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施政報告

Multi tool use
施政報告(英语:Policy address),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所發表的報告,每年發表一次。
在英治時代,香港總督定期向香港立法局宣讀施政報告。由於立法局的年度會期在每年10月開始,所以港督宣讀施政報告的時間會在10月立法局復會的第一日。
最初的港督施政報告源自英女王的「Queen's Address」。六七暴動後,港督麥理浩首次於1972年10月18日在立法局解釋施政,直至1976年定名為「Address by the Governor」。[1]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64條要求香港政府「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所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後,香港行政長官依照舊例,在每年10月立法會復會時宣讀施政報告。但在2002年董建華連任後,以高官問責制需要試行期為由,把原於200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03年1月宣讀,這種做法直至他辭職為止,使200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當曾蔭權當選行政長官後,回復以往慣例,在每年的10月宣讀施政報告,並以立法年度作為施政報告的有效期(例: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施政報告)。[2],使2005年出現兩份施政報告。當梁振英上任行政長官後,以讓第五屆立法會議員有充足時間發表意見為由,把原於201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13年1月宣讀,使201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3]。2017年7月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又把施政報告的宣讀時間提前至10月,使2017年再度出現兩份施政報告。
目录
1 各年施政報告
2 參考文獻
3 參見
4 資料來源
5 外部連結
各年施政報告
年 |
宣讀人 |
中文標題 |
---|---|---|
1992年 |
彭定康勳爵 |
香港的未來:五年大計展新猷 |
1993年 |
香港:立基今日 開拓明天 |
|
1994年 |
香港:掌握千日 跨越九七 |
|
1995年 |
同心協力建香港 |
|
1996年 |
過渡中的香港 |
|
1997年 |
董建華 |
共創香港新紀元 |
1998年 |
羣策羣力 轉危為機 |
|
1999年 |
培育優秀人才 建設美好家園 |
|
2000年 |
以民為本 同心同德 |
|
2001年 |
鞏固實力 投資未來 |
|
2003年 |
善用香港優勢 共同振興經濟 |
|
2004年 |
把握發展機遇 推動民本施政 |
|
2005年 |
合力發展經濟 共建和諧社會 |
|
2005年至2006年 |
曾蔭權 |
強政勵治 福為民開 |
2006年至2007年 |
以民為本 務實進取 |
|
2007年至2008年 |
香港新方向 |
|
2008年至2009年 |
迎接新挑戰 |
|
2009年至2010年 |
羣策創新天 |
|
2010年至2011年 |
民心我心 同舟共濟 繁榮共享 |
|
2011年至2012年 |
繼往開來 |
|
2013年 |
梁振英 |
穩中求變 務實為民 |
2014年 |
讓有需要的 得到支援 讓年青的 各展所長 讓香港 得以發揮 |
|
2015年 |
重法治 掌機遇 作抉擇 |
|
2016年 |
創新經濟 改善民生 促進和諧 繁榮共享 |
|
2017年 |
用好機遇 發展經濟 改善民生 和諧共融 |
|
2017年至2018年 |
林鄭月娥 |
一起同行 擁抱希望 分享快樂 |
2018年至2019年 |
堅定前行 燃點希望 |
參考文獻
^ 「認真你便輸了」的施政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茶杯雜誌,93期 2009年10月
^ 香港施政報告前瞻:新瓶舊酒,跟中央脫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亞洲時報,2005年10月11日
^ 施政報告明年1‧16發表 (2.8.20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政府新聞網,2012年8月2日
參見
-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 澳門施政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國情諮文(美國)
資料來源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香港施政報告 |
- 政府施政報告網頁(含香港特區時期各份施政報告)
外部連結
- 九七前立法局會議紀錄(含總督施政報告)
政治人物演講語料庫,可搜尋美國、香港、台灣及中國的演講稿,完全免費,由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提供
|
eqBSy11b,aftVPI7ST0eUXRcqAlx,xIq7aD4Zq4xV q5AKHiPtiBDK72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