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










































































































黄克诚 大将
黄时瑄

Huang Kecheng.jpg
黄克诚像

第十二届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

任期
1982年9月-1985年9月
第一书记
陈云
第十一届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任期
1978年12月-1982年9月
第一书记
陈云
第二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任期
1958年10月-1959年9月
前任
粟裕
继任
罗瑞卿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02-10-01)1902年10月1日
 大清湖南省永兴县
逝世
1986年12月28日(1986-12-28)(84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籍
 中国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
唐棣华(1941年結婚)
儿女
长子:黄煦次子:黄晴
长女:黄楠次女:黄梅
学历
大学
母校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
《黄克诚自述》
宗教信仰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获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服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役时间
1925年-1986年
军衔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37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55年)
参战
抗日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
第二次国共内战

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5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8)。


黄克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职,参与北伐。之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之后陆续担任中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到达陕北,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八年抗戰期间,陆续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二、四、五纵队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其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诬陷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而被撤职受迫害。“文革”后复出,任中纪委书记等。1986年,黄克诚在北京去世。




目录






  • 1 生平


    • 1.1 早期革命与红军时期


    • 1.2 抗日战争时期


    • 1.3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2 参考文献





生平



早期革命与红军时期


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出生于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贫农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随后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赴广州考入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1926年,入伍加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部,参与北伐[2],参加了攻克汉阳、汉口、鸡公山、武胜关等战斗[3]。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黄克诚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到湘南从事革命筹备活动。


1928年1月,黄克诚组织参与湘南起义,领导湖南永兴暴动,任永兴红军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4月,随朱德、陈毅进入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后改任第2路游击司令,率部返回湘南开展游击。1929年春,到国民革命军唐生智旧部做兵运工作。1930年2月,奉派前往湘鄂赣苏区,先后任红5军大队、支队政委,率部参加攻打平江、修水和阳新战斗[4]。在攻打修水时,黄克诚手持大刀、身先士卒登上云梯攻入城内[5][6]。6月,陆续担任红3军团第5军第3纵队第2支队、第8军第4师第3团政委,先后率部参加岳阳、平汉战斗和长沙战役以及红一方面军二打长沙战役。年底,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1月,黄克诚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代理师政委。4月,调任第3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6]。7月,率部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期间因保护部下免遭肃反以“AB团”为名义杀害而拒绝执行肃反委员会命令,多亏彭德怀直接干预,黄克诚险些被捕遇害[7]。同年12月,任红3军团第1师政委[6]。1932年1月,黄克诚率部参加赣州战役期间,因上级错误指挥,部队陷入重围,黄克诚果断指挥部队抗击并及时转移脱离险境[8]。3月,任红3军团第5军政治部主任,所部编入东路军进入福建作战。7月,率部参加池江及大余战斗。8月,参加水口、乐宜战役。9月,复任第3师政委。10月宁都会议后,因支持毛泽东主张而被降职,调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第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东方军入闽作战。1933年11月,任红3军团第4师政委,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9]


1934年10月,因为反围剿作战失败,黄克诚跟随红军主力长征,率红3军团第4师担任前卫参加湘江战役,掩护中央机关和后续部队顺利渡过湘江。1935年2月,任缩编后的红3军团第10团政委,率部参加土城、娄山关和二打遵义等战斗。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出任军委卫生部长[6]。1936年2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东征战役。5月,任红1军团第4师政委,率部参加西征;11月,率部参加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前排右三)同其他干部合影


1937年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同年8月,黄克诚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0]。10月,担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政委兼太南军政委员会书记,与旅长徐海东率部转战晋冀豫,开辟太行山南段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并参与指挥牛村、温汤、虒亭、张店、町店等战斗[6]


1938年9月,与代旅长杨得志率八路军第344旅发起彰南战役,出击平汉路西侧地区。1939年初,黄克诚领导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率部挺入河北、山东[11]。1940年2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委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参加磁武涉林战役,随后与国军石友三部主力发生摩擦,并歼灭对方部队。5月,率主力一部南下进入河南、安徽等地,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委[12]。8月,东进安徽东北,组建八路军第5纵队,并任司令员兼政委。10月,率主力部队驰援新四军黄桥战役,并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于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络[13]


1941年1月,黄克诚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领导苏北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4][6]。1943年后,相继参与指挥淮海1943年夏季战役、苏中1944年攻势作战,使苏北和苏中、淮南、淮北解放区联成一片。1945年4月,他发动阜宁战役,攻占阜宁。9月,指挥部队发起两淮战役,攻占淮阴、淮安[15]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5年9月14日,黄克诚向中共中央提出创建东北战略根据地的建议[6]。月底,奉命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三万五千余人进军东北,参加东北根据地的创建。1946年1月,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3月,指挥所部攻占四平、长春、齐齐哈尔等地。4月,新四军第3师主力参加第二次四平战役[16]


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主持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工作。19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1949年1月,天津战役结束后,黄克诚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17]、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提出“接管建政,安定秩序,恢复生产,进行民主改革”的工作方针。8月,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0]、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年,黄克诚在湖南长沙群众集会上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黄克诚从地方调入中央,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方勤务部部长、政委、主持建立部队后勤工作的规章制度,筹备朝鲜战争及国防建设的后勤供应工作。1954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协助彭德怀主持军委和国防部工作,实施军队精简整编和改革,调整组织机构。1955年9月,黄克诚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0]


1958年,黄克诚参与对粟裕的批判[19]。10月,黄克诚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诬陷为“反党集团”而被撤销党内、军内领导职务,在家赋闲[5]


1962年,他参加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但中途被勒令退出,此后被剥夺出席中央全会的权利。1965年,黄克诚被贬为山西省副省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0]。1975年,黄克诚被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安置在太原。1977年12月,黄克诚复出,出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0]。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克诚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组织纠正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内的冤假错案[20]


1980年11月,黄克诚发表讲话,评价与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体系,对统一中共全党的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21]


1985年9月,由于健康原因,辞去领导职务。


次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0]


黄克诚晚年著有《黄克诚自述》。



参考文献





  1. ^ 黄克诚. 黄克诚自述. 人民出版社. 1994: 9. ISBN 7-01-002042-6. 


  2. ^ 黄禹康. 大将历险记——开国大将黄克诚的传奇经历. 新华网. 2009年1月4日 [2010-06-15] (中文(简体)‎). 


  3. ^ 胡居成. 黄克诚千里奔波寻找党. 《党史纵览》. [2010-06-15] (中文(简体)‎). 


  4. ^ Domes, Jurgen. Peng Te-huai: The Man and the Image. London: C. Hurst & Company. 1985: 48. ISBN 0-905838-99-8 (英语). 


  5. ^ 5.05.1 徐焰. 黄克诚为真理十次直言. 人民网. 2001年5月21日 [2010-06-20] (中文(简体)‎). 


  6. ^ 6.06.16.26.36.46.56.6 欧阳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273–277.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简体)‎). 


  7. ^ 黄禹康. 开国大将黄克诚的传奇经历:彭德怀力挽刀下人. 中国新闻网. 2008年12月31日 [2010-06-20] (中文(简体)‎). 


  8. ^ 刘秉荣. 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四. 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出版社. 2007: 2187. ISBN 978-7-01-0065-30-4. (简体中文)


  9. ^ 周鸿、朱汉国 主编 (编). 中国二十世纪纪事本末 附卷·人物.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639. ISBN 7-209-02403-4. 


  10. ^ 10.010.110.210.310.410.5 黄克诚. 新华网. [2010-06-16] (中文(简体)‎). 


  11. ^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新华网. 2007-04-26 [2015-04-25] (中文(简体)‎). 


  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177.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简体)‎). 


  13. ^ 曹晋杰. 刘少奇在黄桥决战前后的“苏北战略”. 文史春秋. 2010, (7). 


  14. ^ 郑云华;舒健.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新四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398. ISBN 978-7-01-005094-2 (中文(简体)‎). 


  15. ^ 姚有志;李庆山. 新四军令人称奇的十大战役. 白山出版社. 2009: 344. ISBN 9787806875803 (中文(简体)‎). 


  16. ^ 杨奎松:1946年国共四平之战及其幕后. 凤凰网. 2009-08-07 [2015-04-25]. 


  17. ^ 黄克诚. 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 1949-01-15 [2015-02-19]. 


  18.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卷. 北京. 1987. 


  19. ^ 粟裕平反成功关键人物并非江泽民. 多维新闻. 2015-01-17 [2015-08-23]. 


  20. ^ 何立波. 黄克诚在中纪委. 法律教育网. 2008-11-11 [201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中文(简体)‎). 


  21. ^ 《黄克诚传》编写组. 黄克诚传.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年: 589. ISBN 978-7-5154-0177-5.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China Emblem PLA.svg
前任:
粟裕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958年10月-1959年9月
繼任:
羅瑞卿
前任:
杨尚昆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1956年11月-1959年9月
前任:
杨立三

中國人民解放軍总后方勤务部部长
1954年10月-1957年5月
繼任:
洪学智

中國人民解放軍总后方勤务部政治委员
1954年10月-1957年5月
繼任:
余秋里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Y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