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Multi tool use
![]() | |
賽事資訊 | |
---|---|
主辦國 | ![]() ![]() ![]() ![]() |
日期 | 3月2日至3月19日 |
隊伍 | 16 (來自 4 大洲) |
衛冕冠軍 | ![]() |
最終成績 | |
冠軍![]() |
![]() |
亞軍![]() |
![]() |
季軍![]() |
![]() |
殿軍 | ![]() |
賽事統計 | |
比賽場次 | 39 |
觀眾 | 781,429 (每場平均20,037 ) |
最有價值球員 | ![]() |
← 2009 2017 → |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2013 World Baseball Classic)即第三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於2013年3月舉行。本屆賽事與前兩屆不同之處在於首度進行會前資格賽。多明尼加在冠軍賽最終以3比0擊敗同樣來自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獲得隊史上首次的經典賽冠軍,也是經典賽三屆以來首次以8戰全勝的戰績獲得冠軍的隊伍。
目录
1 賽事規定
2 比賽場地
3 參賽隊伍
4 預賽
4.1 A組
4.2 B組
4.3 C組
4.4 D組
5 複賽
5.1 第一組
5.2 第二組
6 決賽
6.1 準決賽
6.2 決賽
7 最終排名
8 全明星隊
9 各項數據排行
9.1 打者
9.2 投手
10 觀眾人數
10.1 第一輪
10.2 第二輪
10.3 決賽
11 衝突
12 參見
13 参考资料
14 註記
15 外部連結
賽事規定
- 1.採用指定打擊制。
- 2.若比賽進行完12局後仍不分勝負,則從第13局起採取突破僵局制,無人出局即讓前兩棒打者直接站上一、二壘。
- 3.兩隊若於五局差距達15分,或於七局差距達10分,則可由主審裁定提前結束比賽。
- 4.第一輪投手一場最多用球數為65球,第二輪為80球,準決賽和決賽為95球。若投手在面對該打者中時達到限制用球數,則可完成此次打席後下場。
- 5.隊伍需在賽前預告先發投手。
- 6.若全壘打球有爭議,可由電視轉播輔助判決。
- 7.若分組戰績相同,則依序由勝負關係、對戰優質率1、自責分率2、團隊打擊率、擲銅板決定。
- 8.投手投滿50球以上,必須強制休息4天,投滿30球以上則必須休息1天。而連續兩天出賽雖均未滿30球,也必須休息1天。
1此處的計算公式為(所比較隊伍的得分÷總進攻局數)−(所比較隊伍的失分÷總守備局數)
2此處的計算公式為(所比較隊伍的責任得分÷總進攻局數)−(所比較隊伍的責任失分÷總守備局數)[1]
比賽場地
A組 – ![]() |
B組 – ![]() |
C組 – ![]() |
D組 – ![]() |
---|---|---|---|
福岡巨蛋 |
臺中市洲際棒球場 |
席然畢松球場 |
Chase Field |
容納人數: 38,561 |
容納人數: 20,035 |
容納人數: 18,000 |
容納人數: 48,633 |
![]() |
|||
D組 – ![]() |
複賽第1組 – ![]() |
複賽第2組 – ![]() |
決賽 – ![]() |
Salt River Fields at Talking Stick |
東京巨蛋 |
馬林魚棒球場 |
AT&T球場 |
容納人數: 11,000 |
容納人數: 42,000 |
容納人數: 36,742 |
容納人數: 41,915 |
![]() |
![]() |
![]() |
參賽隊伍
A組 |
B組 |
C組 |
D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中華民國(臺灣)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壓力,被迫使用
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國際運動賽事,而國際組織,如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也因政治因素稱呼中華民國為中華台北(詳見中華台北),至今臺灣海峽兩岸對於主權仍有爭議,請參見海峽兩岸關係。
第2屆冠亞軍 日本、
韩国複賽被編入同一組,此賽制確保
美國在準決賽前不會遭遇
日本、
韩国、
古巴3隊。
預賽
- 以下背景色所代表的意義:
- 1.晉級第二輪複賽的隊伍與取得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會內賽資格
- 2.淘汰,但取得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會內賽資格
- 3.淘汰,並且是分組最後一名,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必須從資格賽打起
- 1.晉級第二輪複賽的隊伍與取得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會內賽資格
A組
預賽A組MVP |
所屬球隊 |
---|---|
![]() |
![]() |
排名 |
隊伍 |
勝 |
敗 |
得分 |
失分 |
決勝局 |
---|---|---|---|---|---|---|
1 |
![]() |
3 | 0 | 23 | 5 | – |
2 |
![]() |
2 | 1 | 13 | 11 | – |
3 |
![]() |
1 | 2 | 7 | 19 | – |
4 |
![]() |
0 | 3 | 7 | 15 | – |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2日 19:00 |
![]() |
5–3 |
![]() |
9 |
福岡巨蛋 |
3:20 |
28,181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3日 12:30 |
![]() |
5–2 |
![]() |
9 |
福岡巨蛋 |
3:22 |
4,003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3日 19:00 |
![]() |
2–5 |
![]() |
9 |
福岡巨蛋 |
2:57 |
13,891 |
比賽總記錄 |
3月4日 16:30 |
![]() |
0–12 |
![]() |
7 |
福岡巨蛋 |
2:38 |
3,123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5日 17:00 |
![]() |
2–5 |
![]() |
9 |
福岡巨蛋 |
3:12 |
3,110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6日 19:00 |
![]() |
3–6 |
![]() |
9 |
福岡巨蛋 |
3:39 |
26,860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B組
預賽B組MVP |
所屬球隊 |
---|---|
![]() |
![]() |
排名 |
隊伍 |
勝 |
敗 |
得分 |
失分 |
決勝局 |
---|---|---|---|---|---|---|
1 |
![]() |
2 | 1 | 14 | 7 | 1 – 1 , TQB:(10/17)-(6/17)=+0.235 |
2 |
![]() |
2 | 1 | 12 | 9 | 1 – 1 , TQB:(8/17)-(8/17)=0.000 |
3 |
![]() |
2 | 1 | 9 | 7 | 1 – 1 , TQB:(3/17)-(7/17)=-0.235 |
4 |
![]() |
0 | 3 | 2 | 14 | – |
- 註1:
中華台北2、
荷蘭、
韩国這三隊間的勝負關係皆為2勝1敗。
- 註2:接著在戰績互咬的隊伍比較其對戰優質率(或稱作得失分率):TQB(Team's Quality Balance),其公式為:(得分÷總進攻局數)-(失分÷總守備局數)
中華台北3在17局的進攻中得到10分(8局;從荷蘭手中拿8分,9局;從韓國手中拿2分);在17局的守備中損失6分(9局;被荷蘭得3分,8局;被韓國得3分)。TQB=(10÷17)-(6÷17)=+0.235
荷蘭在17局的進攻中得到8分(8局;從韓國手中拿5分,9局;從中華臺北手中拿3分);在17局的守備中損失8分(9局;被韓國得0分,8局;被中華臺北得8分)。TQB=(8÷17)-(8÷17)=0.000
韩国在17局的進攻中得到3分(9局;從荷蘭手中拿0分,8局;從中華臺北手中拿3分);在17局的守備中損失7分(8局;被荷蘭得5分,9局;被中華臺北得2分)。TQB=(3÷17)-(7÷17)=-0.235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2日 12:30 |
![]() |
1–4 |
![]() |
9 |
臺中市洲際棒球場 |
2:53 |
20,035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2日 19:30 |
![]() |
0–5 |
![]() |
9 |
臺中市洲際棒球場 |
3:24 |
1,085 |
比賽總記錄 |
3月3日 14:30 |
![]() |
3–8 |
![]() |
9 |
臺中市洲際棒球場 |
3:09 |
22,689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4日 18:30 |
![]() |
6–0 |
![]() |
9 |
臺中市洲際棒球場 |
3:31 |
1,481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5日 12:30 |
![]() |
1–4 |
![]() |
9 |
臺中市洲際棒球場 |
2:50 |
1,113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5日 19:30 |
![]() |
2–3 |
![]() |
9 |
臺中市洲際棒球場 |
3:27 |
23,431 |
比賽總記錄 |
中華民國(台灣)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壓力,被迫使用
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國際運動賽事,而國際組織,如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也因政治因素稱呼中華民國為中華台北(詳見中華台北),至今兩岸對於主權仍有爭議,請參見海峽兩岸關係。
C組
預賽C組MVP |
所屬球隊 |
---|---|
![]() |
![]() |
排名 |
隊伍 |
勝 |
敗 |
得分 |
失分 |
決勝局 |
---|---|---|---|---|---|---|
1 |
![]() |
3 | 0 | 19 | 8 | – |
2 |
![]() |
2 | 1 | 11 | 7 | – |
3 |
![]() |
1 | 2 | 17 | 21 | – |
4 |
![]() |
0 | 3 | 9 | 20 | – |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7日 19:30 |
![]() |
3–9 |
![]() |
9 |
席然畢松球場 |
3:55 |
15,055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8日 18:30 |
![]() |
0–3 |
![]() |
9 |
席然畢松球場 |
3:05 |
14,974 |
比賽總記錄 |
3月9日 12:00 |
![]() |
6–3 |
![]() |
9 |
席然畢松球場 |
3:47 |
13,412 |
比賽總紀錄 |
3月9日 18:30 |
![]() |
6–3 |
![]() |
9 |
席然畢松球場 |
3:35 |
18,800 |
比賽總紀錄[失效連結] |
3月10日 12:30 |
![]() |
6–11 |
![]() |
9 |
席然畢松球場 |
3:59 |
13,395 |
比賽總紀錄[失效連結] |
3月10日 19:30 |
![]() |
4–2 |
![]() |
9 |
席然畢松球場 |
3:41 |
19,413 |
比賽總記錄 |
D組
- 本段所敘述的時間以北美山區時區(UTC-7)為準。
預賽D組MVP |
所屬球隊 |
---|---|
![]() |
![]() |
排名 |
隊伍 |
勝 |
敗 |
得分 |
失分 |
決勝局 |
---|---|---|---|---|---|---|
1 |
![]() |
2 | 1 | 17 | 11 | 1–0,美國與義大利之間勝負關係 |
2 |
![]() |
2 | 1 | 22 | 15 | 0–1,美國與義大利之間勝負關係 |
3 |
![]() |
1 | 2 | 18 | 26 | 1–0,加拿大與墨西哥之間勝負關係 |
4 |
![]() |
1 | 2 | 13 | 18 | 0–1,加拿大與墨西哥之間勝負關係 |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7日 13:00 |
![]() |
6–5 |
![]() |
9 |
Salt River Fields at Talking Stick |
3:41 |
4,478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8日 12:30 |
![]() |
4–14 |
![]() |
8 |
Chase Field[2][note 1] |
3:27 |
5,140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8日 19:00 |
![]() |
5–2 |
![]() |
9 |
Chase Field |
3:29 |
44,256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9日 12:30 |
![]() |
10–3 |
![]() |
9 |
Chase Field |
3:44 |
19,581 |
比賽總記錄 |
3月9日 19:00 |
![]() |
6–2 |
![]() |
9 |
Chase Field |
3:21 |
19,303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10日 13:00 |
![]() |
9–4 |
![]() |
9 |
Chase Field |
3:18 |
22,425 |
比賽總記錄 |
複賽
第一組

東京巨蛋棒球場外持國旗與看板為臺灣加油的球迷們
|
預賽 |
資格賽 |
種子排序賽 |
|||||||||||
|
|
|
|
|
|
|
|
|
|
|
|
|
|
|
B2 |
![]() |
6 |
|
|||||||||||
A1 |
![]() |
2 |
|
|||||||||||
|
W2 |
![]() |
16 |
|
||||||||||
|
W1 |
![]() |
4 |
|
||||||||||
A2 |
![]() |
4 |
||||||||||||
B1 |
![]() |
3 |
|
|||||||||||
|
W5 |
![]() |
6 |
2 |
||||||||||
|
W4 |
![]() |
10 |
1 |
||||||||||
L2 |
![]() |
0 |
|
|||||||||||
L1 |
![]() |
14 |
|
|||||||||||
|
W3 |
![]() |
6 |
|||||||||||
|
L4 |
![]() |
7 |
|
||||||||||
複賽第一組MVP |
所屬球隊 |
---|---|
![]() |
![]() |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8日12:00 |
荷蘭 ![]() |
6–2 |
![]() |
9 |
東京巨蛋 |
3:38 |
38,588 |
比賽總紀錄[失效連結] |
3月8日19:00 |
日本 ![]() |
4–3 |
![]() |
10 |
東京巨蛋 |
4:47 |
43,527 |
比賽總紀錄[失效連結] |
3月9日19:00 |
中華台北 ![]() |
0–14 |
![]() |
7 |
東京巨蛋 |
2:43 |
12,884 |
比賽總紀錄[失效連結] |
3月10日19:00 |
日本 ![]() |
16–4 |
![]() |
7 |
東京巨蛋 |
2:53 |
37,745 |
比賽總紀錄[失效連結] |
3月11日19:00 |
古巴 ![]() |
6–7 |
![]() |
9 |
東京巨蛋 |
3:52 |
7,613 |
比賽總紀錄 |
3月12日19:00 |
荷蘭 ![]() |
6–10 |
![]() |
9 |
東京巨蛋 |
3:30 |
30,301 |
比賽總紀錄[失效連結] |
1、2、3、4 中華民國(台灣)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壓力,被迫使用
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國際運動賽事,而國際組織,如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也因政治因素稱呼中華民國為中華台北(詳見中華台北),至今兩岸對於主權仍有爭議,請參見海峽兩岸關係。
第二組
|
預賽 |
資格賽 |
種子排序賽 |
|||||||||||
|
|
|
|
|
|
|
|
|
|
|
|
|
|
|
D2 |
![]() |
4 |
|
|||||||||||
C1 |
![]() |
5 |
|
|||||||||||
|
W1 |
![]() |
3 |
|
||||||||||
|
W2 |
![]() |
1 |
|
||||||||||
C2 |
![]() |
1 |
||||||||||||
D1 |
![]() |
7 |
|
|||||||||||
|
W5 |
![]() |
0 |
2 |
||||||||||
|
W4 |
![]() |
2 |
1 |
||||||||||
L1 |
![]() |
3 |
|
|||||||||||
L2 |
![]() |
4 |
|
|||||||||||
|
W3 |
![]() |
4 |
|||||||||||
|
L4 |
![]() |
3 |
|
||||||||||
複賽第二組MVP |
所屬球隊 |
---|---|
![]() |
![]() |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12日13:00 |
義大利 ![]() |
4–5 |
![]() |
9 |
馬林魚棒球場 |
3:17 |
14,482 |
比賽總記錄 |
3月12日20:00 |
波多黎各 ![]() |
1–7 |
![]() |
9 |
馬林魚棒球場 |
3:22 |
32,872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13日19:00 |
義大利 ![]() |
3–4 |
![]() |
9 |
馬林魚棒球場 |
3:46 |
25,787 |
比賽總記錄 |
3月14日19:00 |
多米尼加 ![]() |
3–1 |
![]() |
9 |
馬林魚棒球場 |
3:17 |
34,366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15日19:00 |
波多黎各 ![]() |
4–3 |
![]() |
9 |
馬林魚棒球場 |
3:24 |
19,762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16日13:00 |
波多黎各 ![]() |
0–2 |
![]() |
9 |
馬林魚棒球場 |
2:58 |
25,846 |
比賽總記錄 |
決賽
- 所有時間皆為太平洋時區(UTC-7)。
準決賽 |
決賽 |
||||||||
2R |
![]() |
3 |
|||||||
1W |
![]() |
1 |
|||||||
SF1W |
![]() |
0 |
|||||||
SF2W |
![]() |
3 |
|||||||
1R |
![]() |
1 |
|||||||
2W |
![]() |
4 |
|||||||
決賽MVP |
所屬球隊 |
---|---|
![]() |
![]() |
準決賽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17日18:00 |
波多黎各 ![]() |
3–1 |
![]() |
9 |
AT&T球場 |
3:27 |
33,683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3月18日18:00 |
荷蘭 ![]() |
1–4 |
![]() |
9 |
AT&T球場 |
3:09 |
27,527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決賽
日期 |
客場球隊 |
比數 |
主場球隊 |
守備局數 |
球場 |
時間 |
觀眾 |
交戰記錄 |
---|---|---|---|---|---|---|---|---|
3月19日17:00 |
![]() |
0–3 |
![]() |
9 |
AT&T球場 |
3:06 |
35,073 |
比賽總記錄[失效連結] |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冠軍 |
---|
![]() 多明尼加 第一次奪冠 |
最終排名
|
1 中華民國(台灣)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壓力,被迫使用
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國際運動賽事,而國際組織,如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也因政治因素稱呼中華民國為中華台北(詳見中華台北),至今兩岸對於主權仍有爭議,請參見海峽兩岸關係。
全明星隊
守位 | 獲選球員 | 所屬球隊 |
---|---|---|
MVP |
![]() |
![]() |
捕手 |
![]() |
![]() |
一壘手 |
![]() |
![]() |
二壘手 |
![]() |
![]() |
游擊手 |
![]() |
![]() |
三壘手 |
![]() |
![]() |
外野手 |
![]() |
![]() |
![]() |
![]() |
|
![]() |
![]() |
|
指定打擊 |
![]() |
![]() |
投手 |
![]() |
![]() |
![]() |
![]() |
|
![]() |
![]() |
各項數據排行
|
數據 | 姓名 | 成績 |
---|---|---|
打擊率 | ![]() |
.727 |
安打 | ![]() |
15 |
得分 | ![]() |
10 |
全壘打1 |
![]() ![]() |
3 |
打點 | ![]() |
10 |
被保送 |
![]() |
9 |
被三振2 |
![]() ![]() ![]() |
8 |
盜壘 | ![]() |
3 |
盜壘失敗3 |
![]() ![]() |
2 |
上壘率 | ![]() |
.769 |
長打率 | ![]() |
1.273 |
OPS | ![]() |
2.042 |
出賽 | 5球員並列 | 9 |
打數 | ![]() |
35 |
壘打數 | ![]() |
25 |
投手
數據 | 姓名 | 成績 |
---|---|---|
勝投 | ![]() |
3 |
敗投 | 39球員並列 | 1 |
救援成功 | ![]() |
7 |
投球局數 | ![]() |
15.0 |
被安打 |
![]() |
17 |
失分 | ![]() |
9 |
自責分 | ![]() ![]() |
8 |
被全壘打 |
![]() |
3 |
觸身球 | 5球員並列 | 2 |
防禦率 | 15球員並列 | 0.00 |
保送 | ![]() |
6 |
三振 | ![]() |
18 |
被上壘率 | ![]() |
0.00 |
中繼成功 | ![]() |
4 |
出賽 | ![]() |
8 |
先發出賽 | 5球員並列 | 3 |
後援完成比賽 | ![]() |
8 |
1Jose Abreu累積25打數,Alfredo Despaigne累積18打數。
2Alejandro De Aza累積24打數,Edwin Encarnacion累積28打數,Jonathan Schoop累積28打數。
3Hanley Ramirez沒有盜壘成功,內川聖一有1次盜壘成功。
觀眾人數
總觀眾人數:781,429人(平均20,037人; 入座率59.5%)
第一輪
359,234人(平均14,968人; 入座率50.2%)
- A組 – 79,168人(平均13,195人; 入座率34.2%)
- B組 – 69,834人(平均11,639人; 入座率58.2%)
- C組 – 95,049人(平均15,842人; 入座率86.7%)
- D組 – 115,183人(平均19,197人; 入座率45.3%)
- Chase Field – 110,705人(平均22,141人; 入座率45.5%)
- Salt River Fields at Talking Stick – 4,478人(平均4,478人; 入座率40.7%)
第二輪
325,282人(平均27,107人; 入座率68.8%)
- 第一組 – 170,658人(平均28,443人; 入座率67.7%)
- 第二組 – 154,624人(平均25,771人; 入座率70.1%)
決賽
96,913人(平均32,304人; 入座率77.1%)
- 準決賽 – 61,210人(平均30,605人; 入座率73.0%)
- 決賽 – 35,703人(平均35,703人; 入座率85.2%)
衝突
本屆賽事突發了一場嚴重衝突,即加拿大、墨西哥的交戰中,加拿大首名打者羅賓森於球隊9:3領先時突襲短打上壘,墨西哥三壘手L.克魯茲惱怒的吼著要投手黎昂投觸身球砸下一棒托索尼;黎昂真的照辦擊中打者背部,托索尼走向投手丘欲向投手理論,此刻兩隊球員全部衝進場中,進而發生多起鬥毆,墨西哥球迷甚至以寶特瓶、棒球攻擊加拿大隊的教練、球員,最終共有7人遭驅逐出場。
參見
-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
参考资料
^ WBC/WBC規定第13局開始「突破僵局」. Nownews. 2013-01-31 [2013-01-31].
^ Weather concerns move Canada-Italy to Chase Field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4-12
註記
^ 比賽原定於Salt River Fields at Talking Stick開打,但因為潛在的惡劣天氣而移到Chase Field。
外部連結
- 世界棒球經典賽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繁体中文)
|
|
zC6 7r,Bfmz,WCbe jBCGjp3Tn1,T7TF2GV,Y5lx21C22z0r,xUPZxB3mBgWcT WFYPe XeIsaJ6eSSot2ez7HG,5r,Wvs9BXv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