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
尼日共和國 République du Niger(法語) | |||||
---|---|---|---|---|---|
通稱:尼日 | |||||
| |||||
国家格言:Fraternité, Travail, Progrès (法语) “友爱,工作,进步” | |||||
國歌:《尼日尔之歌》 La Nigerienne | |||||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 |||||
面積
| |||||
首都 | 尼亞美 | ||||
最大城市 | 尼亞美 | ||||
時區 | UTC+1 | ||||
人民生活 | |||||
人口 |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 ||||
官方語言 | 法語 | ||||
官方文字 | 法語 | ||||
政治文化 | |||||
國家憲法 | 《尼日尔共和国宪法》 | ||||
國家結構形式 | 联邦制 | ||||
政治體制 | 半總統制 | ||||
國家領袖
| |||||
經濟實力 | |||||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 |||||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 |||||
人類發展指數
| |||||
中央銀行 | 西非國家中央銀行 | ||||
貨幣單位 | 西非法郎(XOF) | ||||
其他資料 | |||||
國際域名縮寫 | .ne | ||||
國際電話區號 | +227 |
尼日尔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u Niger) 通稱尼日,是西非内陆国家之一,因尼日尔河得名,首都尼亚美。东临乍得,南界尼日利亚、贝宁,西部与布基纳法索和马里毗邻,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北与利比亚交界。边境总长5500公里。面积126.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亦是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最低的國家(根據2017年所統計的資料)。
目录
1 历史
2 政治
3 地理
3.1 地形
3.2 河流与湖泊
3.3 气候
4 居民与宗教
4.1 人口
4.2 民族
4.3 语言
4.4 宗教信仰
5 经济
5.1 农牧业
5.2 采矿业
6 行政区划
7 重要城镇
8 外交
9 教育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历史
公元8至16世纪,在尼日尔河中上游地区先后出现过三个强大国家: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11至18世纪在乍得湖地区兴起了博尔努帝国。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统治中心虽然不在尼日尔,但通过贸易往来而对该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尼日尔的西部和中部都曾经是桑海帝国的一部分。
1897年~1900年被法国占领,1904年成為法國殖民地,并入法屬西非。
1960年8月3日獨立,哈馬尼·迪奧里成為首任總統。1974年4月,武裝部隊參謀長賽義尼·孔切發動政變奪權。孔切一直掌權至1987年11月去世,由阿里·賽義布繼任。1993年3月,馬哈曼·奥斯曼在該國首次民主總統選舉中勝出,不過他的政府在1996年1月被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坦賈·馬馬杜在1999年11月當選總統,2004年12月成功連任,後於2010年2月18日被軍隊發動政變推翻。[3]
政治
實行半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通過兩輪多數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即將任滿兩屆總統任期的坦賈在2009年提出修改憲法,更改連任限制,引起爭議。
總理為政府首腦,由總統根據議會多數黨團的提名人選任命,對議會負責。
- 2004年當選的總統坦贾·马马杜在2010年2月的军事政变被推翻。
地理
尼日領土面積126.7萬平方公里。国土纵横的范围,从北纬11°37′延伸到23°33′,经度上东经0°6′伸展到16°。
地形
尼日尔全境地势呈北高南低。按地形特征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北部是艾尔高原及周围群山,地势较高,海拔700~1000米。其中位于塔泽尔扎伊特山区的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是尼日尔的最高点。
中部是萨赫勒地区,是半沙漠草原区,海拔500~800米。
南部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海拔200~300米。
河流与湖泊
尼日尔河是最主要的河流,另东部還有一条科马杜古-约贝河,流入乍得湖。此外还有一些时令河。总体来说,尼日尔水资源比较贫乏。
气候
尼日尔气候属于干旱热带性,终年炎热少雨。平均气温摄氏30 °C。雨季从6月到9月,旱季从10月到第二年5月。降水量由西往东逐渐递减。
居民与宗教
人口
2011年估計尼日尔全国人口1574萬。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人。人口主要集中在尼亚美及其周边地区。人口结构相对年轻,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
民族
全國有5個主要部族:豪薩族(佔全國人口56%)、哲爾馬-桑海族(22%)、富拉尼人(8.5%)、圖阿雷格族(8%)和卡努里族(4%)。
语言
官方語言為法語,但日常使用的人不多。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豪薩語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通用。
宗教信仰
尼日尔是一个世俗国家,施行政教分离制度,该制度由2010年的宪法所保障,并且规定未来的修订不得改变尼日尔是世俗国家的状态。同时,宪法也保障宗教自由。从10世纪开始广泛传播的伊斯兰教深刻影响了尼日尔的文化和人群。超過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當中約90%是遜尼派,約5%是什葉派;其餘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等。
经济
农牧业
农业是尼日尔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但由于长期干旱,粮食长时间不能自给。畜牧业是尼日尔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出口贸易中仅次于铀矿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5%~20%,占外汇收入的50%。
采矿业
铀矿
尼日尔的铀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现已探明储量为21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1992年,尼日尔成为仅次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世界第四大产铀国。
金矿
尼日尔的采金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产金地是萨米拉(Samira)和利比里(Libiri)。
磷酸盐
尼日尔有比较丰富的磷酸盐,储量达12.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
此外,尼日尔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也比较重要。
行政区划
全國分為7個大區及1個大區級市。
阿加德茲省(Agadez)
迪法省(Diffa)
多索省(Dosso)
馬拉迪省(Maradi)
塔瓦省(Tahoua)
蒂拉貝里省(Tillabéri)
津德爾省(Zinder)
尼亚美市(Niamey,首都)
重要城镇
賈多(Djado)
耶盖巴(Yeggueba)
比尔马(Bilma)
阿加德茲(Agadez)
恩吉格米(Nguigmi)
津德尔(Zinder)
马拉迪(Maradi)
塔努特(Tanout)
塔瓦(Tahoua)
尼亚美(Niamey)国都
外交
尼日尔1963年7月7日与中华民国建交,1974年7月20日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92年7月30日尼日尔再同中华民国复交四年,直至1996年8月19日尼日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度复交。
教育
尼日尔教育水準十分落后,成人识字率只有16.5%,妇女更低,只有7%。
目前尼日尔有两所大学,一所是尼亚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学,另一所是设在萨伊地区的萨伊伊斯兰大学。前者是国立大学,后者是伊斯兰会议组织开设的。
參考資料
^ 1.01.11.21.3 Niger.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20].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尼日尔发生兵变总统被扣》,BBC中文網,2010年2月18日。
外部連結
- 尼日尔地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