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







尼克森訪華時參觀四季青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国家为過往的社會制度,在中国大陆属于一种“政社合一”组织,分为「农村人民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而以前者最为著名。农村人民公社属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徵,即农村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也是基层政权,普遍存在的时期为1958年至1984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解体,全部被乡级行政区取代。这一段时期(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善。人民公社也為「三面红旗」之一。




目录






  • 1 名稱的由來


  • 2 农村人民公社


    • 2.1 历史


    • 2.2 組織特徵




  • 3 影响


    • 3.1 正面


    • 3.2 负面


      • 3.2.1 心理学原因




    • 3.3 社队企业




  • 4 城市人民公社


  • 5 相关书籍


  • 6 参考文献


    • 6.1 引用


    • 6.2 来源




  • 7 外部链接


  • 8 参见





名稱的由來


“人民公社”这个名词,就是刘少奇与另外几个领导人在闲聊中产生的,据刘1958年11月7日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回忆,大致是1958年4月,在赴广州的火车上,刘与周恩来、陆定一(时任中宣部部长)、邓力群闲聊,“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到共产主义”,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又讲了半工半读与生活集体化,并要北京和天津先搞试验[1]。1958年8月上旬,毛澤東到河北、河南與山东等地视察,与当地的负责人谈到“小社”併“大社”的问题。毛泽东说道:“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


毛还總結“人民公社”的特点:“一曰大,二曰公”。在山东时,当地负责人询问“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四處響起“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等的口號,而「人民公社好」被人民網評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2]



农村人民公社



历史




10周年國慶的銀川遊行標語“人民公社萬歲”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而成,一般一乡建立一社。1958年6月,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3]。1958年9月,蚂蚁岛人民公社成立[4]


195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武漢召開,决定把決策中心由公社轉回到生產一級,作為核算、收稅和分配收入的基本單位,不再強調吃飯不要錢,工資重新按勞動量和所掙工分支付。1960年,農業危機加劇,公社權力又進一步分散到平均20-40戶組成的生產隊,作為基本單位。自留地發還,食堂解散。到1962年,因為規模縮小,公社數目從大約24000個增加到74000個。[5]


1962年起,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以生产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制度。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按照各人所得劳动工分取得劳动报酬。此外,社员可种植少量自留地和经营少量家庭副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人民公社制度下存在的平均主义和社员缺少经营自主权的状况,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建立乡级行政区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基层政权机构和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分开设立。至此,以“政社合一”和集体统一经营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遂告解体。1984年底,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大部分完成了由社到乡的转变,仅有少数仍存在。


2009年初,号称“中国仅存的人民公社”的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进行2008年分红,共向12,000多社员发放近7,000万元,人均分红6,000元左右。周家庄乡1949年创办互助组,1952年建合作社,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建农工商合作社。自1952年至今,合作社始终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仍然采用工分制,已有55年历史[6]



組織特徵


典型的人民公社由幾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即集體農莊)合併而成,有的公社像「區」那麼大,較小的大致相當於一個「鄉」,有4-5千戶。公社包括地方政府的各種職能,包括公安、貿易、財政、稅收、會計及計劃工作,都受黨的控制。公社分為生產大隊,大隊又分為生產隊,生產隊相當於以前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也許包括半個村落。自留地被收回,私有物件小至鍋、盆、桌、椅都要交公。[7]


所有勞力都受控制,每人每月要工作28天,婦女也有工作,兒童都送去日託,以提高工作效率。農民一度在大食堂吃飯,企圖建立按需要免費供應食物和必須品的制度。公社期望能喚起農民的主動精神,建立自給自足的地方性社會。[8]




农民集体在食堂吃饭


農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組織,是中國大陸社會主義社會在農村中的基層單位。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單位是生產隊。根據各地方不同的情況,人民公社的組織,可以是兩級,即公社和生產隊;也可以是三級,即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


在人民公社內,農民的衣食住行都在公社控制之下,公社是農民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實體。每一個農民被編入一個小組;一定數量的小組編成生产隊;生产队之上為大隊,大概相當於今日的行政村;大隊之上是人民公社,相等於镇或乡的規模。國家每年都為每個公社下達生產任務指標,公社將指標逐層下達,農民所有生產由國家計劃及統一收購,農民所需的商品則由國家分配,所謂的「統購統銷」的制度。所有的生產過程由集體支配,非農民個人決定的。農民所得是由工分決定,工分的價值是整隊大隊減去上繳國家及公社福利開支的平均數。



影响



正面




人民公社社员在公社食堂免费吃饭。粮食储备被吃光后,公社食堂也随之解散。




人民公社育幼院



  • 农村教育、医疗、公益事业与福利

  • 大水利建设

  • 乡镇企业

  • 农业科技

  • 农村商业


  • 民兵组织与国防

  • 农村社会化



负面


  • 農民工作過度

人民公社使農民都工作過度,筋疲力盡。平均主義的工資制度,即按需計酬,降低了勞動生產率。


  • 挫低勞動積極性

由于没有直接反馈,集体化生产挫低了人們的積極性,管理不善,歸於失敗。


  • 导致食品短缺

人民食堂需要将农民私有的粮食全部收缴,统一烹调之后再按需分配给所有公社社员。有人將之形象化地稱為吃大锅饭。然而,由于大量浪费,公社食堂有限的粮食储备被迅速消耗完毕,导致了随后的食品短缺。



  • 内卷化(過密化)

  • 經濟倒退


1960年後,經濟倒退,工業停頓,交通運輸癱瘓,196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可能下降了1/3,普遍營養不良,有人餓死。[9]



  • 贫富差距依照与权力中心的距离而产生

  • 由於農民所得並不直接與個人付出成正比,出現所謂「平均主義」的風氣。



心理学原因


类似于苏联农业集体化后的产量下降。耕种公地的结果是农民们没有直接的责任感,生产积极性不高,发生了社会懈怠现象[10]。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工作已湮没在团体之中,就会在团体中懈怠下来[10]。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实行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社队企业


人民公社产生了社队企业,也就是乡镇企业的前身。当时的模式是國有大型企业满足国家计划之外,多余生产的产品就近销售到附近企业,其中包括社队企业,包括如电子产品、机床、钢铁等。透过小型社队企业自行组装及研制可适应当地的型号,在70年代农业机械化时期,同一型拖拉机在全国范围内共有上百种适用于不同地形的型号。社会企业还搞“五小企业”,自制各类轻工业产品,土洋结合。



城市人民公社



相关书籍


《人民公社好》封面.jpg


  • 《人民公社好》

  • 《文革那些事儿》



参考文献



引用





  1. ^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731—732页


  2. ^ “人民公社好”


  3. ^ 李漠. 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小康》. 2007年11月22日 [2010-06-13] (中文(中国大陆)‎). 


  4. ^ 黄雷. 蚂蚁岛: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浙江画报. 2007-08-07 [201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9) (中文(中国大陆)‎). 


  5. ^ Fairbank:《美國與中國》,頁302。


  6. ^ 中国仅存人民公社年底分红. 河北青年报. [2009-01-15] (中文(中国大陆)‎). 


  7. ^ Fairbank:《美國與中國》,頁301-302。


  8. ^ Fairbank:《美國與中國》,頁302。


  9. ^ Fairbank:《美國與中國》,頁302-303。


  10. ^ 10.010.1 黄希庭. 第四节 社会影响.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07204531.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书籍


  • J. King Fairbank(費正清)著,張理京 譯:《美國與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 徐明旭:《陰謀與虔誠》.




外部链接







  • 割資本主義尾巴,南方網


参见




  • 公社

  • 三面红旗

  • 一大二公


  • 生产大队、生产队

  • 割资本主义尾巴

  • 農業生產合作社

  • 無條件基本收入

  • 苏联农业集体化

  • 基布兹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澳門輕軌系統

水泉澳邨

Indian Fores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