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舞曲




電子舞曲,英文多稱為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是一種主要與舞蹈相關的娛樂活動中播放所製作的電子音樂,但很多也是當作流行樂出品或將流行曲當做素材,與流行電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類型的音樂大多是為了讓DJ(disc jockeys,中文又稱唱片騎師)於連續播放的「DJ set」中使用而創作,在DJ set中,DJ會使用混音等技巧讓不同歌曲或唱片之間能夠滑順的銜接起來。[1]


由於電腦可以很輕易的統合各種音樂風格,使得電子舞曲是一個廣義的名詞,一般來說用來描述各種以迪斯可、浩室、鐵克諾(techno)和嘻哈為骨幹製作的混合性音樂類型。電子音樂是在1980年代從各地的夜店誕生並開始流行,其後經歷了1980年代後期的倉庫派對場景,以及之後的銳舞和迷幻浩室(acid house)風潮。到了1990年代中期,電子舞曲已經大量的出現在當代文化中,其在社會中的角色也開始在各種歷史、文化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文獻中被分析探討。電子舞曲是利用各種如合成器、擊鼓機和音序器等電子樂器所創造,並刻意強調這些樂器的獨特聲音效果,有些電子樂器也會模仿傳統共鳴樂器的聲音。電子舞曲有時也包括以舞曲風格為創作基礎,但並非是完全為了使用於舞蹈中所製作的音樂。[2]




目录






  • 1 類型


  • 2 製作技術


  • 3 重要的創作者、製作人和DJ


  • 4 資料來源


  • 5 延伸閱讀





類型



電子舞曲是由音樂媒體人士和樂迷將之分成許多不同類別,而這些類別、風格或次風格一直持續地在增加和演進。在許多舞曲類型之中,每分鐘的節拍數(BPM)是能幫助分類的方式之一。人聲的有無、現場樂器或合成樂器、鼓點節奏的模式的差異等,也能定義出不同類別的電子舞曲曲風。某些曲風類型主要是為了配合舞蹈,例如類電子(Electro)、歐陸、浩室、Trance、Hardstyle、碎拍(Breakbeat)、叢林(Jungle)、Dubstep等等。而其他較偏向實驗風格的類型則以聆聽欣賞的目的為主,包括智能舞曲(IDM)、Glitch和Trip Hop等。



製作技術


在1980年代,許多流行的電子音樂開拓了使用MIDI protocol來進行製作;這是一種能幫助擴展不同音樂相關工藝之間的互動性(interactivity)和同步性(synchronization)的新技術。到了199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的成長,電子舞曲漸漸開始以電腦為主要的製作工具。



重要的創作者、製作人和DJ


伴隨著1990年代電腦音樂科技的爆炸性成長以及設備價格的降低,電子舞曲創作者和DJ的數量急劇增加。加上硬碟錄音系統的出現,任何家用電腦的使用者都可以成為音樂創作者,也促使了成員僅有一人的「臥室樂隊」(bedroom bands)大量出現。但其中仍有許多被認定具重要地位的創作者。


在工業音樂、流行電音和其後的電子舞曲風格領域有著顯著影響力的先鋒創作者包括了Madonna、Kraftwerk、YMO、The Human League、A-ha、Pet Shop Boys、Silver Apples、Duran Duran、Daft Punk、Depeche Mode、New Order、伏爾泰咖啡館(Cabaret Voltaire)和Throbbing Gristle。在硬蕊、歡愉硬蕊和Gabber曲風中,重要的製作人和DJ包括Angerfist、Neophyte、Endymion、Scott Brown、Brisk and Ham、DJ Hixxy、Darren Styles和Mark Breeze。


也有許多的音樂家、製作人和DJ被認為有著超級巨星的地位,例如The Chainsmokers、艾维奇、Armin van Buuren、Paul van Dyk、Hardwell、David Guetta、Tiësto、Zedd、ATB、deadmau5[3]、Above & Beyond、保羅·歐肯弗德(Paul Oakenfold)、Showtek、John Digweed、Sasha、Dash Berlin、Markus Schulz、Martin Garrix、Swedish House Mafia、卡斯科(Kaskade)和費利·高士頓(Ferry Corsten)等等。他們一場演出就能獲得五位數美元的酬勞,並且在大型活動中擔任壓軸的表演工作。部分DJ有著自己的世界性電台或網路廣播節目,例如Paul van Dyk的《VONYC Sessions》、Above & Beyond的《Trance Around the World》、Armin van Buuren的《A State of Trance》和Tiësto的《Tiësto's Club Life》。


在Hardstyle風格中,Headhunterz、Showtek、Zany、Noisecontrollers、Donkey Rollers、The Prophet、Blutonium Boy、Technoboy、Tuneboy、Hardstyle Masterz、Dark Oscillators和Deepack都是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家。


在浩室、鐵克諾和鼓打貝斯類型方面,許多先鋒樂手包括Charanjit Singh、Juan Atkins、Pendulum、Derrick May、Goldie、A Guy Called Gerald、Russian sensation Sonkin、LTJ Bukem、Joey Beltram和Frankie Bones等都在今天依然持續活躍。


唯一曾獲得告示牌200排行榜第一名的電子音樂專輯是The Prodigy的《The Fat of the Land》。



資料來源





  1. ^ Butler, M.J., Unlocking the Groove: Rhythm, Meter, and Musical Design in Electronic Dance Music,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2–13, 94.


  2. ^ MTO 7.6: Butler, Turning the Beat Around


  3. ^ http://www.nytimes.com/2012/04/05/business/media/electronic-dance-genre-tempts-investors.html




延伸閱讀


  • Hewitt, Michael. Music Theory for Computer Musicians. 1st Ed. U.S. Cengage Learning, 2008. ISBN 978-1-59863-503-4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