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葛浩文
出生
1939年(79-80歲)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墓地
加利福尼亚州
職業
翻译家
語言
中文、英文
民族
美国人
公民權
 美國
教育程度
大学博士
母校
加州大學長灘分校
旧金山州立大学
印第安纳大学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創作時期
读大学至今
體裁
小说
代表作
《红高粱》
配偶
林丽君

葛浩文英语:Howard Goldblatt,1939年)美國翻譯家,加州人,目前為聖母大學講座教授。1961年畢業於加州大学长滩分校,1971年畢業於舊金山州立大學,1974年取得印第安那大學博士學位。




目录






  • 1 主题和风格


  • 2 榮譽


  • 3 著作


  • 4 參考資料


  • 5 外部連結





主题和风格


葛浩文以翻譯華語文學聞名,在中國被譽為「西方首席漢語文學翻譯家」[1],小說家厄普代克則喻為中國當代文學的「接生婆」[2]。1961年,22歲的葛浩文進入海軍學校,被派到台灣當通訊官,非常清閒,幾乎無事可做。後來調到日本,上了一艘驅逐艦,眼看就要前往越南的他,於是申請返回台灣。回到了台灣,他開始向一個東北人學習中文,「葛浩文」便是這位老師起的名字[3]。在台北待到退伍後,葛浩文沒有馬上回國,而是留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繼續進修,直到得知父親罹癌,才結束留學生涯。回國後,葛浩文申請進入舊金山州立大學就讀,首次接觸了蕭軍及蕭紅的名字,並讀了第一本中國小說《八月的鄉村》。在舊金山畢業後,他決定繼續攻讀博士,進入印第安那大學就讀,當時的指導教授是旅美散文家柳無忌(其父為柳亞子),並開始攻讀中國古典文學,譬如元雜劇、魯迅及其他左翼作家的作品,既讀譯本也讀原文。1974年完成關於蕭紅的畢業論文,成為後來所著的《蕭紅評傳》的基礎。《蕭紅評傳》於1979年在香港出版,隔年在台灣出版,也因此蕭紅重新得到了華人世界的關注。


葛浩文在台灣的留學期間便試著翻譯了黃春明、王禎和的作品,但真正得以出版的是由中國翻譯家楊憲益、戴乃迭所建議的張潔小說《沉重的翅膀》,而他事業的高峰,則是翻譯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友人譚恩美為他向出版社爭取到四倍的版稅。



榮譽



  • 2000年 National Translation Award 與林麗君合譯朱天文《荒人手記》(Notes of a Desolate Man

  • 2009年 Guggenheim Fellowship


  • 曼氏亞洲文學獎有三位得主之作品為葛氏譯作:



2007年 姜戎《狼圖騰》(Wolf Totem

2009年 蘇童《河岸》(The Boat to Redemption

2010年 畢飛宇《玉米》(Three Sisters



著作



  • 《蕭紅傳》(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 《論中國文學》(北京:現代出版社,2014)

  • 《葛浩文隨筆》(北京:現代出版社,2014)

  • 林麗君編:《從美國軍官到華文翻譯家:葛浩文的半世紀臺灣情》(台北:九歌出版社,2015)



參考資料





  1. ^ 葛浩文為何笑而不答?[永久失效連結](新民晚報,2011-06-26,陳歆耕/報導)


  2. ^ 葛浩文:首席且惟一的「接生婆」(南方週末 2008-03-26,賦格、張健/報導)


  3. ^ 葛浩文:首席且惟一的「接生婆」(南方週末,2008-03-26,賦格、張健/報導)




  • 十問葛浩文(中華讀書報 2005-08-31 舒晋瑜/報導)


外部連結



  • Goldblatt, Howard(聖母大學)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Mount Tamalpais

Indian Forest Service

Y