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基學院
本条目的引用需要进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2018年5月17日) |
坐标:22°24′50″N 114°12′34″E / 22.413997°N 114.209439°E / 22.413997; 114.209439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崇基學院 | |
---|---|
Chung Chi College | |
崇基學院校徽 | |
校训 | 止於至善 |
创建时间 | 1951年 |
学校类型 | 公立 |
宗教背景 | 基督教 |
校長 | 段崇智教授 |
院長 | 方永平教授 |
校址 | 香港新界沙田區馬料水 |
校區 | 郊區 |
機構級別 | 書院 |
隶属 | 香港中文大學 |
网站 | www.ccc.cuhk.edu.hk |
崇基學院(英语:Chung Chi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學九家書院之一,也是其中一家創校書院及規模最大的書院,依據基督教之傳統,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為主要之授課語言,本教導青年發揚基督精神,研習高深學術,促進研究工作,並培養社會有用人才為宗旨。崇基學院校園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公路十一咪半東北之山谷。
崇基學院的校訓是「止於至善」,和其他幾家書院不同之處,除了學院本身的基督教背景,就是學院範圍內的禮拜堂和設有神學院。崇基禮拜堂更是在香港大專界中獨有的座地式教堂。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只有崇基學院附有音樂及神學課程。[1]
2016/2017年度學院共有學生3,147人,其中男佔1,448人,女佔1,699人,學生大多為本港居民,亦有少數學生來自中國大陸或海外各地,並有153名海外交換生於本學院交流。[1]
目录
1 學院辨識
1.1 校名
1.2 校訓
1.3 校徽
1.4 校歌
2 歷史
2.1 繼承十三間基督教大學
2.2 校園發展史
2.3 成立香港中文大學
3 行政架構
4 歷任校長及院長
5 學院與學系
6 崇基學院神學院
7 校牧室
7.1 歷任校牧
7.1.1 榮譽助理校牧
7.2 崇基學院禮拜堂
8 學生會會歌
9 級社
10 校園設施
10.1 禮拜堂
10.2 教學/行政大樓
10.3 圖書館
10.4 運動設施
10.5 餐廳
10.6 學生宿舍
10.6.1 18/19年度宿分通脹事件
10.7 教職員宿舍
10.8 地標
10.8.1 牌樓
10.8.2 校湖
10.8.3 雕塑
10.8.4 其它地標
10.9 其它設施
11 知名校友
12 注釋
13 參考文獻
14 外部連結
學院辨識
校名
崇基學院旨在繼承國內十三間基督教大學之辦學使命;本「崇奉基督」之精神,命名「崇基學院」[註 1]。「崇基」亦兼含「崇高基礎」之意。[2]
校訓
崇基學院校訓為「止於至善」,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2]
校徽
崇基校徽由圖案和文字組成,圖案上方為校名「崇基」二字,下方為校訓「止於至善」四字,兩者俱為小篆。校徽圖案取材自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之圖案。[2]
校歌
校歌歌詞寫於1952年。歌詞内容宣述創校的時代使命,並勉勵學子志學勤修,本著基督的精神與校訓「止於至善」的精神,融合中西學術,以發揚文化、匡時救世為己任。[3](試聽「崇基學院校歌」可參閱此處。[4])
- 崇基學院校歌 (H. S. Thompson 曲、謝扶雅詞)
南天海嵎,四方人士,同興此學府。
崇奉基督,勵志篤行,修業勤是務。
漫漫長夜,屹立明燈,使命莫辜負。
學成致用,挽救狂瀾,靈光照寰宇。
神州學術,源遠流長,數典不忘祖。
自由民主,嘉誼友邦,協力相互助。
中西結晶,增益文明,聖教宏其緒。
濟濟菁英,天降大任,至善勉同赴。
歷史
繼承十三間基督教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的聖壇兩旁懸掛著前中國(1951年前)十三間基督教大學的校徽木刻。這「十三校徽」代表崇基學院之創立乃繼承國內十三間基督教大學的辦學使命。另外,崇基行政樓側小廣場前亦種植了紫薇十三株(「十三紫薇」)以為象徵。[5]
之江大學(1845年成立)
華中大學(1871年成立)
華西大學(1871年成立,前校長馬臨的母校)
上海聖约翰大學(1879年成立)
嶺南大學(1888年成立)
金陵大學(1888年成立,前校長李卓敏的母校)
東吳大學 (蘇州)(1900年成立)
齊魯大學(1904年成立)
滬江大學(1906年成立)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1908年成立)
金陵女子大學(1913年成立)
福建協和大學(1915年成立)
燕京大學(1919年成立)
溯自1950年,所有中國國內之基督教大學均經中國政府先後接管,香港各基督教教會代表,認為需要在香港創辦一所以中文為主之基督教高等學府,於是在1951年10月創立崇基學院,以繼承國內既往基督教大學悠久優良傳統的使命,並於1955年依照香港政府法例註冊成立。[6][7]
校園發展史
崇基學院創辦之初,僅有學生63人,借用聖約翰座堂及聖保羅男女中學上課。其後乃租賃堅道房舍及下亞厘畢道之聖公會霍約瑟紀念堂(2007年命名為明華神學院莫慶堯樓)為校址。此項發展乃得美國之「亞洲區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紐約之「嶺南大學基金委員會」(今稱嶺南基金會)與英國倫敦之「亞洲基督教大學協會」之經濟資助,而告達成者,香港各界人士及教會之經濟支援,亦有增無已。[7]
1955年春,香港政府在新界馬料水撥贈七幅土地,面積共計10英畝,並於其增建火車站(現名為大學站)。
1955年4月,凌道揚校長向政府申請租貸在毗連崇基新校址七幅土地間的30英畝地為造林之用。港督葛量洪以凌校長為著名農林學家(凌校長是中國植樹節的發起人,曾幫助孫中山先生擬定《建國方略》中的林政計劃),反建議將300英畝土地租予崇基,劃作崇基的植林區,讓學院和同學開墾荒山造林。這300英畝的土地大約相當於現在中文大學的地契範圍。凌校長曾僱人於山頂,以白色石塊砌成「崇基」兩個大字,所以中大的山頭一度被稱呼為「崇基山」。[8][9]
1955年9月,崇基向馬料水村民買入鹹田、荒壩與水田,用以興建運動場。[8]
1956年11月,崇基學院的兩座教學樓、圖書館、禮堂兼膳堂、及臨時學生宿舍落成,崇基正式搬遷至馬料水谷永久校址。[9]
1957年,崇基學院購買鄰近馬料水村的土地以擴展,並於粉嶺龍躍頭與軍地之間購入雙倍原有農地面積之土地,興建馬料水新村以安置原來馬料水村村民。馬料水新村於1962年落成。[7][6][9]
1963年尾,崇基學院交出崇基山農植墾林區給新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發展。翌年展開爆破工程,至於1969年完成,崇基山的高度由170米削減至140米,並平整出4個平台:新亞書院、聯合書院、百萬大道,以及士林路一帶教職員宿舍。
1970年,崇基獲龐萬倫牧師贈小道風山土地(位於沙田道風山路和銅鑼灣山路之間),並擬與嘉年地產合作,將小道風山發展成退休教職員宿舍及私人住宅(而補地價交易在1982年完成);但後來嘉年倒閉,地盤發展權由新鴻基地產購入(同時修訂發展條款,崇基不會獲任何住宅單位),發展成曉翠山莊,於1994年發售,1977年大學集權後最後一塊由崇基持有的土地終告易手,但崇基亦因而得到一筆為數不少的院務資金,在加建學生福利設施時所需捐助較其他書院少。
成立香港中文大學
1957年,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組成中文專上學生協會,目的在促進中文高等教育之發展及獲得政府之承認為專上學院。1959年,香港政府批准專上學校條例。崇基學院乃立即申請註冊,於1963年初經政府批准。
1962年,香港政府任命一委員會,負責對成立一所中文大學提供建議。1963年4月,委員會發表報告書,並建議在香港設立一所聯合型大學,以崇基、新亞、聯合三間學院為基本成員。1963年6月24日港督委派新大學臨時校董會,關祖堯議員擔任主席,協助政府實施委員會之建議。
1963年10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崇基成為三成員學院之一。1963年尾,崇基交出崇基山植林區予大學本部作發展之用。
首屆學位考試於1964年春舉行。 大學首畢業生,於1964年10月分別授予學位及文憑。碩士學位於1967年10月頒授。[6]
行政架構
- 校董會 [10]
|
|
|
歷任校長及院長
- 1977年中大改制前
- 校長:
- 第1任:李應林教授(1951-1954)
- 第2任:凌道揚教授(1955-1960,其後亦為聯合書院第二任院長(1960-1963))
- 第3任:容啟東教授(1960-1975)
- 第4任:雷恩教授(1975-1976)
- 第5任:譚尚渭教授(1976-1977)
- 1977年中大改制後
- 院長:
- 第5任:譚尚渭教授(1977-1981)
- 第6任:傅元國教授(1981-1988)
- 第7任:譚尚渭教授(1988-1990)
- 第8任:沈宣仁教授(1990-1994)
- 第9任:李沛良教授(1994-2004,其後亦為伍宜孫書院第一任院長(2006-2017))
- 第10任:梁元生教授(2004-2014)
- 第11任:陳偉光教授(2014-2015)
- 第12任:方永平教授(2016- )
學院與學系
崇基學院共分61學系,提供約54項主修課程及46項副修課程。學生必須分屬香港中文大學八個學術學院中,包括: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及法律學院。崇基學院是香港中文大學唯一提供神學以及音樂這兩個科目的書院。
崇基學院神學院
參見: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校牧室
崇基學校的校牧室是香港中文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獨有的。憲章上列明校牧的職責是:負責主領校內之宗教活動;協助關顧學生的福利、群體性和社會性的生活;執行校董會指定的其他工作。[11]
校牧室主要工作包括:[12]
- 禮拜堂:管轄崇基學院禮拜堂。
- 學院週會:上課期間逢星期五之第四節及第五節於崇基禮拜堂舉行學院週會。
- 信仰輔導:向大學同學及同事提供信仰輔導。
- 主日崇拜:逢主日舉行主日崇拜,崇基倣效英國牛津與劍橋大學禮拜堂的傳統,設立「大學講章」(University Sermon),將學術與講道熔於一爐。[11]
- 團契活動:支援和推動校園基督徒團契活動。
- 午間心靈綠州:學期間每週午間舉行聖樂欣賞。
- 週年活動:統籌兩項週年宗教活動,即每年十月底舉行的校慶感恩節崇拜,及十二月初舉行的崇基畢業禮。
- 基督教文化節:由2004年至2015年,崇基學校共舉行了六屆「基督教文化節」。[13]
歷任校牧
自1951年建校之時,崇基學院已有校牧。在香港中文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校牧」一職是崇基學院所獨有的。在憲章上列明校牧之職責是:(一)負責主領校內的宗教活動;(二)協助關顧學生的福利、群體性及社會性的生活;(三)執行校董會指定的其他工作。校牧一職,多年來都由支持學院的宗派教會委派牧者,或由神學院老師兼任,或公開招聘本地牧者擔當。[14]
張榮岳牧師(1951-1953)(兼任)
龐德明牧師(1953-1955)(教學並兼任校牧)
芮陶菴博士(1955-1960)(教學並兼任校牧)
湯華德牧師(1960-1962)(教學並兼任校牧)
藍仁牧師 (1962-1963)
湯華德牧師(1963-1968)(教學並兼任校牧)
胡仲揚牧師(1968-1969)(聘請為講師及校牧)
李景雄牧師(1969-1971)(聘請為講師及校牧)
胡仲揚牧師(1971-1976)(聘請為講師及校牧)
李景雄牧師(1977-1978)(聘請為講師及校牧)
鄺廣傑牧師(1976-1977)(兼任署理校牧)
蘇以葆牧師(1978-1983)
吳天安牧師(1983-1990)
周天和牧師(1990-1992)(神學院講師兼署理校牧)
陳劍光牧師(1993-1995)
吳榮恩牧師(1995-1996)(崇基神學院教牧中心副主任,兼任校牧)
劉子睿博士(1996-2000)(署理校牧)
伍渭文牧師(2000-2013)
許開明牧師(2013-2017年7月)
林豪恩先生(2017年8月-2018年7月)(署理校牧)
劉國偉先生(2018年8月- )(署理校牧)
榮譽助理校牧
鄧瑞強博士(2008- )
崇基學院禮拜堂
崇基學院自創校以來即設有禮拜堂,由校牧室管轄。崇基學院禮拜堂(簡稱:崇基禮拜堂)是目前全中國公立大學校園內最早及最大一座獨立建築的教堂。教堂聖壇兩旁懸掛著1951年前中國十三間基督教大學的校徽木刻,是世界上唯一見到這十三間大學的校徽的教堂。[15]
2017年8月,崇基學院代表宣佈,由於崇基禮拜堂不是一間教會,不能提供會籍,故決定以後不再施行洗禮。[16]
禮拜堂舉行的活動包括:
- 逢星期日上午10時30分舉行「主日崇拜」。
- 學期間逢星期一下午1時15分至1時55分舉行「午間心靈綠州」聖樂欣賞。[17]
- 學期間逢星期五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正舉行「學院週會」。(在2018/19年度改制前,崇基學生每學期需出席最少7次,並需最少出席第二部分(期終考前夕舉行)的週會3次[18];及後,則改為每個學期出席最少四次,其中第一及第二部分至少兩次。)
學生會會歌
- 崇基學院學生會會歌 (黃友棣曲、王懷冰詞)
鞍山蒼蒼 吐露洋洋
維我崇基 雄立南方
博學篤行 止於至善
發揚文化 真理彌光
四海一家 精誠團結
鳶飛魚躍 鳳翥龍翔
鞍山蒼蒼 吐露洋洋
源遠流長 康樂未央
試聽「崇基學院學生會會歌」可參閱此處。[19]
級社
崇基有成立級社的傳統,級社由同年度畢業的同學組成,發揮橫面的聯繫作用,曾籌辦的活動包括惜別週會及畢業聚餐等,並出版畢業同學錄。
[20][21]
|
|
|
|
|
|
校園設施
禮拜堂
教學/行政大樓
- 崇基行政樓(崇基院務處、亞洲基督教大學協會駐港辦事處、崇基書院通識課程辦公室等)
- 方潤華堂
- 方樹泉樓
- 王福元樓
- 何添樓
- 利黃瑤璧樓
- 李慧珍樓
- 信和樓
- 許讓成樓
- 陳國本樓
- 博文苑
- 綜合教學大樓(建築學院)
康本國際學術園及伍何曼原樓
圖書館
牟路思怡圖書館:現有藏書以音樂、宗教、教育、體育學、表演藝術及劇場爲主。[22]
建築學圖書館:位於綜合教學大樓之三樓及四樓,主要為支援建築學院師生的教學研究工作而設,為建築學院師生一星期七天、每天24小時開放。[23]
音樂圖書館:位於許讓成樓三樓,擁有超過一萬件收藏。學生可以使用16套音樂組合和播放器。[24]
運動設施
- 嶺南體育館及運動場
- 康樂室
- 網球場
餐廳
- 眾志堂(學生飯堂)
- 教職員聯誼會會所(教職員餐廳)
- 蘭苑(曾用作崇基學生會會址,今用作餐廳)
學生宿舍
崇基學院現時共有9間10座學生宿舍,為中大四間2000年前成立書院之冠,可容納學生1,423人。
應林堂(男宿,為中文大學歷史最悠久的本科生宿舍;原擬於1993年後拆卸重建,但最終計劃取消)
華連堂(女宿,於1950年代後期建成的第二座學生宿舍,提供98個女生宿位;原擬於1993年後拆卸重建,但最終計劃取消)
明華堂(男女宿,於1960年代中期建成)
神學樓(男女宿,於1969年落成,並於2000年重修及改建)
文林堂(男宿,由美國著名建築師Leo A Daly設計)
何善衡夫人宿舍(男女宿)
文質堂(女宿)
利樹培堂(男女宿,2017年5月至8月間曾進行翻新工程;建造時為崇基舊學生宿舍清拆重建計劃之接收宿舍,後來計劃取消,但仍按計劃於1994年建成;地下一單位曾為胡秀英教授生前最後居所,去世後丟空至2017年,後改作宿舍活動室)
五旬節會樓高座(男女宿,前身為研究院宿舍祖堯堂,1976年3月啟用,2001年改作崇基學生宿舍;地下為中大教職員會所,所有人均可在申請會籍後光顧此餐廳)
五旬節會樓低座(女宿,前身為研究院宿舍低座,同上)
無名宿舍(男女宿,由著名建築師嚴迅奇設計,原訂2001年完工啟用,最後沒有建造,改為將舊研究院宿舍改建成本科生宿舍)
18/19年度宿分通脹事件
根據崇基學院宿委會於2018年5月17日公佈的非新生派宿名單[25],下年度宿分持續通脹,本地學生不論男女均需獲得36分及以上宿分方可入住宿舍。有同學發現本年度非本地生入宿率竟遠超上年,立刻引發連串討論。有同學統計有關資料,顯示下年度派予非本地生的宿位佔總宿位數目之56.2%[26],遠超本地生。有疑似非本地生於Facebook專頁 CC Confession-崇基無秘密 挑起戰火,引發部分本地生同學強烈不滿。
有同學對遠居於赤柱、柴灣及屯門等偏遠地區仍未能獲派宿位大感失望,反而居住於深圳或羅湖的內地學生,僅與香港中文大學相隔五個站,則四年必宿。不少本地生認為宿舍分配制度不完善,並痛斥崇基院方只重視非本地生而漠視本地生同學對宿位的需求,目前為止,崇基院方未有正式回應同學訴求。
應林堂
華連堂
神學樓
2017年5月尾-剛搭棚進行翻修的利樹培堂夜景
教職員宿舍
教職員宿舍共有7座,分別名為:A座、B座、C座、D座、E座、G座、S座。
2018年,學院正式推展重建教職員宿舍D座及G座成兩座雙連的建築物,這雙子樓分別為低座的學生活動中心(龐萬倫學生中心新翼),以及高座的多功能綜合大樓(新教職員宿舍D座,連旅港學人宿舍、底層小劇場及心理輔導中心),有關計劃預計可增加12,800平方呎學生活動空間。[27]地盤範圍內所有建築物已於同年5月2日起永久封閉,並於同月28日舉行動工典禮,11月正式拆卸。此等大樓將由利安顧問有限公司設計,預計2021年完工。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教職員宿舍E座 (右方建築)
地標
牌樓
崇基學院於1959年在大埔道入口興建了一座牌樓和一座「至善亭」。崇基牌樓上書「崇基」二字,背面題了校訓「止於至善」。牌樓左右楹柱有對聯:
崇高惟博愛 本天地立心 無間東西 溝通學術
基礎在育才 當海山勝境 有懷胞與 陶鑄人群
這對楹聯由丘鎮英撰,凌道揚題。[28]
2001年,展開擴闊大埔公路入口之工程,由於崇基牌樓的寛度不足,牌樓下的路面只有6米寬,不及法例規定的7.2米,故需拆卸重建。[29]
原來舊牌樓的對聯石柱於2003年重新豎立於未圓湖畔的哲徑入口處。[30]舊牌樓的校名及校徽組件,則以雕塑形式保留於崇基廣場。
在大埔公路崇基學院入口原址,按照原貌拓寬增高重建一座新的崇基牌樓,體積擴大了百份之三十。
校湖
未圓湖:湖址原為農田與流水,遙對馬鞍山;六十年代末演變為「荷花池」;九十年代中進行美善工程,改建為「未圓湖」。湖取名「未圓」,蘊含「仍未圓滿,須繼續力求圓滿」之意。未圓湖蘊含「二池二橋一徑」,二池是指「荷花池」及「養德池」,二橋是指「拱橋」及「曲橋」,一徑是指「哲徑」。[31]
荷花池:以往整個未圓湖都泛稱為「荷花池」,現在「荷花池」主要指位於在曲橋兩旁種滿荷花的水域。
養德池:為養鴨池,命名諧聲雙關,取「臨池見duck而思養德」之意。養德之思相對於物化的社會與潮流,有淨魂醒心的現實意義。本來有在湖中飼養鴨子,後因禽流感而停止養鴨。
拱橋:暗喻人生道路之有起落,安步能通彼岸。
曲橋:暗喻人生道路之有曲折,徐行可達彼岸。
哲徑:未圓湖環湖小徑取名「哲徑」,提示湖邊漫步時可思考人生哲理,思隨賢哲之路。入口處保留了舊崇基牌樓的一對楹柱。
無憂樹:曲橋北端湖畔之圓形小花圃植有佛教聖樹「無憂樹」,提醒人當以天下憂樂為念。此樹象徵崇基以基督教為本,同時亦具有包容的精神、開放的態度、求同賞異的襟懷。
「止於至善」草坡:在众志堂前的湖邊草坡上,用了矮灌木連翹巧植成校訓「止於至善」四個大字。
獅子亭:全名為九龍中央獅子亭,是一座中國傳統的八角亭,紅楹綠瓦,由九龍中央獅子會捐建,於1980年6月6日舉行揭幕典禮。[32]
雕塑
「崇基」二字雕塑 :位於嶺南運動場旁邊。
「五十飛翔」雕塑:位於崇基行政樓廣場草坡之上。為紀念崇基建校50週年設立,由崇基的英文簡稱“CC”構成,造型像飛鳥飛翔,寓意學院繼續飛向新的高點。
「众」字雕塑:位於牟路思怡圖書館旁草地。為紀念崇基建校55週年設立。雕塑「众」意味深長,它由三個獨立的「人」形雕塑組成,分而顯「人」,合而見「众(眾)」。一方面喻意各個崇基人皆能獨當一面,有傑出之成就,另一方面又代表崇基一家親,各人融洽和諧的意思。[33]
「六十智源」雕塑:位於牟路思怡圖書館西側草坪。為紀念崇基建校60週年設立。旅美藝術家利漢楨教授以涓涓流水穿過六層山石、循環運轉、永不停息的概念而設計的巨型雕塑。[34]
沈宣仁銅像:位於宣仁通識教育資源中心內,半身銅像由雕塑家朱達誠鑄製,2016年10月28日揭幕。[35]
勞思光銅像:位於未圓湖旁,銅像由雕塑家朱達誠鑄製,2017年5月25日揭幕。[36]
民主女神像:又名新民主女神像,由雕塑家陳維明鑄製,仿製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被推倒的民主女神像。它本屬於支聯會,2010年六四晚會後,它由逾二千名市民護送,放置在火車站前廣場。[37][38]
其它地標
至善亭:位於大埔道入口崇基牌樓旁的巴士候車亭,興建於1959年,與已拆的舊崇基牌樓一同落成。
崇基校友園:位於禮拜堂側,中大校友徑以此為山下之起點,沿途種有多種中藥植物,為中大中藥園之一部份。
凌道揚園:位於崇基校友園內,乃紀念崇基學院第二任院長馬料水墾殖者凌道揚博士。此園為其後人所捐建。
崇基廣場:位於文質堂宿舍外「何草」東端之小型露天舞臺,建於2007年,供崇基學生舉辦文娛、康樂及論壇等活動。臺上「崇基」二字及校徽來自崇基大門的舊牌樓。
暉社台及「勞動光榮」碑:暉社台是1974年的級社(暉社)在眾志堂外興建的露天劇場,作為送贈崇基學院的畢業禮物,當年的崇基學生會送了一塊刻上「勞動光榮」的石碑,以讚揚「暉社」的工作,同時亦表揚勞動階級對社會的貢獻。[39]
十三紫薇:學院於2001年在崇基行政樓側小廣場前種植紫薇十三株以為象徵,銘記崇基之創立乃繼承國內十三間基督教大學的辦學使命。[40]
其它設施
鄧雁玲科學普及教育中心:位於牟路思怡圖書館頂層。中心包括兩座小型太陽及行星觀測台,提供觀日及觀星活動;設有一間小型科學博物館,定期舉行科學專題展覽及介紹一些科學展品。
崇基學院校史檔案館:位於牟路思怡圖書館二樓西翼,館內分設展覽廳和檔案儲存室。檔案館收藏歷年崇基珍貴物品及文獻,並舉行不同主題的展覽。
謝昭杰室:位於牟路思怡圖書館側的演講室
宣仁通識教育資源中心:位於牟路思怡圖書館旁,前稱綜合基本教育資料中心。中心儲存之資料包括過去年度崇基通識科目「專題討論」之學生報告、有關大學教育之論著及報告、大學生活、科際整合、東西方文化、各學科之概觀及其他適合通識教育採用的文字數據。另外亦設悠閒讀書角,置有大學生讀物、興趣書籍,供同學閱覽。
雲心閣:位於崇基學院行政樓內
校友室:位於崇基學院行政樓內,為崇基校友提供聚會和休憩地方
龐萬倫學生中心:位於眾志堂側,是中大校園內最具規模的學生活動中心。中心設施包括:禮堂、健身室、鋼琴室、音樂室、活動室、會議室、演辯室、樂隊室及桌球室等。
六藝堂:走讀生舍堂,位於龐萬倫學生中心3樓。內有不同電腦設備、康樂設施及儲物櫃等供走讀生使用。
李冠春堂:位於信和樓3樓的演講廳
利希慎音樂廳:位於利黃瑤璧樓,擁有269座位,由嚴迅奇負責室內設計,為全亞洲音響效果最佳的音樂廳。音樂廳內設有一座音色與外形極優美的管風琴,由建造風琴逾百年歷史的加勒斯 (Klais) 家族的第四代 ─ 菲立‧加勒斯先生 (Mr Philipp Klais) 建造。
資訊科技服務處用戶區:位於伍何曼原樓6樓
廣泰園:位於嶺南運動場旁邊的燒烤場
知名校友
中大實行「全民書院制」(即教職員及本科生都有其所屬書院),唯畢業生重返中大工作不一定屬於該書院,這裡只包括學生。
傅元國(1957/工商管理)- 崇基學院第7任院長(1981-1988)。
鍾景輝(1957/英文)- 前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
陳耀南(1962/中文)- 前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
曹宏威(1964/化學)- 科學家、中文大學榮休教授,前沙田區議員。
張敏儀(1968/英文)- 前廣播處長、前香港特別行政區駐東京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陳黃穗(1968/社會工作)- 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1985-2007)。
丘成桐(1969/數學)- 數學家,獲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及沃爾夫數學獎。(丘成桐以三年時修畢四年課程,崇基學院准予畢業,但因未符合當時中大的年制規定,未能取得學位[41])
梁元生(1972/歷史)- 中大文學院院長兼歷史學講座教授、崇基學院第11任院長(2004-2014)。
陳玉樹(1975/工商管理)- 已故前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前香港嶺南大學校長。
鄭國漢(1975/經濟)- 現任香港嶺南大學校長。
陳德霖(1976/社會)- 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古德明(1976/英文)- 著名英語教育作家。一級榮譽畢業。
曾葉發(1976/音樂)- 香港作曲家、指揮家、前香港電台第四台節目總監及香港電台英文台台長。一級榮譽畢業。
陳志輝(1977/工商管理)- 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市場學教授、中大逸夫書院院長、中大EMBA課程與香港電台合辦節目《管理新思維》主持。
陶國璋(1979/哲學) - 中大哲學系講師。
陳永華(1979/音樂)- 作曲家。
古天農(1979/社會學)- 中英劇團總監。- 陳偉光(1983/音樂)- 中大音樂系教授,崇基學院第12任院長(2014-2015)。
陳健民(1983/社會學)-「佔領中環」發起人、中文大學社會學教授。
沈振盈(1987/企業管理)-訊匯證券行政總裁
吳基培(1988/化學)- 中文大學副校長。
何天虹(1988/生物)- 香港首位舞蹈治療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42]
劉文娟(1990/中國語言及文學,副修日本研究)- 夢劇院成員之一。
黃偉文(1991/社工)- 著名填詞人。
梁文道(1994/哲學)- 牛棚書院院長、前商業電台第一台節目及發展總監。
詹志民(2000/工商管理)- 電台主持。
呂榮淳(2003/計算機科學,副修新聞與傳播學)- 香港機場管理局傳訊總監。
注釋
^ 在香港中文大學之九所成員書院之中,只有崇基學院是以「學院」為名,其餘八所都以「書院」為名。另外,在中文大學稱作「學院」的單位,可以是「書院(英语:College)」(只有崇基學院),也可以是「學術學院(英语:Faculty)」(例如:醫學院,英语:Faculty of Medicine),亦可以是「專業學院(英语:School)」(例如:藥劑學院,英语:School of Pharmacy)。
參考文獻
^ 1.01.1 崇基學院:概覽
^ 2.02.12.2 崇基學校:崇基意蘊
^ 崇基學院校史檔案館
^ CU Chorus: 崇基學院校歌
^ 羅穎珊:尋找基督教大學精神──由崇基禮堂十三校徽說起. 時代論壇 2016-01-30
^ 6.06.16.2 崇基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概覽1969-70. 香港. : 13–14.
^ 7.07.17.2 崇基學院:簡史
^ 8.08.1 培芳植翠道悠揚 (PDF).
^ 9.09.19.2 崇基史地誌略.
^ 崇基學院校董會
^ 11.011.1 龔立人:建立心靈健康的校園: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為例
^ 校牧室簡介
^ 湛乃斌:基督教文化節.
^ 歷任崇基學院校牧.
^ 校牧室簡介
^ 崇基禮拜堂冇得洗禮. 時代論壇. 2017-08-25.
^ 午間心靈綠州
^ 週會須知
^ CU Chorus: 崇基學生會會歌
^ 級社
^ 崇基學院歷屆級社
^ 崇基學院牟路思怡圖書館
^ 建築學圖書館
^ 音樂圖書館
^ http://www.news.ccc.cuhk.edu.hk/hostel/notices_pdf/1819listc.pdf
^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4%87%E5%9F%BA%E7%84%A1%E7%A7%98%E5%AF%86632?source=feed_text
^ 校園拓展計劃-D座及G座重建計劃
^ 崇基學院:校聯
^ 吐露港畔:崇基牌樓,再見!, 文匯報, 2001-05-11
^ 崇基門易地重生記
^ 校湖
^ 獅子亭 中大百寶箱面書
^ [1] 崇基學院55週年校慶>
^ 「六十智源」雕塑揭幕 崇基校友, 2011年12月號
^ 中大崇基學院六十五週年誌慶 中文新聞稿, 2016-11-06
^ 中大勞思光銅像揭幕 蘋果日報, 2017-05-26
^ 陳嘉銘:從對峙到凋零-記民主女神像事件 中大五十年
^ 新民主女神,中大新地標 蘋果日報, 2010-06-06
^ 中大群像聚首一代一故事 大學線月刊, 2010年11月
^ 崇基學院校史檔案館.
^ 吳倫霓霞. 邁進中的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3: 68. ISBN 9789622016057.
^ 以舞治病何天虹-全港首位舞蹈治療師. [21/1/2018].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外部連結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 香港中文大學的崇基學院之池塘在2009年3月的影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