生》的资料(英文)


  • Rebirth of a Nation - D.J. Spooky的混製版(需flash播放器支持)

  • 對於此片的詳盡敘述


  • "Art (and History) by Lightning Flash": The Birth of a Nation以及黑人的抗議


  • The Birth of a Nation在羅傑·伊伯特的偉大電影片單上


  • The Birth of a Nation見於filmsite.,该網站為經典電影提供易於理解的概述


  • The Myth of a Nation喬納森·萊柏發表於Cinema Styles網站


  • Watch the full movie在Google Video上


  • Souvenir Guide for The Birth of a Nation,由Portal to Texas History主持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